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注入新動力

編輯:馬曉葉|2023-09-21 15:53:59|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目標是在福建全省域基本建成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充分顯現福建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效應,支持福建充分發揮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先試作用,持續增進台灣同胞福祉,讓台灣同胞充分感受到“融合有好處、閩臺親上親”。

 

《意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專門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文件,全文四千多字,共21條措施,立意高,內容實,飽含中央對台灣同胞的溫情善意。《意見》是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大舉措,對於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具有更大意義。

 

一是《意見》積極鼓勵兩岸各界擴大交流、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意見》展現了大陸對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充分體現了大陸方面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的滿滿誠意。在民進黨當局一味消極對待兩岸融合發展的現狀下,《意見》向外界展現出了大陸方面積極主動的負責任態度。

 

二是《意見》充分發揮福建對臺的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親,當仁不讓地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先行區和試驗田。支持福建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體現了中央滿滿的誠意。具有獨特優勢的福建省能夠向臺胞臺企講清楚中央關於兩岸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形成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合力,推動中央對臺工作的高品質發展。首先,《意見》提出在福建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建設第一家園需要跟進的各種配套措施,這樣就能夠為臺胞臺企今後在整個大陸的發展積累經驗、創造條件。第二,《意見》把福建省整體納入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指導廈門、福州兩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等率先試點,既提供了宏觀政策指導,又明確了具體方法路徑;既著眼福建全省的發展,又聚焦重點領域和地區,為兩岸融合發展開闢了新路徑、注入了新動能。

 

《意見》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注入新動力

 

三是《意見》特別突出“應通盡通、能融盡融”,其最大亮點就是突出了“融”字。為了達到“融”的目標,《意見》為臺胞臺企全面融入福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推進廈金、福馬等重點區域融合,推動閩臺兩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在“以通促融”方面,從商業、科技、農業到中小企業,從低端至高端全面覆蓋;在基礎建設部分,從通水、通電,到通氣、通橋,非常具體,適用與受惠面非常廣泛。在“以惠促融”方面,直接普惠到臺生、臺胞與臺企,回應了新時代台灣同胞在兩岸工作、生活、學習、創業、就業過程中的合理期待和正當要求,既飽含濃濃的同胞之情,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在“以情促融”方面,從台灣同胞最熟悉的媽祖文化擴展到全面的閩南文化,有歷史縱深感、現實針對性以及未來的穿透力,將教育文化與普通百姓的日常宗教信仰連結在了一起。按照《意見》的規劃,金馬地區的各項硬體建設會升級,而且會成為兩岸交通與貨運的新樞紐,橫跨閩臺“小兩岸”的“融合示範區”會發展得更加繁榮。

 

隨著《意見》及其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福建省不僅將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示範區,也將成為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示範區。廣大臺胞特別是年輕的臺胞可以紮根八閩大地,切實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書寫自身璀璨的人生華章,同時為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作者:任冬梅)

福建社會科學院涉臺學者:《意見》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重要指引

2023-09-19
展開全文

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發佈。這是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大舉措,對於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意見》開篇強調,“福建在對臺工作全局中具有獨特地位和作用”,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親,對臺工作具有獨特優勢和良好條件,在新時代新征程對臺工作中將更有責任擔當,加快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充分發揮福建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認真組織學習《意見》精神,並從多角度對《意見》進行解讀。

 

福建社會科學院涉臺學者:《意見》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重要指引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蘇美祥

 

蘇美祥所長認為,《意見》出臺的基本邏輯和落腳點是,推動兩岸廣大同胞共赴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在蘇美祥看來,《意見》的出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當前恢復擴大兩岸交流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蘇美祥表示,《意見》全文4千多字,共21條措施,立意高,內容實,飽含中央對台灣同胞的溫情善意。比如,在“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方面,提出了6條共32個細項措施,著力打通便捷臺胞往來的堵點難點,積極解決臺胞在閩就業、就學、住房,以及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司法服務等方方面面的現實需求,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充分體現了大陸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的政策溫度。

 

劉淩斌副研究員表示,《意見》及其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將為廣大臺胞紮根八閩大地、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台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一代來閩追夢、築夢、圓夢,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書寫璀璨的人生華章、實現人生價值,為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貢獻智慧和力量。

 

林中威副研究員認為,這份《意見》是中央和福建多年對臺工作持續探索和積累的成果,為進一步發揮福建獨特優勢,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閩臺深度融合發展指明瞭方向。比如《意見》提出的打造金廈、福馬兩個“同城生活圈”,發揮媽祖等民間信仰精神紐帶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信俗交流活動等內容,可以説是非福建莫屬,而且也符合台灣同胞的現實需求。

 

陳麗霜助理研究員表示,《意見》政策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含金量高,意義非凡,為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遵循。陳麗霜認為,《意見》有提法有亮點。《意見》明確,“支持平潭綜合實驗區加快構建全方位對臺開放格局”。隨著一系列政策落實落細,平潭作為全國唯一對臺綜合實驗區,對臺區位優勢、通道優勢、政策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陳麗珍助理研究員認為,《意見》體現了中央對福建的高度信任,明確了福建在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中的定位。兩岸各界人士對《意見》的出臺展開熱議,廣大臺胞對此更是充滿期待,也將為恢復擴大兩岸交流交流注入強大動能。

 

王藝樺助理研究員表示,《意見》立基當下兩岸關係新形勢,緊扣廣大臺商臺胞發展需求,為豐富和拓展臺商臺胞發展領域提供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將成為提升台灣青年認同感的重要政策抓手,有利於推動把兩岸青年交流交往的“聯繫”發展成為“常態關係”“親密關係”,為台灣青年深度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開闢快速通道。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收起全文

台灣同胞熱議《意見》:深感機遇“無限大”

2023-09-14
展開全文

中新網福州9月13日電 (葉秋雲)“我相信會有更多台灣年輕的老師願意過來,開啟他的人生,不僅僅只是一個短期的過渡,而是長期的工作。”13日,正在參加2023閩臺張聖君文化文創交流研討會的台灣學者、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如是説道。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2日一齣臺,馬彥彬立刻關注到了這條信息。

 

2017年,馬彥彬選擇“登陸”,在陽光學院任職。馬彥彬透露,當時,他是陽光學院第三位台灣教師,而現在,僅陽光學院就有20余位台灣教師。“可見,福建在吸引台灣教師到閩來就業的這件事上,成果非常顯著。有了這個《意見》加持,相信吸引力更大。”

 

在《意見》中,馬彥彬對“便利臺胞在閩生活”這一點十分關注。《意見》指出,擴大台灣居民居住證身份核驗應用範圍,努力實現台灣居民居住證與大陸居民身份證社會面應用同等便利。“可以和大陸同胞一樣享受同等便利,這會大大提高台灣教師在福建就業後去申辦台灣居民居住證的意願。”

 

“更大範圍的受益正在發生。”台灣建築師鄧海表示,《意見》的出臺會吸引更多的台灣人過來大陸創業、就業。這不僅僅是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對很多有家庭、有“後顧之憂”的人來説,也很有吸引力。

 

《意見》指出,支持臺胞參與福建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社會公益等各項事業發展;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平臺建設,助力台灣青年來閩追夢、築夢、圓夢等。對此,正在創業的台灣青年周暐閎深感機遇“無限大”。

 

周暐閎是廈門大學電影學院戲劇影視學在讀博士生,于2022年成立了福建周公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他表示,今年參加了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行的兩岸交流活動,透過兩岸青年之間的互動發現了很多機會。後續,他們將和旅行社等機構、單位合作,透過鄉村振興下的文化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尋找更多可以落地的項目。(完)

收起全文

“幹貨滿滿,令人振奮”:在閩臺胞臺企熱議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重大利好

2023-09-15
展開全文

新華社福州9月14日電(記者許雪毅)《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由新華社受權發佈後,“90後”台灣青年楊咏安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轉發。

 

朋友們問楊咏安,《意見》和以往出臺的措施相比,有更多幹貨嗎?他理直氣壯回答:“當然有!更加振奮人心!”

 

面對朋友詢問,他講述了自己的故事:2020年他被選任為龍岩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4年來,他參與了多場司法辦案工作,“無論案件是否涉臺,我都能參與,深入了解大陸司法體制,這是當地的大膽探索”。

 

如何從個別地區的先行先試變成福建全省的普遍性規定?楊咏安從《意見》中得到答案。《意見》明確擴大臺胞社會參與,鼓勵臺胞擔任仲裁員、調解員、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檢察聯絡員及司法輔助人員等,參與福建法治建設。“在很多領域,我們臺胞已逐漸同等享有和福建民眾一樣的權利。”楊咏安説。

 

《意見》提出促進台灣農漁業和中小企業在閩發展。其中包括“加大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支持力度”,這讓楊咏安十分高興。他在龍岩安家立業10年,未婚妻是一位大陸姑娘,他還在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有1600多畝茶園。“我是‘新龍岩人’,《意見》讓我們臺胞的事業和生活有了更多支持和保障。”

 

“幹貨滿滿,令人振奮。”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蔣佩琪説,福建是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意見》體現了“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的濃厚深情,將促進兩岸融合走深、走實“更上層樓”。

 

蔣佩琪説,《意見》從基礎設施融通、兩岸往來暢通、就學就業便利、資格認證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到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産業合作、完善法律保障、便利在閩生活、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科技創新合作等,涉及方方面面,內容十分豐富。“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深化,讓臺胞備受鼓舞。”

 

對首個落戶泉州的台灣醫療機構——頤和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執行長邱俊傑來説,《意見》的公佈意義重大。“以後臺胞在福建工作、就醫、就學等,都會更安心。”

 

頤和醫院去年6月開始運營體檢中心,隨後開放了部分門診。邱俊傑相信,《意見》發佈後,會有更多臺胞來閩,“我們醫院為兩岸同胞提供臺式醫療服務,將會更忙碌、更有成就感”。

 

“我是金門人,福利來了!”在廈門工作生活的金門鄉親盧莉莉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為《意見》點讚。《意見》提出促進福建全域融合發展,其中包括支持廈門與金門加快融合發展。

 

“兩岸同是一條根,兩岸共飲一壺酒。”盧莉莉是中國民生銀行廈門分行金榜支行行長,常回金門分享在大陸的點點滴滴。“我常對台灣青年説,如果你沒踏上祖國大陸,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飛多高、飛多遠。希望更多金門年輕人像我一樣,到大陸打拼發展。”

 

“政策發佈後,金門鄉親圍著我問東問西,大家都很高興。”《意見》發佈第二天,金門鄉親楊應雄正好通過“小三通”從廈門回到金門。他接受記者微信採訪説,《意見》提出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加快推進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支持金門共用廈門新機場等。“這些都是金門鄉親一直很認同和期待的!”

 

“在閩臺胞將是《意見》的優先受益者,也應該是《意見》的積極踐行者和傳播者。”陽光學院台灣教師馬彥彬説,在閩臺胞要把握機遇,融入福建的現代化建設,同時要把《意見》的政策內涵告訴更多臺胞。“讓大家來閩共享機遇,共同追求美好生活,使兩岸在融合中實現發展,在發展中促進融合!”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