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一隅“藏”女書,非遺傳承人盼台灣早日回家共吟中華文化瑰寶

編輯:左妍冰|2023-09-21 11:40:08|來源:中國台灣網

中國台灣網9月20日永州訊 (記者 李柏濤 高嘉鴻)“錦繡文章達萬千,不信世間有奇文。永明女子好才學,修書傳誦到如今。”有這樣一段神秘的文字,它“藏”在湘地西南的一個角落中。

 

這裡有一座“小島”,四面環水,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因處在瀟水河之尾,故名浦尾,也被形容為湘南的“小台灣”。浦尾島上,千年女書在這裡悄然傳承,傳女不傳男,老傳少,母傳女,世代相襲。

 

湘南一隅“藏”女書,非遺傳承人盼台灣早日回家共吟中華文化瑰寶

 

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 (中國台灣網 李柏濤 攝)

 

9月19日,“吾道南來·湘江行”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媒體聯合記者團,踏進江永縣上江圩鎮——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一個以村寨社區為單位,沒有圍墻的“活體博物館”。

 

紮根瑤漢文化,藏于湘南一隅

 

“江永女書是湘南盛開的一朵奇葩,紮根于瑤漢文化的沃土之中。”

 

作為人類迄今為止發現唯一現存的女性文字,江永女書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謎,它字形長菱,纖細婀娜,似蚊似蟻,筆畫均勻,頗有女性溫柔的氣質。

 

女書是一種表音文字,記錄的語言是當地永明土話。目前通過文獻蒐集到的女書文字約有700個,每個文字都代表多重含義,通常被寫在毛邊紙、折扇上,繡在手帕上,或織在花帶上。當地婦女常常聚在一起唱歌堂,一邊做女紅,一邊唱讀、傳授女書。

 

湘南一隅“藏”女書,非遺傳承人盼台灣早日回家共吟中華文化瑰寶

 

當地瑤族女性用江永女書繡手帕。(中國台灣網 李柏濤 攝)

 

婦女們唱習女書的活動被稱作“讀紙”“讀扇”“讀帕”,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女書文化。

 

神秘的江永女書沿襲“人死書焚”的習俗,因此女書流傳不廣,面臨瀕危處境。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在上江圩鎮被發現,引起全世界轟動,2005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2006年江永女書習俗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湘南一隅“藏”女書,非遺傳承人盼台灣早日回家共吟中華文化瑰寶

 

江永女書傳承人胡欣在女書學堂教記者團女性成員習讀女書。(中國台灣網 李柏濤 攝)

 

女書傳承人盼寶島回家,兩岸姐妹共吟女書

 

江永女書傳承人胡欣,曾于2011年跟隨師傅到台灣做兩岸文化交流,推廣、展覽江永女書,十二年過去了,當時在寶島度過將近兩個月的時光,每一幕,她仍歷歷在目。“很多當地民眾為女書慕名而來,非常熱情,讓我感受到台灣同胞很關注中華文化的傳承。”

 

通過那次的“寶島之行”,胡欣也接觸到台灣的文創領域,“與當地手藝人的交流中,也給我很多啟發,我們一直嘗試用文創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江永女書,讓這份文化遺産走向全世界,成為世界文化遺産。”

 

台灣青年自媒體人李顏如自小學習傳統二胡,時尚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文藝”的心。她認認真真地跟著胡欣,用女書寫下自己的名字。李顏如説,此次隨採訪團來到江永縣,是她第一次到湖南,以前通過社交媒體,只知道“網紅”城市長沙,來到三湘大地,才感受到這片土地豐富、厚重的文化底蘊。

 

“更沒想到的是,這裡還能孕育出特有的女書文字,秀美的字體,宛如翩翩起舞的少女,那種美感,有哪個女孩子會不喜歡呢?”李顏如説道。

 

湘南一隅“藏”女書,非遺傳承人盼台灣早日回家共吟中華文化瑰寶

 

江永女書傳承人胡欣手寫“台灣”二字,盼寶島早日回到祖國懷抱。(中國台灣網 李柏濤 攝)

 

江永女書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人文魅力,表現出過去社會中的女性呼喚獨立的智慧與勇敢,堪稱中華文化之瑰寶,世界文字之奇觀。

 

“看到江永女書傳承人如此熱愛自己的文化,真誠、用心地為傳承這份獨一無二的中華文化瑰寶而奉獻和付出,很是感動。”台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新聞雲記者趙祎表示。

 

採訪結束後,胡欣在黑板上用雋永的女書寫下“台灣”二字,“希望祖國的寶島趕快回家,兩岸女性同胞一起傳承老祖宗的文化。”她期盼著,有一天,能再有機會去台灣,教寶島的“姐妹們”吟唱女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