揭秘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
第九次國家公祭儀式上將出現一群特殊的“嘉賓”,他們是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今年8月,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獲得認證,標誌著倖存者後代正式接過傳承歷史記憶、傳播歷史真相的接力棒。
他們的身份有何特殊性?將如何履職?又有哪些心願?新華社記者進行了採訪。
來自10個家庭,年齡最小者12周歲
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共13名,他們是葛鳳亮、黃興華、黃睿、夏媛、李玉瀚、李真銘、常小梅、劉榴、馬雯倩、徐宏、夏天行、王蓮、阮紅燕,來自10個倖存者家庭。
據了解,他們多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家庭的二代、三代,也有部分第四代加入,既有父子搭檔、母子搭檔,也有夫妻搭檔。
夏媛和兒子李玉瀚來自倖存者夏淑琴的家庭。夏媛告訴記者:“我從小聽著外婆講的故事長大,如今外婆年紀越來越大了,耳朵也聽不清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她説希望我可以代替她去作證,讓更多人知道當年侵華日軍犯下的罪行。”
2022年8月15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向曾外孫李玉瀚頒發“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證書。新華社記者 劉宇軒 攝
李玉瀚剛滿12周歲,雖然年齡是傳承人中最小的,但已經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了好幾年小小講解員。“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就帶他參加家祭。上小學之後,他就主動去紀念館做小小講解員。別看他年齡不大,但他知道心疼太婆,也理解歷史傳承的責任。”夏媛説。
傳承歷史,傳播真相,傳遞信念
2014年,紀念館開展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登記工作。2022年,認證了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相比遺屬身份,傳承人相當於傳承歷史記憶的主力軍,對使命的認識更深入,履職的方式也更豐富。
今年4月,100歲的倖存者王恒離世。早在2011年,他就在孫女王蓮的幫助下開通了網絡賬號,講述自己經歷的戰爭。“爺爺口述,我編輯。我告訴他開通不到5天就有近3000名粉絲,他聽了特別高興。”
常小梅則選擇將父親的一生記錄下來,陸續出版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的生活史》中、日、英文版。書中,她以細膩的筆觸還原了一個九歲戰爭孤兒的真實人生,揭示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深遠影響。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的生活史》的中、日、英文版。新華社記者 林凱 攝
“我們這一家人,對‘失去’有著特別深的體會,也因此對幸福格外珍惜。”常小梅説,把這些點滴記錄下來,能讓更多人了解並記住這段歷史,希望把這種“雖傷痛卻堅韌”的信念傳遞給更多人。
2014年12月7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和女兒常小梅在家祭中向當年遇難的親人獻花。新華社記者 沈鵬 攝
倖存者王素明的女兒徐宏和女婿夏天行是一對夫妻傳承人。國家公祭日前夕,夏天行開始重讀張純如的《The Rape of Nanking》。他説:“女兒在國外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夠用英語把這段歷史真相説清楚、講明白,向外國朋友、華僑華人講述這段歷史。”
願他們夙願得償,余生心安
1937年,葛道榮的叔父和兩位舅舅慘遭日軍殺害,年僅10歲的他逃進安全區卻被日本兵用刺刀刺傷右腿。95歲的葛道榮晚年仍有執念,他參加各類宣講、座談等超過150場,還寫下近10萬字,記錄自己在南京那段至暗時刻的慘痛經歷,取名《銘記歷史》,家中子孫人手一份。
“父親總是強調家中子孫必須牢牢銘記,不能遺忘。但我懂他,他最大的心願是有生之年還能等到日本人的懺悔。”葛道榮的兒子葛鳳亮説。
2022年8月15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向兒子葛鳳亮頒發“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證書。(採訪對象供圖)
國之難者的暮年夙願,就是等到加害方的真誠道歉。2021年10月,99歲的倖存者馬秀英帶著遺憾離去。馬秀英的曾孫女馬雯倩從大學時期就成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志願講解員。“祖奶奶生前説過,‘只要活著就一直作證’。我將繼承她的遺志,把這段歷史傳遞下去,這也是對她最好的告慰。”她説。
“歷史與信念的傳承,其實就是靠一個個家庭身體力行做出來的。”紀念館負責人説,未來這支傳承人隊伍還將進一步擴容,歷史的見證者終將離開,但正義與和平不會凋謝。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