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夫:兩岸融合發展是對臺工作的創新思維

編輯:左妍冰|2023-08-03 16:22:45|來源:中新社

孫亞夫:兩岸融合發展是對臺工作的創新思維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福州8月3日電(記者 李子寧)2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在第五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孫亞夫表示,兩岸融合發展是對臺工作的創新思維,其主要途徑是交流融合,因為沒有交流合作就不會有發展,但它又比兩岸交流合作的意義更加深刻,它既包含了交流合作,也直接表明瞭交流合作的目的是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使整個兩岸關係更為緊密,以利於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孫亞夫指出,在實踐中,兩岸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很可能就是一項項活動,一件件事情,活動和事情有大有小,影響也有大有小,在沒有制度化和機制化之前,是單個的、斷斷續續的,但是不能小看每一次的交流合作活動和每一件有利於融合發展的事情,因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1987年兩岸隔絕狀態結束以來,正是一項項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社會往來,一項一項政策、措施匯聚成波瀾壯闊的大潮,擴大了不同的經濟利益,密切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增進了共同的同胞感情,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産生了對各領域融合發展的重大影響,成為遏制台獨分裂行徑的重要因素,也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的目標。

 

孫亞夫表示,兩岸交流合作和兩岸融合發展産生的更深層更長遠的作用是在兩岸尚未統一的情況下,維繫了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同時也維繫了兩岸同胞共同的中華民族認同和中華文化認同,在兩岸敵對狀態尚未結束,諸多政治分歧問題尚未解決,台獨勢力依然猖獗的情況,要解決台灣社會的認同問題是有困難的,而這又是和平統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認真分析近二三十年來台灣民眾的社會意識可以發現,他們的認同出現問題,主要是在政治身份認同、國家認同等等,但是在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等方面沒有發生根本的蛻變。台灣民眾的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在台灣枝繁葉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不可能被磨滅的。這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是極其寶貴的。

 

孫亞夫指出,近幾十年來的兩岸交流合作以及近十年的兩岸融合發展,在維繫兩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保留兩岸和平統一的民族和文化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台灣同胞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兩岸和平統一的民族和文化基礎就存在,雖然光有民族認同、文化認同,還不能達到實現和平統一的需求,但是如果沒有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平統一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開展兩岸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民族觀,文化觀,使之發揮更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孫亞夫續指,當前臺海形勢嚴峻複雜,分裂與反分裂、干涉與反干涉的較量尖銳激烈,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必然會遇到“台獨”勢力持續破壞,企圖影響、抵消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的效果。對此要有充分的估計,堅持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做好工作,實際推動兩岸教育合作和融合發展。堅持不懈,鍥而不捨,最終會使台灣同胞知道、感受到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緣和共同的文化,都説同樣的語言,都寫同樣的文字,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都要攜手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標簽: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