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辜會談三十週年的啟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和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雙方就兩岸經濟合作、兩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協會與海基會(以下簡稱“兩會”)的會務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並簽署了四份協議,即:《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岸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汪辜會談是1949年以後兩岸雙方首次以受權民間團體名義舉行的高層會談,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兩岸關係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4月27日“汪辜會談”前汪道涵與辜振甫(右)握手。 新華社發
汪辜會談建立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之上。1992年10月兩會在香港會談,經過會談以及其後的一系列函電往來,雙方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汪辜會談過程中雙方始終強調這一共識,成為此後海峽兩岸開展進一步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石。
汪辜會談對發展兩岸關係起了至關重要作用。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高層接觸對話和平等協商的先河,體現了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商促進合作的精神。汪辜會談後,兩岸關係發展進入對話、協商時代。特別是從2008年5月以後的近八年時間裏,兩會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先後舉行了11次領導人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23項協議並達成多項共識,解決了事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諸多實際問題,同時提高了兩岸交流合作的制度化水準。
1993年4月29日,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簽署《汪辜會談共同協議》。新華社發
2016年5月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後,一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不斷拋出歪曲、否定“九二共識”的謬論,不斷加碼限制兩岸交流合作,嚴重破壞了兩岸交流交往的政治根基,損害了廣大臺企和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在大陸要素資源及市場支撐下,台資企業在大陸不斷發展壯大,既延續並拓展了台灣産業的生命力,帶動了台灣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就業,也直接或間接促進了大陸經濟發展,成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現互利雙贏的有效路徑。然而,民進黨當局堅持推行所謂降低對大陸市場依存度的經貿政策,嚴格限制臺商尤其是科技領域臺企到大陸投資發展。台灣的産業和企業發展沒有出路,最終造成2300多萬台灣同胞的利益受損。
迄今為止,汪辜會談三十年了。三十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經驗表明,“九二共識”這一共同的政治基礎,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關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穩致遠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推進同台灣各黨派、各界別、各階層人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在汪辜會談三十週年之際,兩岸應該共同汲取汪辜會談的歷史經驗和有益啟示,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協商,深化各領域融合發展,這樣才是對汪辜會談的最好紀念,也是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的最佳方式。(作者:周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