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兩岸關係的未來(日月談)

編輯:左妍冰|2022-12-20 10:37:5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由兩岸機構共同評選的2022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近日揭曉,“思”字以最高票當選。經歷過去幾年的“困”“悶”“難”,“思”字反映了當下兩岸民眾所想所盼。回看今年,臺海局勢波濤洶湧,民進黨當局“逢中必反”變本加厲、“倚美謀獨”更加猖獗,致使兩岸關係面臨重重難題。未來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確實值得深思。

 

民進黨當局自2016年重新執政以來,迄今未放棄“台獨”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極力推行“去中國化”,大搞“文化台獨”“法理台獨”直至“以疫謀獨”,“親美抗中”的姿態愈發明顯。他們一方面大肆炒作“大陸威脅論”,一方面極力渲染所謂的“臺美情誼”,妄圖把島內民眾綁上“台獨”戰車。也因此,2022年島內民眾對於民進黨當局竭力破壞兩岸關係,更加深惡痛絕——

 

“倚美謀獨”,讓台灣一步步成了對美國唯命是從、任美國予取予求的棋子和馬前卒,島內民脂民膏源源不斷流向美國,換來一堆廢舊武器和含瘦肉精豬肉,臺積電被迫搬到美國變成“美積電”;

 

“抗中保臺”,讓兩岸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遭受破壞,民進黨蓄意滋擾在臺陸企、阻撓恢復“小三通”,甚至公開鼓吹戰爭,導致兩岸民意“敵意螺旋”持續上升,臺媒認為有逐漸將台灣推向兵兇戰危邊緣之虞;

 

“去中國化”,讓島內青少年認知失調、價值錯亂,歷史課本被閹割扭曲,台灣藝人只要自稱“中國人”就會被綠營網軍攻擊……

 

對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操弄和詭辯話術,島內民眾已經反感透頂。一個“思”字,既蘊含著島內理性民眾對過去一年的深思,也充滿著對新的一年的期待,寄託著島內民眾求變、求新、求破局的願望,彰顯出“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的主流民意,承載著兩岸同胞對發展、交流、合作的期盼。

 

與民進黨當局所作所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主動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粉碎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遏制外部勢力“以臺制華”圖謀的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為臺胞臺企提供發展機遇和同等待遇,幫助他們參與大陸高品質發展,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2022年以來,大陸貫徹落實“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等惠臺舉措,積極協助臺商臺企紓困穩産,支持臺胞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創造條件提供崗位幫助臺青實習就業創業,鼓勵台灣演藝人才來大陸發展……件件實事都讓臺胞臺商有感。同時,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在交流過程中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逐步實現心靈契合。

 

兩岸關係未來何去何從?答案其實呼之欲出——統一有好處,“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幾個月前,國臺辦、國新辦發佈《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再次表明瞭祖國大陸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不變初心,明確指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台灣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台灣同胞切身利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有利於亞太地區及全世界和平與發展。

 

今年正好是“九二共識”達成30週年。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事實反復證明,只有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穩定發展,兩岸同胞才能受益,臺海和平穩定才有保障。大陸始終堅持“九二共識”,體現的是兩岸追求互利雙贏的廣大民意,維護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纍纍碩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推動兩岸關係早日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回正軌,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這個時代課題,值得兩岸有識之士深思。汪靈犀

標簽: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