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尋親”:4.38億年前的江夏魚找到“親兄弟

編輯:王瑞穎|2023-05-26 16:44:56|來源:新華社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簡稱“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團隊

 

在距今4.38億年前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寧地區志留紀早期地層中

 

發現了九江江夏魚化石

 

遠古“尋親”:4.38億年前的江夏魚找到“親兄弟

 

新發現的九江江夏魚化石。(受訪者供圖)

 

經研究,本次發現的九江江夏魚

 

和此前在湖北武漢發現的後棘江夏魚

 

同為盔甲魚類真盔甲魚目曙魚科

 

是一對失散了數億年的江夏魚“兄弟”

 

這一發現將後棘江夏魚生存時代向前推進了至少200萬年

 

相關成果已在最新一期國際專業學術期刊

 

《地質學報》(英文版)以封面文章發表

 

遠古“尋親”:4.38億年前的江夏魚找到“親兄弟

 

九江江夏魚的生態復原圖。(受訪者供圖)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蓋志琨介紹

 

盔甲魚類的頭被一整塊頭甲包裹

 

身體則由零散的鱗片和軟骨組成

 

如今能以化石形式保留的也只有這些部分

 

武寧地區這次發現了15塊江夏魚的頭甲標本

 

但未見完整的身體保存

 

江夏魚“兄弟”的頭甲整體形態非常相似

 

共同的典型特徵是鼻孔前方有一個豁口

 

其主要差異在於中背棘和內角的形態

 

九江江夏魚的中背棘較尖 內角呈棘刺狀

 

而後棘江夏魚的中背棘較圓潤

 

內角呈較為寬大的葉狀

 

遠古“尋親”:4.38億年前的江夏魚找到“親兄弟

 

九江江夏魚(上圖)和後棘江夏魚(下圖)。(受訪者供圖)

 

研究人員推測 在4.38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

 

中國以長江流域為主的廣大地區曾是一片廣闊的海洋——揚子海

 

該海域又被進一步分為上、下揚子海

 

兩者之間存在狹長的淺海海域——九江海峽

 

它縱貫東西 北臨鄂豫古陸 南接華夏古陸

 

江夏魚“兄弟”化石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這一推測

 

湖北武漢和江西武寧分別位於鄂豫古陸南側和華夏古陸北側

 

兩地最近處直線距離相距不足200公里

 

研究人員認為 在志留紀早期

 

盔甲魚類可能通過九江海峽完成了跨揚子海的南北遷徙

 

從而使真盔甲魚類能夠沿著揚子海北緣

 

向東、西分別擴散至安徽巢湖和湖北京山

 

蓋志琨説 相關地層研究顯示

 

兩地之間均處於海底坡度極緩的近岸淺水區

 

這一環境背景為志留紀早期盔甲魚類

 

在兩地之間的擴散與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可能

 

盔甲魚類在武寧地區的多樣性較為豐富

 

包括大庸魚科、修水魚科、漢陽魚科、曙魚科和古木魚科

 

涵蓋了同時期其他地區盔甲魚類的所有類群

 

武寧地區可能是盔甲魚類的早期輻射演化中心

 

系統古生物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一個為已滅絕生物開展的“尋親”之旅

 

記者:袁慧晶

 

鳴謝: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蓋志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