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品牌強龍頭延鏈條 中原大地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陽春三月,本網記者走進河南省蘭考縣實地探訪,在中原大地廣袤的田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正呈現新圖景。
樹品牌 古琴製作奏出“富民新曲”
春風融融,沃野復蘇。走進河南省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七賢琴坊老闆孔海廣正通過手機與省外客商聯繫業務,從事制琴行業20多年的他,現在已經把古琴賣到了全國,“這正準備在四月份舉辦的全國古琴製作大賽上一展技藝。”
古琴製作帶動村民蹚出了致富路。民族樂器産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像孔海廣等一批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現在的年産值達到了300多萬元。”孔海廣説,像他這樣的制琴作坊,村裏還有好多家。
古琴製作造就了一個村的蝶變。徐場村村委會主任徐永順介紹,近年來,該村依託300多畝的泡桐種植資源,大力發展民族樂器産業,一年賣出7萬張琴,産值已達1.8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族樂器村”,90余戶村民約300人吃上了“樂器飯”。
制琴師周留傑正在完成製作古琴的最後工序。人民網記者 李棟攝
品牌的樹立帶來的是村民共同富裕。“現在是制琴的最後幾個步驟,塗抹完膩子,再刷上漆,今天這把琴就基本成型了。”40歲的制琴師周留傑對手裏的作品頗為得意,曾經做過木工的他,從2000年開始轉行學做古琴,隨著技術的增長,收入也水漲船高,一年經手的琴超過100張,月收入已經1萬元有餘。
“對創業人員扶上馬送一程。”蘭考縣副縣長劉九玲表示,通過出臺鄉土人才政策,疊加引入對脫貧戶無息貸款的金融“活水”,必將讓當地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接下來,還要大力發展網絡銷售,利用逐漸便利的交通網絡,把村裏的琴賣到全國各地。”徐永順説。
強龍頭 蜜瓜成為致富“金疙瘩”
春分剛過,蘭考縣葡萄架鄉賀村集村的蜜瓜秧苗已破土而出,吸收著陽光的滋養。“今年種植了2個溫室大棚,共計40畝。按照畝産5000斤-6000斤算,今年的收入能達到40萬元。”44歲的瓜農王得建站在瓜棚邊,掰著手指給自己算了一筆賬。
曾經的王得建也是南下廣州打工大軍的一員,收入不過4000元左右,而且難以照顧家人。2017年開始,王得建依託當地沙性土地資源,也開始了種植蜜瓜的過程。
王得建家的瓜苗已破土而出。人民網記者 李棟攝
起初,既沒技術又缺資金,一時讓王得建犯了難。“難題肯定有破解方法。”王得建介紹,通過政府給予的補貼資金和農業專家的集中培訓,這幾年蜜瓜種植規模越來越大,“想再增加40畝種植面積。”説起將來的打算,王得建信心滿滿。
王得建只是從事“甜蜜産業”的一個縮影,現如今,村民越來越意識到集中抱團發展的重要性。葡萄架鄉黨委副書記李超傑介紹,該鄉種植的6000畝蜜瓜,年産值已達到1.3億,帶動了2100戶村民致富。“下一步,將以種植技術、專家培訓、小額信貸為抓手,在2023年現有種植規模基礎之上再發展1000畝,力爭産值達到1.5億元。”
延鏈條 梨果産業飄香振興路
陽春三月,蘭考縣何寨村的萬畝梨花葳蕤飄香。何寨村酥梨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現在的“萬畝梨園”。
2021年起當地與科研院所合作,新種植或嫁接丹霞紅、玉露香等品種50余畝,通過優化品種,提升了梨果品質,推動了當地梨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何寨村梨農正在為梨花人工授粉。人民網記者 李棟攝
産業是根線,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的後續發展。談起延長當地酥梨産業鏈條的過程,惠安梨果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李乾磊深有感觸。
雖然當地酥梨畝産12000斤,但苦於産業鏈條存在短板,水果商大多願意採購賣相好的果品,“農産品附加值不高,梨農收入並未隨著産量增加而大幅增加。”李乾磊説。
産業興則鄉村興,延長産業鏈條勢在必行。李乾磊介紹,2022年建起梨果深加工企業,用高於市場價0.2元/斤的價格,從梨農手中收購了1000噸酥梨,生産線逐漸轉動了起來。“在保障梨農收益的同時,通過生産梨花茶、梨醋、梨酒等高附加值産品,打造出了當地一條完善的酥梨産業鏈。”
“建廠半年以來産值已達240萬元,銷售網絡也逐漸向省外延伸。” 李乾磊介紹,接下來,將通過節慶推廣、電商直播帶貨、大型平臺銷售等方式,助推鮮果銷售和梨産品深加工鏈條延伸,讓更多群眾在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中獲益。
蘭考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出臺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鄉村振興跑出了“加速度”。
藍圖激發幹勁,田野涌動生機。中原大地鄉村振興蹄疾步穩、農民生活蒸蒸日上。樹品牌強龍頭延鏈條,更多精彩故事正在這片實幹的熱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