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共奮鬥,同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近年來,大陸多個部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支持臺胞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讓廣大臺胞分享到更多的發展機遇。廣大臺胞臺商臺企也在“惠臺”政策以及大陸經濟蓬勃發展趨勢的鼓舞下,積極參與兩岸經濟合作與融合發展,在大陸實現了更好的自我發展。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家會議中心展區外景(攝影 母曼曄)
9月2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以“服務融合發展,共享民族末來”為主題的台灣形象展在服貿會上閃亮登場,共有6個行業、28家企業參展。台灣形象展的環抱式設計象徵“張開的懷抱,騰飛的翅膀”,寓意兩岸融合發展,共同展翅騰飛;懸挂著傳統式燈籠又象徵著“民族大團圓,兩岸一家親”。走進服貿會台灣形象展的現場,記者看到的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兩岸同胞交流的熱情高漲,台灣參展商也盡可能地多方面展示著自己企業的特色風采。
嵐臺傳統燈籠第三代傳承人康桂箖(攝影 左妍冰)
來自台灣南投的康桂箖是嵐臺傳統燈籠的第三代傳承人。她説,嵐臺傳統燈籠的技藝來源於福建閩侯油傘和泉州燈籠的結合,從福州流傳到台灣。這次有機會在服貿會上展示傳統的燈籠文化是令她非常驕傲的一件事。2018年,康桂箖受邀從台灣來到福建平潭,把嵐臺傳統燈籠製作工藝帶到大陸,讓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都能有機會感受傳統燈籠的技藝之美。2019年,“嵐臺傳統燈籠”入選平潭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康桂箖自豪地對記者説,她手里正在粘貼的貝雕燈籠就是她自己設計的,融合了嵐臺兩地的非遺文化元素,體現了海峽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更有著兩岸相連、福澤連綿之意。“我的祖籍是福建。這次到天安門看升旗儀式,國歌唱起來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團結的力量與自豪的榮譽感。一剎那,我掉下了眼淚。我是有民族情懷的人,我更是中國人。”康桂箖希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燈籠帶給人們的美好寓意都不會改變。
台灣青年林家萱(中)接受記者採訪(攝影 左妍冰)
身著台灣地區少數民族服裝的台灣女孩林家萱,在台灣形象展上表演了台灣少數民族舞蹈。她開心地對記者説,在服貿會上看到這麼多的臺商臺企來參展,感覺兩岸之間的交流真是越來越多了,祝願在大陸發展的所有台資企業都能夠越來越順利。林家萱説,生活在大陸,她這個臺青感覺自己很開心,同時希望那些仍在台灣的青年朋友能夠親身來大陸走走看看,因為在大陸這裡可以交到更多的真心朋友,大陸也有很多發展機會,可以讓台灣青年成就更好的自己。
南僑食品集團首席代表錢天爵在服貿會現場(攝影 左妍冰)
1997年就來到祖國大陸生活的台灣老先生錢天爵是南僑食品集團的首席代表。講到在大陸生活多年的感受,他説:“大陸進步的速度太快了,生活在這裡很幸福。我應該算是見證了大陸的成長髮展。現在的中國是讓我們驕傲的中國。”他對記者説,服貿會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兩岸的同胞需要這樣的交流平臺。我們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未來也一定會一直在一起。
呷哺集團副總裁張艷梅(攝影 左妍冰)
參加展覽的臺企呷哺集團的副總裁張艷梅是北京人。她説,公司的創業經歷也是她的創業經歷。雖然這是一家台資企業,但在很早之前就樹立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張艷梅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像服貿會這樣的開放平臺,給兩岸企業和兩岸青年提供更大的交流交往空間。兩岸同胞只有真正的融合了,兩岸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歷史不能選擇,但是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儘管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奮鬥,就一定能夠同創中華民族美好的末來。(左妍冰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