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編輯:王瑞穎|2023-07-12 10:58:54|來源:中國日報網

談起非遺,很多人會有古老、傳統、過時的印象,但在魚臺縣,非遺卻有市場、能傳承,正邁向更高更遠的星辰大海。

 

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木版年畫傳人正在指導年輕人製作

 

農家小院年入十幾萬

 

推開張三玲的農家小院,流水潺潺,綠植掩映,別有一番趣味。屋中,拖鞋、蒲團、大芭蕉扇……張三玲巧手製作的蒲草製品隨處可見。

 

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精美的蒲編製品

 

蒲草製品以其實用和天然的特點廣受市場追捧,拿蒲編拖鞋來説,其穿著透氣吸汗不臭腳,十分契合當下健康養生的需求。近年來,隨著魚臺"龍蝦節""桃花節"等節會活動的熱絡繁榮,蒲編製品的銷路日漸寬廣,常常供不應求。"可別小看這雙拖鞋,一雙能賣到一百多元呢!"張三玲驕傲地説。在這百十平方的農家小院裏,月收入過萬元並非什麼高不可攀的事,張三玲的生活也因蒲編越過越好。

 

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精美的蒲編製品

 

談到今年的計劃,張三玲打算親自種植幾畝蒲草,把好材料源頭關,為今後的規模化發展做足準備,帶動在家務農的姐妹投身到非遺傳承的事業中去,和大家一起在家門口勤勞致富。

 

"葫蘆發燒友"

 

田知新可以説是個"葫蘆發燒友",多年來,他從素葫蘆到葫蘆烙畫,再到大漆葫蘆,在把玩葫蘆的路上一路"狂飆"。

 

"大漆是一種天然液體塗料,具有耐腐、耐磨、隔水等特點,古代主要用來製作漆器,現在則廣泛應用於工藝品的製作。"田知新手拿色彩鮮艷、花紋炫麗的大漆葫蘆,繪聲繪色講述著大漆葫蘆的特點。

 

做大漆葫蘆的第一步是固態,蘸著漆和蛋清,在葫蘆上勾畫出花紋,等待其凝固後便迎來了製作最關鍵的環節:上漆和陰幹。將大漆在葫蘆上反復涂刷20幾遍,每次上漆後放置在濕度40到70之間的密閉空間內,等待其自然陰幹。上漆後的大漆葫蘆,憑藉最初勾勒的花紋,打磨後將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紋理,"世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大漆葫蘆,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田知新説。

 

"知新的手和臉生滿了紅點!"現在講起當時的情況,仍然能感受到田知新妻子的緊張。原來,大漆含有漆酚和多種揮發物,接觸皮膚易産生不同程度的過敏,這是每個製作人都繞不過去的坎。嚴重時,田知新癢的整夜難眠,可他硬是憑著熱愛堅持了下來。

 

隨著對漆酚的敏感性逐漸降低,身體反應也越來越輕。"上漆時我會忘掉所有的煩惱。"年過半百的田知新説,"傳承大漆葫蘆讓我的生活變得有意義。"

 

非遺觸手可及

 

在魚臺縣宋莊小學剪紙教室,學生們將紙張描畫、折疊、翻轉,剪刀起起落落,不大一會,一張張惟妙惟肖的小兔子呈現在眼前。

 

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宋莊小學學生正在練習剪紙

 

"從2021年開始,我們成立了剪紙活動社團,積極邀請剪紙傳承人到校培訓,教師帶頭學,就這樣把非遺傳承帶進了校園。"校長張愛強説。宋莊小學根據學生動手和學習能力,將剪紙分成初中高三個等級,分別對應低中高年級學生,目前,高級班的學生已經能製作複雜的剪紙作品。

 

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正在學習布貼畫

 

剪紙既讓學生們拓寬了視野,又對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目前,魚臺縣已將剪紙、泥塑、葫蘆烙畫等十余種非遺項目送進校園,為孩子們帶來別樣體驗的同時,也讓非遺變得鮮活,觸手可及。

 

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學生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孩子們學的熱火朝天,老人們也參與進來。在魚臺縣老年大學,銀發老人們正圍坐在傳承人姚念花身邊學習布貼畫。布貼畫又叫布貼花,原材料多取自身邊的碎布料、彩紙等,將這些原料設計融合,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手工布貼畫製品就誕生了。"布貼畫學習簡單,做出來好看,老夥計們都很喜歡。"老年大學學員張憲光説。魚臺縣還組織非遺進社區、特殊學校、文化館,收效良好。

 

山東魚臺:多彩非遺活起來

 

剪紙課堂

 

近年來,魚臺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普查、保護和發展工作,共申報省市縣非遺240余項,設置非遺工坊2處,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和利用,與現代生活和諧融通,綻放活力光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