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親情”兩岸詩歌分享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台灣網9月23日訊 (記者 孫路路)“從中學開始,我讀《杜甫全集》,讀魯迅,在西瓜寮裏尋找屬於自己的詩歌夢想。1976年,我在台灣第一次讀到艾青、臧克家的詩,受到很大震撼,由此找到了為普通勞動者創作敘事詩的方向。”9月19日,在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北京師範大學京師書院輔仁大學舊址,台灣詩人詹澈攜其新作《方寸之地》在與歐陽江河對談時這樣説道。
《方寸之地》,詹澈著,九州出版社。(中國台灣網 發)
詹澈在其新書發佈會上發言。(中國台灣網 發)
詹澈談及自己的詩歌發展之路。他説,與台灣現代派詩人的詩學之路不同,自己受到弗羅斯特、聶魯達、謝默斯·希尼等西方詩人的影響更大。兩岸詩歌的發展既有錯位也有交集,台灣鄉土文學論戰是對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反叛,自己站在鄉土文學這邊,更多與成長經歷、思想觀唸有關。生於底層,長於民間,長期與農民打交道,他最希望的就是賡續《詩經》及屈原、杜甫、魯迅、陳映真等作家的偉大傳統,把詩歌獻給像自己父母一樣的普通勞動者。同時,身在台灣,面向太平洋,他願在祖國最東邊的海岸線上迎接每一天的晨曦。
詩集發佈之日,同時舉辦了“大地親情”兩岸詩歌分享研討會。活動由中國作協港澳臺辦指導,九州文化傳播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詩刊》社、西城區臺辦協辦。來自北師大的兩岸師生傾情朗誦了楊克、歐陽江河、詹澈的詩歌,琅琅誦詩聲回蕩在綠蔭如蓋、古色古香的輔仁大學舊校區,仿佛與百年前的學者、詩人們互相應和,令人沉思、回味無窮。
北師大兩岸師生傾情朗誦楊克、歐陽江河、詹澈的詩歌。(中國台灣網 發)
“大地親情”兩岸詩歌分享研討會活動現場。(中國台灣網 發)
在研討會上,兩岸專家學者就兩岸詩歌創作中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深入探討了詹澈詩歌中的敘事方式、思想特色、藝術價值、精神品質,認為詹澈的詩歌立足本土、介入現實,對於勞動的現實描摹細膩生動,對人間疾苦有深度關懷,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台灣詩歌的優秀典範。結合當代詩歌的整體發展趨勢,此次研討的“五五詩體”新格律嘗試,是對中國綿延千年的古典詩歌格律的現代化探索,體現出詩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藝術追求。大家一致認為,兩岸詩歌創作中都有關於土地和人民的共同主題,兩岸詩人都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及文化信仰,通過深入研討交流,必將為兩岸文學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審校/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