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編輯:王瑞穎|2023-06-19 15:18:12|來源:新華社

唐代畫家閻立本《步輦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描繪了唐貞觀年間,吐蕃王松讚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派使臣祿東讚覲見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場景。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這是布達拉宮(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姜帆 攝

 

當時,松讚幹布已遷都吉曲河下游的邏些。邏些,就是今日的拉薩城,吉曲河就是拉薩河。

 

建城近1400年的高原古城拉薩,因歷史悠久,涵養獨特厚重文化;因交流互鑒,展示包容自信氣度;因開放創新,賦予歷久彌新活力。

 

一條街:融古今“歡好”“新好”

 

走進八廓街,便走進了拉薩千年的歷史畫卷——

 

位於八廓街的大昭寺,有著1300多年曆史,供奉著唐文成公主進藏所攜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大昭寺門前唐蕃會盟碑,銘刻著漢藏民族“歡好之念永未沁絕”“立碑以更續新好”之誓願;八廓街北街,是清朝中央政府于雍正六年(1728年)在西藏設立的第一座駐藏大臣衙門舊址……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八廓街上游人如織(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八廓,藏語意為“中圈”,是一個圍繞大昭寺形成的圓形街道。這裡居住著以藏族為主的藏、漢、回、門巴等20多個民族的群眾,迷宮般的35條街巷通達四方,分佈著4000多家商業網點,每天迎來眾多遊客。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並進行考察調研時,步行察看了拉薩八廓街風貌,走進特色商品店,詢問旅遊文創産業發展、藏文化傳承保護等情況。總書記表示:“千年八廓街,是我們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裡交流交往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裡其樂融融。”

 

與八廓街僅隔數條街區的西藏博物館新館,于2022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這一西藏“十三五”期間重大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國家總投資達6.6億元。

 

西藏博物館新館佔地面積達6.5萬平方米,館藏藏品52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4萬餘件(套),是西藏唯一集典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一級現代化綜合博物館。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西藏博物館(6月13日攝,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姜帆 攝

 

新館《雪域長歌——西藏曆史與文化》《離太陽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兩大基本陳列展,展示了西藏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大量公文、信函等歷史文書檔案,實證中國各民族共同開發西藏、建設西藏、保衛西藏和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歷史。

 

與現代博物館相呼應的另一道城市“文化景觀”則隱于地下,信息豐富。

 

距今約3200至3400年的拉薩曲貢遺址,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文化遺存,以及迄今西藏年代最早的金屬器。近年來,通過植物考古學對遺址出土的小麥、青稞、粟等進行分析,證明在史前時期,這片土地就與中亞、東亞、南亞有著廣泛的交流。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拉薩,有著跨越大山、高原的胸襟。

 

“夏帽嘎布尼泊爾店”是八廓街上著名的“百年老店”,主營尼泊爾生産的銅鎏金佛像,以典型的藏族建築特色、濃郁的尼泊爾風格吸引著遊客。現任家族繼承人、年過60的熱特那·古瑪·吐拉達哈介紹,一百多年前,他的祖父騎馬馱著服裝、大米、火柴等商品,從尼泊爾到拉薩做生意,後來租下一間店舖,落戶拉薩。

 

“一百多年來,得益於中尼兩國的友好關係,‘夏帽嘎布’在這裡收穫最大的就是友誼。”他説。

 

一座殿:承千年文脈、氣韻

 

雄踞拉薩紅山之巔的布達拉宮,是拉薩最著名的城市標誌,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布達拉宮始建於西元7世紀,因其獨特的建築、浩瀚的宮藏文物,被譽為“藏民族歷史文化藝術的寶庫”。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西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1989年10月,布達拉宮迎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修繕,1994年工程竣工驗收,同年,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此後,國家又相繼投入鉅資,兩次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修繕。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工作人員在粉刷布達拉宮(2020年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2018年底,國家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實施為期10年的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程。“工程將採用現代科技與古文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讓更多珍貴古籍文獻重獲新生。”布達拉宮管理處文保科科長邊巴洛桑説。

 

對民族文化的珍愛和維護,成為拉薩全民自覺。

 

布達拉宮每年一次的墻體粉刷“美顏”工程,都會吸引來自拉薩及西藏各地的信眾加入其中,或揹運塗料,或攪拌漿水,或親手刷墻……大家心情歡快,場面動人。

 

拉薩羅布林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産,收藏了包括貝葉經在內的大量珍貴古籍文獻。這是“西藏工匠”久米次成用心守望之地。從2006年開始,這位精通梵文、身懷古籍修復絕技的藏族文物保護工作者全身心投入西藏貝葉經的收集、修復保護工作中,以“修舊如舊”的高超修復技術,為古籍“續命”。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在羅布林卡,久米次成(左)與同事搬運準備進行普查登記的古籍(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這些年,作為羅布林卡管理處古籍普查團隊的一員,久米次成又埋頭于西藏古籍的普查登記工作。如今,他所在團隊已完成對羅布林卡1800余函、超過29萬葉珍貴古籍文獻的普查建檔工作。

 

“祖先用智慧、勤勞、艱苦奮鬥保留下來的文物,應該在現代文明社會得到傳承、保護和發揚。”久米次成説。

 

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一個融“鄉愁”“文脈”于一體、傳統又現代的拉薩,以經久魅力屹立高原。

 

一台戲:展時代活力、生機

 

夜幕降臨,位於拉薩河南岸慈覺林村的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內燈光璀璨,歌舞歡騰。

 

晚上七點前,村民索朗次仁喂飽自家的百餘只羊,然後把羊群趕到附近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演出現場,重現千年前吐蕃時期牲畜繁旺的景象。

 

實景劇《文成公主》,以現代歌舞劇藝術形式,講述當年文成公主與松讚幹布和親的歷史故事。大唐歌舞和藏戲的融合,舞臺藝術與自然山川的呼應,歷史人物與美好主題的展示,讓人領略不一樣的西藏文化。自2013年開演以來,已累計演出超1600場,旅遊綜合收入超15億元,成為拉薩的一張旅遊名片。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這是文成公主劇場所在的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姜帆 攝

 

以文化為靈魂,以旅遊為載體,活態傳承,文旅融合——拉薩市以文化業態創新,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吉本崗藝術中心,是近年來拉薩新的旅遊“打卡地”,它隱于八廓街北靜謐院落裏,是西藏首個由古建築保護性改造而成的文化藝術空間。

 

在這裡,人們可以領略拉薩罕見的壇城式古建築與絕美的清代壁畫、觀賞從修繕中發掘的瑪尼石刻片、聆聽西藏古典音樂、閱讀西藏曆史故事……“這種全新的視聽表達,呈現了拉薩的歷史和文脈,讓古建築‘涅槃重生’。”32歲的拉薩小夥次旺扎西説。

 

創新,賦予古老藏文化新生機。

 

這些年,西藏完成傳統八大藏戲舞臺數字化工程,舞臺劇藏戲《文成公主》、西藏首部少兒舞臺劇藏戲《頓月頓珠》走出高原,走向全國;每年夏季的拉薩雪頓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已發展成為集文藝匯演、體育競技、商務洽談、旅遊休閒于一體,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文化旅遊盛會。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這是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現場(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今年6月16日至18日,第五屆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在拉薩舉辦,吸引了來自海內外近千家企業參與,參展産品近萬種。45歲的旺久澤巴來自不丹首都廷布,他們一行4人專門來參加藏博會展銷活動,帶來了價值約30萬元的手工藝品。他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來拉薩,也是第一次參加藏博會。拉薩市民非常友好熱情,我們的商品銷量很不錯,下次有機會我還會再來。”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在藏博會現場,來自尼泊爾的參展商正在給顧客介紹自家産品(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文化發展成果豐碩,各族群眾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今年5月,在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佈盛典上,拉薩因美好生活綜合滿意度表現突出,上榜“十大旅遊嚮往之城”。

 

“近1400年的歷史裏,拉薩始終以其古老、神奇的姿態,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蓮花般盛開的山峰間,磁石一般吸引著四面八方人們的眼球。”藏族女作家德吉措姆在其《流淌的吉曲河》一書中的這段話,生動表達了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

 

韆鞦交融向未來——解碼高原古城拉薩的文化自信樣本

 

記者:曹健、邊巴次仁、春拉

 

視頻記者:洛卓嘉措、索朗德吉、陳澤鵬、孫非

 

編輯:王曙暉、廖翊、賈真、劉禎

標簽: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