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情更濃、愛更深

編輯:何婧|2023-10-09 20:37:2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第19屆亞洲運動會在浙江省杭州市閉幕了,賽場上陣陣的歡呼聲和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卻長長久久地留在了人們心中,兩岸同胞一家親的溫馨感人情懷令人難以忘懷。中國台北隊的521名運動員參加了33個大項的角逐,摘得19金20銀28銅,追平了中國台北隊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上的19塊金牌紀錄。中國台北隊的隊員們説,在杭州,家的主場氛圍是那麼的熱烈。

 

杭州亞運會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情更濃、愛更深

 

10月8日,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閉幕式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在開幕式和閉幕式入場時,中國台北代表團受到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鼓掌吶喊,“歡迎回家”的聲音響徹全場,有的觀眾打出了紅色橫幅,上面畫著心形圖案,還寫著“杭州台北,同愛同在”的大字。

 

開幕式不久,中國台北隊選手楊勇緯就在柔道男子60公斤級決賽中奪金,這是中國台北隊在歷屆亞運會上累計獲得的第一百枚金牌。奪金後的第4天就是楊勇緯的26歲生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為他送上了溫馨的祝福;在頒獎現場,工作人員為他放起生日歌,主持人請全場觀眾為他慶生。楊勇緯激動得落淚,稱“場面驚喜又感動”,這是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

 

杭州亞運會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情更濃、愛更深

 

中國男籃與中國台北男籃比賽的中場休息期間,賽場上響起了五月天的《戀愛ing》;男籃小組賽中國台北對陣中國香港時,一首《我的中國心》響徹全場——“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引得現場觀眾紛紛跟唱;中國女籃對陣中國台北女籃時,現場播放《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將全場氣氛瞬間推向高潮;“蝶後”張雨霏在游泳館一亮相,大螢幕上就放出由她翻唱的台灣歌手周傑倫的流行金曲《稻香》……

 

杭州亞運會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情更濃、愛更深

 

“觀眾給的歡呼讓我有家的感覺”,中國台北卡巴迪運動員馮繡真喜悅表示。在中國隊戰勝中國台北隊挺進乒乓球男團決賽後,中國隊選手馬龍説,大家與中國台北隊隊員都是好朋友;中國台北隊選手廖振珽也表示,中國隊水準很高,此次就是帶著學習的心態與中國隊比賽的。中國台北男籃晉級八強後,隊長劉錚在接受採訪時説,在杭州參賽“很熟悉,很親切”。中國台北男足主教練陳俊明被觀眾的熱情打動,淚灑現場。他動情地説,在這裡踢球,讓我們有主場的感覺。中國台北女足主教練陳曉明説,感謝現場球迷給球員們的鼓勵,給了她們主場作戰的氣勢。在女子籃球比賽現場,中國隊與中國台北隊互換禮物,對方的隊員摔倒了,另一隊的隊員馬上去攙扶。中國台北輪滑選手洪筱晴奪金後,對著觀眾席連連比心。在女子拳擊比賽中,中國台北隊選手惜敗,中國隊教練立即上前摸著她的頭、擁抱著她表示安慰……

 

杭州亞運會展現出來的兩岸同胞間的手足情、親人愛讓兩岸同胞的心更近、情更濃、愛更深。正在杭州讀書的台灣青年紀佳葦是亞運會上的“小青荷”,她是頒獎環節中的志願者,她呼籲更多的台灣朋友能夠親自來杭州、來大陸感受兩岸一家人的濃濃親情。在浙江大學執教的台灣青年許志宏參與了亞運火炬傳遞,他説,“海峽兩岸民心相通關鍵是多深入交流,如果(大家)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哪還能分出彼此?”台灣《旺報》發表文章説,從兩岸關係角度看,杭州亞運會不失為一扇打開彼此心結的窗口。

 

海峽相連,兩岸同胞同愛同在。亞運會的聖火雖然已經熄滅,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相親相愛的情誼永遠不會改變,只會越來越濃。(作者:常濱)

薪火相傳 情深意重——大陸京劇名家來臺30週年特別演出好評如潮

2023-10-03
展開全文

“臺上的角兒個個聲如洪鐘,新鶯出谷,扮相極美,演出行雲流水,將台灣觀眾帶入京劇藝術的美好境界。”

 

“叫好叫到嗓子啞了,鼓掌也把手拍痛了,兩個字:過癮!”

 

“每場演出掌聲雷動,叫好聲響遍全場,京劇傳承前景燦然!”

 

……

 

近日,由當紅老生於魁智和梅派青衣李勝素領銜,國家京劇院一行80人組成的“鑽石陣容”在臺系列演出好評如潮,給台灣戲迷帶來感心動耳的視聽盛宴。

 

今年是國家京劇院來臺演出30週年。1993年,由京劇大師袁世海領銜的近百人演出團,全臺巡演近1個月,場場爆滿,給台灣觀眾留下難忘記憶。此後,國家京劇院幾乎年年都來臺演出,精湛演技讓台灣觀眾領略到國粹藝術的魅力,在兩岸架起一座情真意切的文化橋梁。

 

薪火相傳 情深意重——大陸京劇名家來臺30週年特別演出好評如潮

國家京劇院演員朱虹(前排左,飾演穆桂英)、戴忠宇(前排右,飾演楊文廣)、郭瑤瑤(後排中,飾演佘太君)在台北演出《楊門女將》(9月26日攝)。新華社發(國家京劇院供圖)

 

此次是國家京劇院第24次來臺演出,也是暌違四年再度來臺,備受各方期待。《楊門女將》《霸王別姬》《鎖麟囊》等六場大戲,猶如一場“京劇嘉年華”,讓觀眾大過戲癮、直呼精彩。3日,國家京劇院一行離臺,為此次30週年特別演出畫上圓滿句號。

 

六場大戲,展現京劇藝術薪火相傳、魅力依舊;六天演出,見證兩岸同胞文脈相通、情深意重。

 

李勝素領銜演出的《楊門女將》通過跌宕起伏的劇情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濃濃的家國情懷。台灣觀眾深深震撼于允文允武的盛大圖景,以連綿不絕的掌聲和歡呼表達喜愛之情。

 

于魁智攜青年新秀聯合主演的《打金磚》唱段膾炙人口、技藝卓絕,體現京劇藝術的生生不息。有台灣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留言:“一整臺優秀的演員,唱出無比的生命力。”

 

薪火相傳 情深意重——大陸京劇名家來臺30週年特別演出好評如潮

國家京劇院演員李勝素(左,飾演虞姬)、胡濱(飾演項羽)在台北演出《霸王別姬》(9月28日攝)。新華社發(國家京劇院供圖)

 

《霸王別姬》大戲不僅有精彩劍舞、優美唱腔,更有一級演奏員崔玉坤融入琵琶曲《十面埋伏》,展現了高水準古典名劇魅力。謝幕時全場喝彩經久不息,台灣觀眾在這出古典戲劇巔峰之作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國家京劇院來臺演出30年,歷經了至少四代人,我們倍感珍惜,也非常榮幸。”于魁智説。

 

為提攜後輩,讓優秀年輕演員鍛鍊成長,此次演出中原本由於魁智和李勝素一唱到底的角色,特別安排和後輩雙演。驚喜于新秀們的表現與成長,有觀眾看過《打金磚》後感慨:“25年後再看于魁智帶著劉壘分飾前後劉秀,真是感動。”

 

演出期間恰逢中秋佳節,當日獻演的程派名劇《鎖麟囊》吸引很多台灣觀眾攜家人觀看。文醜演員王雪松飾演的碧玉在唱詞中巧妙地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安康,贏得觀眾熱情回應。

 

有感於該劇宣揚慷慨仁義、扶危濟困、善有善報的主題思想,一位台灣退休教師觀後説:“人生變化無常,但一顆行善的心永遠會得到好的回應。戲劇就是有這種社會教化功能。”

 

一名台北本地學生過去常在網絡上看京劇錄影,此次終於有幸觀看現場演出。他説:“傳統藝術非常迷人,京劇這種傳承已久的藝術應當被很好地保存,被更多人看見。”

 

薪火相傳 情深意重——大陸京劇名家來臺30週年特別演出好評如潮

國家京劇院演員在台北演出《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後謝幕(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斐 攝

 

于魁智、李勝素等名家新秀聯袂上演經典名劇《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老生、青衣、銅錘花臉多個行當接連登臺,經典唱段高潮迭起,對唱你來我往,緊湊酣暢,引得滿座觀眾喝彩連連、掌聲不斷。

 

93歲的台北市民王先生在孫女的陪同下前來觀戲。他説,此次演出呈現原汁原味的京劇,精彩絕倫。“希望未來大陸京劇名家來臺演出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從高二起熱衷京劇的台灣政治大學大二陳姓學生連看4場戲。她説,京劇藝術中最吸引自己的是故事文本,蘊含著懲惡揚善的道德價值、忠孝節義的儒家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應當繼承發揚下去。”

 

連日來,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常常不願離去,到演職員出口靜靜等待,簽名合影、獻花祝賀,表達對演出和演員的喜愛。在社交媒體上,戲迷們分享看戲心得,“值了”“感動”“震撼”“明年見”等是高頻熱詞。

 

一位大學教授從小和母親一起看京劇,30年前曾觀看國家京劇院首次來臺演出,此次帶著母親連看4場。“文化傳承非常重要,30年後再看到他們的精彩演出,讓人興奮感動。”她笑言,“我是看著于魁智和李勝素兩位老師的戲長大的,想跟著他們一起變老。”

 

三十年彈指間,半甲子永相隨。台灣民眾對京劇的熱愛,成為大陸京劇界持續來臺演出的強大動力。“30年來,持續不斷推廣國粹京劇,意義非凡。台灣觀眾欣賞京劇的水準和要求很高,我們非常有信心將這項文化交流活動堅持下去。”于魁智説。

 

看過最後一場演出《龍鳳呈祥》後,一位台灣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留言:“突然想到我們和幾百年前人們看的戲是一樣的,物換星移,人心卻不變,幾百年後還是有我們大家欣賞的這齣戲劇,這才是真正的傳承。”

 

新華社台北電 記者劉斐 石龍洪

收起全文

華月譜中秋

2023-10-06
展開全文

“不論陰晴,中秋的月亮總是最最圓滿的,不論圓缺,親人們終是互相懷念,互相牽掛,分也分不開的。”回想自己在上海工作那一年,我讀了許多王安憶的小説作品,其中的《中秋》令我印象深刻。我能從中感受到,在中華民族的認知文化裏,中秋團圓是烙印在骨子上、血脈裏的情感連接。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月圓人團圓的日子,我對海峽彼岸家人們的思念也越發濃烈。

 

華月譜中秋

 

平潭東門社區的兩岸同慶中秋晚會(作者供圖)

 

我在台灣出生、成長,而後到大陸讀本科,目前在大陸工作。今年已是來大陸的第五個年頭。在中秋節假期前,我受邀參加了一場在平潭東門社區舉辦的兩岸同慶中秋晚會。社區群眾都踴躍參加活動,還帶來精彩紛呈的表演串燒。我也有幸擔綱朗誦表演,不僅感受到了喜慶的節日氛圍,更體會到了社區大團圓、兩岸親上親,這也勾起了我兒時在台灣過中秋節的記憶。反觀現在的台灣,這種社區組織的大型節慶活動比起我兒時確實少了許多,連帶節日氛圍也逐漸轉淡了。在晚會後的宴會上,來自海峽兩岸的朋友們玩起以“月”字為題的飛花令,“海上生明月”“月涌大江流”“滄海月明珠有淚”“明月何時照我還”,大家脫口而出的古詩詞讓我沉浸在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之中。這讓我不禁反思:如今,大陸在傳統文化的回溯與延續上,某些部分確實做的比台灣好。

 

華月譜中秋

 

本文作者在平潭東門社區兩岸同慶中秋晚會上朗誦(作者供圖)

 

中秋節當晚,朋友特意向我推薦了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中秋晚會。我通過線上視頻觀看了整場晚會。這場中秋晚會是在四川宜賓舉辦的。宜賓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文化底蘊之深厚自不必説。當我看到那唯美浪漫的舞臺效果時,當我聽到那一首首蘊含著濃厚中華文化的歌曲時,當我感受到那意蘊悠長的家國情懷時,我不禁感慨,由衷地為這臺晚會點讚,也慶倖自己能在中秋之夜欣賞到這樣一場充滿親情、愛情、思念和團圓的晚會。在讚嘆的同時,我驚異於晚會的豎屏直播模式,沒想到如此盛大的舞臺表演竟然能悉心地考慮到使用手機觀看的群體。我迫不及待地與家人和好友分享了這場中秋同慶的好節目。

 

華月譜中秋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精彩瞬間

 

在這台中秋晚會上,“台灣民歌之父”胡德夫彈鋼琴伴奏,吉克雋逸唱著“我想把一切都告訴你,像片落葉,飄向大地”,動人的旋律在我的腦海中飛揚。當看到袁婭維、吳克群、王祖藍、麥嘉欣攜手獻唱《我們同唱一首歌》時,我也跟著哼唱:“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我想,台灣這顆中華民族遺落在太平洋上的珍珠,必有回歸母親懷抱的一天。當聽到情歌天后許茹蕓與馬條合唱“給給,給一個望著你遠走,夜半歸來為你留門的人”時,我的心頭莫名感動。海峽另一端的父母親,你們望著我跨越海峽來到大陸,且始終在門口為我留一盞指引歸家的明燈,這種付出不求回報的真情實意,是支持我前行的溫暖的本源力量。在中秋佳節,父親母親望著月娘想兒的心,就如我就著月暈思念你們一般濃烈。

 

華月譜中秋

 

胡德夫在中秋晚會上演唱歌曲《故鄉》

 

華月譜中秋

 

袁婭維、吳克群、王祖藍、麥嘉欣在中秋晚會上演唱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

 

華月譜中秋

 

許茹蕓與馬條在中秋晚會上演唱歌曲《給給》

 

我和女友趁著長假,自平潭、莆田、泉州、廈門一路南遊。我們在夜間的平潭龍王頭海灘追逐藍眼淚,體驗著天地間仿佛被塞滿了藍色的熒光浪漫;我們來到泉州湄洲島拜媽祖,海的兒女們信仰的堅貞兩岸皆同;我們在泉州、廈門走街串巷,品著同根同源、同宗同俗的閩南風物與飲食,聊以慰寂思鄉之情、思念親人之心。

 

華月譜中秋

 

閩颱風味面線糊(作者供圖)

 

在電影《長安三萬里》的結尾,高適吟道:“只要有黃鶴樓的詩在、寫詩的人在,黃鶴樓就算因戰火焚燬,也依然會留在人們的心中。”我想,中秋節也是一樣的,只要有一首首中華民族傳唱一輪明月的詩詞歌賦在,只要炎黃子孫始終將月圓視作團圓的濃烈情感,化為心上的烙印,那麼,中秋團圓、闔家團聚就是團圓飯上那一道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佳肴,兩岸皆同!(作者:謝建鋐)

 

 

 

 

 

 

收起全文

臺青:現場觀看亞運會開幕式,讓我感動落淚

2023-09-26
展開全文

“整場開幕式看下來,最大的體會就是內心充滿感動。”親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現場的許多台灣同胞非常興奮,他們對記者説,能到現場觀演讓他們很感動。

 

來自台灣的音樂人楊品驊深情地説:“有一幕讓我頓時淚目”。他説,我坐的位置距離場地中心很遠,但是當《我愛你中國》的音樂聲響起,看著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踏著莊嚴整齊的步伐正步走向旗桿,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感覺自己的內心充滿著“全體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的自豪感。

 

臺青:現場觀看亞運會開幕式,讓我感動落淚

 

楊品驊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現場

 

多年在大陸從事幼教工作的臺胞林佳燕説,“大蓮花”體育場太大氣了,現場氣氛很熱烈,令人特別震撼,特別是中國台北隊入場時,觀眾特別熱情,歡呼聲震耳欲聾,那就是一種回家了的感覺,是家人歡迎自己的運動員入場的感覺,真的讓人太感動了!

 

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説,為了讓開幕式展現得盡善盡美,我看到工作人員使出了渾身解數,特別是那些躍動著的舞者以及為觀眾服務的志願者,他們的微笑與努力,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他們喝彩。

 

臺青:現場觀看亞運會開幕式,讓我感動落淚

 

丘智賢在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大蓮花”留影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主題是“潮起亞細亞”,文藝演出分為《國風雅韻》《錢塘潮涌》《攜手同行》三個篇章,將江南之美、杭州之美及中華文化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楊品驊這樣評論開幕式的文藝表演:“通過中國風的手法展現包容性和東道主的大國風範”。他説,演出非常精彩,通過真人和聲光電的結合,把江南詩畫、錢塘江奔騰演繹成了一幅幅如詩的畫卷。楊品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畫投影在大螢幕上,用山水畫技法加上彩墨,把各地的地標串聯成長長的卷軸,不斷向前推移擴展,文化韻味十足。

 

臺青:現場觀看亞運會開幕式,讓我感動落淚

 

亞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圖片(攝影:丘智賢)

 

丘智賢在大陸生活很多年了。他説,亞運會開幕式自始至終都讓人驚艷不已。四位越劇演員演繹的白居易名作《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是畫龍點睛之筆。

 

林佳燕説,在《弄潮濤頭立》那個節目裏,兩位舞者在空中飛舞,舞臺的電子螢幕上呈現出潮起潮落的畫面。儘管不是真的潮水,而是製作出來的視覺效果,但是卻有一種“驚濤拍案,捲起千堆雪”的意味,科技感滿滿,太美了!

 

臺青:現場觀看亞運會開幕式,讓我感動落淚

 

林佳燕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現場拍照留念

 

在杭州亞運會的開幕式上,創作人員將科技元素發揮運用得淋漓盡致。裸眼3D、虛擬影像、雙人3D威亞等技術搭配一塊長185米、寬15米的超大立體透視網幕,為人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的盛宴。主火炬的點火方式另辟蹊徑,首次採取了數、實結合的方式,由億萬個數字火炬手匯聚而成的數字火炬手與真的火炬手代表一起點燃了亞運聖火。開幕式還打破歷屆都燃放實體煙花的慣例,通過數字科技、三維動畫、AR技術等,將一場宏大的煙花視覺盛宴呈現在觀眾面前。

 

臺青:現場觀看亞運會開幕式,讓我感動落淚

 

開幕式點火儀式圖片(攝影:丘智賢)

 

丘智賢説:“我的朋友趕忙拿出禮品袋中的卡片掃了一掃,立即加入了數字火炬手的行列!”他説,這些科技元素的應用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照顧到了觀賽者踴躍參與的心情,因為再高深的科技也是為人服務的。掃一掃這麼一個簡單程式的背後,凝聚的是無數工程師的設計與開發,值得我們為他們的創意喝采。

 

楊品驊説:“這個點火儀式設計得太優秀了!”當導播把8K超高清鏡頭切到每個演員身上時,演員和火炬手的動作、表情、粧容、服飾是那麼清晰可見,電視端和手機端的觀眾同樣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大陸在技術方面越做越好,值得借鑒。

 

臺青:現場觀看亞運會開幕式,讓我感動落淚

 

參加亞運會開幕式的臺胞收到的“大禮包”(攝影:楊品驊)

 

“杭州是一座歷史名城,為了承辦本次亞運會,城市的大小各處都可以看出人們精心佈置的精細環節。”丘智賢説,通過吉祥物琮琮、蓮蓮、宸宸這組“江南憶”組合,人們看到了杭州從良渚古城、西湖與京杭大運河等歷史文化中走出來,又用可愛的造型與科技感眺望著未來城市發展的可能。人文、綠色、智慧、簡約、惠民……是杭州亞運會帶給整個世界的深刻印象。(記者:何婧、霍建陽。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收起全文

“想把台灣在地美味帶給大陸同胞”——美食凝聚濃濃兩岸情

2023-10-03
展開全文

一碗清亮鮮美的瓜仔湯,一碗油汁肥潤的滷肉飯,曾是台北艋舺酒客的宵夜、工人的早餐,如今擺上大陸食客的餐桌。

 

正在舉辦的“重慶新光天地第三屆台灣美食節”上,來自台灣的逾100家商家帶來台灣美食和特色商品。本屆美食節也是第十五屆“重慶·台灣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活動持續至10月8日。

 

數據顯示,美食節系列活動舉辦前三日,遊客量超過35萬人次,阿宗面線、刈包、滷肉飯等美食均銷售超千份。

 

來自台北“小王煮瓜”店舖的陳圻涵麻利地為攤位前的食客舀起一碗滿是肉羹的湯頭。五年前的首屆重慶台灣美食節上,她便與重慶結下不解之緣。“大陸同胞還是這麼熱情!”陳圻涵説。

 

兼任艋舺夜市會長的她,三個月前就在準備這次美食節活動,“聽到有機會來大陸交流,大家都很積極,最後我們優中選優帶來夜市上35家特色美食。”

 

“兩岸飲食文化一脈相承,各有特色,了解台灣飲食文化也是感受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來自成都的遊客王思辰非常喜歡台灣美食,“我在臺交換學習時常一個人在台北大街小巷尋覓美食,鳳梨酥和滷肉飯是我的最愛。”

 

不少商家帶來本土食材,堅持每日現做現賣。“新鮮手作口感更好。既然來了,就要把台灣在地美味真實呈現給大陸同胞。”來自台北的手作鳳梨酥攤位老闆胡慧琪説,她的攤位一天最多能賣1400塊鳳梨酥,生意非常火爆。

 

“這次的美食節上,不僅有原汁原味的台灣美食,更有精彩紛呈的台灣民俗表演和獨具匠心的傳統手工藝展示。”美食節相關負責人表示。熱鬧紛呈的“電音三太子巡遊”,別具特色的臺式陣頭戰鼓表演,極具傳統民俗特色的布袋戲……台灣民俗文化具象地呈現在重慶市民眼前。

 

“通過渝臺交流,我們帶來台灣夜市上的新變化,也感嘆重慶文化旅遊和服務業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帶給我們新的啟迪,期待著下次與重慶相見。”陳圻涵説。

 

渝臺兩地交流活動加快走深,尤其今年以來,大陸經濟向穩向好發展,吸引更多臺胞臺商來渝,渝臺交流互往也拓展至更多領域。2022年,在渝臺企累計突破2000家,渝臺貿易額達625.1億元,目前在渝學習生活、就業創業的台灣青年已逾1000名。

 

新華社重慶電 記者李曉婷、楊仕彥

收起全文

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圓滿閉幕 李強出席閉幕式

2023-10-09
展開全文

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圓滿閉幕 李強出席閉幕式

 

10月8日晚,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圓滿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閉幕式。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新華社杭州10月8日電 亞運聚歡潮,璀璨共此時。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8日晚在杭州圓滿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閉幕式。

 

在過去16天裏,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名運動員在這裡團結交流、收穫友誼,奮勇拼搏、超越自我,累計15次打破世界紀錄、37次打破亞洲紀錄、170次打破亞運會紀錄,共同創造了亞洲體育新的輝煌和榮光。中國秉持“綠色、智慧、節儉、文明”辦賽理念,以一流的場館設施、出色的組織服務,贏得了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和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201枚金牌、383枚獎牌,取得亞運會參賽歷史最好成績,第11次蟬聯亞運會金牌榜榜首。

 

錢塘江畔,夜幕下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流光溢彩,宛如一朵美麗的“大蓮花”。場內歡聲笑語、歌舞飛揚。來自亞洲各國各地區的運動員相聚於此,分享屬於他們的體育文化盛宴。

 

歡快的樂曲聲中,李強同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等步入主席臺,向觀眾揮手致意。

 

20時整,以“最憶是杭州”為主題的閉幕式開始。全體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大螢幕上播放的開場短片《亞運聚歡潮》開啟了歡歌之夜。節目《璀璨共此時》營造出“Asia”標識從江面涌出,立於錢塘江上空,連同潮水“自天而來”、落入現場的視效。數控草坪上,19朵巨型桂花、周圍的璀璨之花、“Asia”字樣車臺構成蓬勃生長的“亞洲花園”。街舞少年、車臺演員踏歌起舞,體育運動演員展現各項運動姿態,吉祥物“江南憶”歡快躍動,點燃全場激情。

 

各代表團旗幟和運動員代表入場。全場觀眾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向體育健兒們表達祝賀和敬意。

 

短片《亞運精彩瞬間》再現亞運賽場上一幕幕充滿體育之美的場景。節目《荷桂共生輝》上演,凝結著拼搏與榮耀的“亞運記憶之花”升騰、綻放,傳達“攀花贈友”的雋永情誼與和合共生的美好願景。短片《亞運感動瞬間》將勝利與失敗、激動與遺憾、團結與友愛、歡笑與淚水等動人畫面一一呈現。

 

杭州亞運會組委會主席、中國奧委會主席高志丹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主席對成功辦賽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確要求。經過不懈努力,我們兌現了舉辦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亞運盛會的莊嚴承諾。讓我們以體育促和平、促團結、促包容,合力續寫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

 

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在致辭中説,本屆亞運會精彩絕倫、令人難忘,取得了空前成功。感謝中國政府、中國奧委會、杭州市民與杭州亞組委的精心籌備。辛格宣佈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閉幕,併發出邀請,三年後相聚愛知·名古屋第二十屆亞運會。

 

伴著亞奧理事會會歌,亞奧理事會會旗緩緩降下。

 

隨後舉行交接儀式。杭州亞運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杭州市市長姚高員將第一屆亞運會火炬和會旗、亞奧理事會會旗交給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辛格將第一屆亞運會火炬和會旗、亞奧理事會會旗交給下屆亞運會舉辦城市日本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和名古屋市副市長中田英雄。

 

升日本國旗、奏日本國歌后,愛知縣和名古屋市呈現了8分鐘的精彩文藝表演。

 

江南好,情久長。短片《最憶是杭州》以“告別”為主線,以外國遊客、亞運志願者、杭州市民為主要人物,展現他們對這段時光依依不捨,揮手道別、互致祝福。

 

21時16分,開幕式上出現的“數字火炬手”跑入現場。亞運會賽會志願者“小青荷”代表、各行各業亞運會參與者代表走上前來,與“數字火炬手”一起見證熄滅主火炬。隨著火焰緩緩熄滅,“數字火炬手”邁向遠方,幻化為漫天星辰、灑向亞洲、照亮萬家……

 

璀璨燈光點亮夜空。體現杭州、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6個辦賽城市特色元素的花車在場內巡遊。歌聲、掌聲、歡呼聲響徹雲霄,全場氣氛一次次達到高潮。歡樂的海洋中,人們心心共相融,期待再相見。

 

出席閉幕式的國際貴賓有:烏茲別克斯坦總理阿裏波夫、東帝汶副總理黎發芳。

 

吳政隆、諶貽琴出席閉幕式。

 

亞奧理事會官員等出席閉幕式。

收起全文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2023-09-25
展開全文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9月23日,象徵豐收的農曆秋分時節,杭州第19屆亞運會將拉開帷幕,亞運之光閃耀西子湖畔。

 

一處處現代場館、一個個首創理念、一次次科技賦能、一場場全民健身熱潮……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偉大征程上,“人文、綠色、智慧、簡約、惠民”的杭州亞運會,必將在亞洲和世界體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人文亞運

 

杭州西北,良渚古城中心,大莫角山。

 

2023年6月15日上午,形如良渚玉璧的採火裝置匯聚太陽光束。片刻,聖火在採火棒上熊熊燃起,杭州亞運會火種成功採集。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6月15日,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的杭州亞運會火種採集儀式上,採火使者展示亞運聖火。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當“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與中華文明激情相遇,體育競技之美與千年古都之韻相映生輝。良渚,這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為縮影。

 

9月8日,亞運火炬開始傳遞,而它的名字是“薪火”——薪火相傳的每一次接力,都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足跡。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9月8日,火炬手羅雪娟在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啟動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當歷史的指針指向杭州亞運會,人文精神的價值尺度丈量著現代體育的文化厚度。透過杭州亞運會這扇窗,世界將看到什麼樣的體育盛宴,這裡將呈現什麼樣的中國精神?

 

錢塘江畔,浪潮澎湃。憑欄處,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靜靜矗立,“大蓮花”靜待盛開。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這是2022年3月30日拍攝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右)和杭州奧體中心網球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作為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舉辦地,這一場館造型取意于古老絲綢紋理與編織體系,建築體態源於錢塘江水的動態。從空中俯瞰,它與亞運會網球項目競賽場館“小蓮花”猶如“花”開並蒂,串聯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如畫意境。

 

透過亞運,高山流水的中華文化呈現時代表達——無論是融合良渚玉琮神韻,用靈動線條勾勒杭城山水的亞運會獎牌“湖山”,還是融入青花瓷等元素的中國代表團禮服,亦或是以花觚之形蘊含宋韻極簡美學的亞運會花器,無不透露出國風雅韻的匠心巧思。

 

透過亞運,人文經濟的蓬勃活力得以盡情涌流——前不久,亞運會東道主杭州新設50個亞運人文體驗點,將文化資源與亞運元素結合,賦予旅遊消費更多文化內涵;湖州、寧波等亞運會協辦城市先後打造多條亞運主題旅遊路線,6座辦賽城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共同拼接一幅多彩的人文地圖。

 

錢塘江畔,吳兒善泅。以錢塘江和錢江潮頭為形象核心的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涌”,成為“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這一千古名句的生動注腳。

 

今年51歲的崔海華,從小生活在錢塘江邊。身為浙江海鹽少體校賽艇教練的他,對“潮涌”有著特殊的感情。

 

“‘潮涌’會徽象徵著亞洲各國(地區)運動員匯聚一堂,在比賽中不斷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展現出勇敢、堅韌和拼搏的精神。”崔海華説,“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弄潮兒’精神。”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舉辦至今,已歷33年。33年聖火綿延,見證著中國體育觀的深刻變化和體育價值的多元發掘,也映射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弄潮奮進, 正是此次杭州亞運會的特質。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亞運會,共有超過1.2萬名運動員報名參賽;這是項目最多的一次亞運會,霹靂舞等新項目將首次亮相;這是覆蓋面最廣的一次亞運會,設置5個協辦城市,賽事組織複雜程度遠超往屆。

 

無懼挑戰,敢拼會贏,中華兒女澎湃向前的精神動力正與杭州亞運會同頻共振。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綠色亞運

 

600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隱居富春江畔,筆端流淌的墨汁,化為《富春山居圖》名畫傳世。

 

時光流轉,沉澱歷史風韻的江面上,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將成為運動健兒奮力划槳的賽場,杭州第19屆亞運會首枚金牌24日將在此誕生。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這是2023年8月24日拍攝的空中俯瞰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從空中俯瞰這片水域,會發現這裡的屋頂被綠植覆蓋。美麗又具科技感的“空中花園”,不僅讓整個場館的綠化率達到45%,還能固碳釋氧、隔熱保溫和減輕雨水徑流。

 

為場館內雨水回收系統“診脈”的國家電網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楊陽説:“來自屋頂的雨水經過一系列凈化處理後,通過管道分配利用,用於澆灌綠地、中庭水景和公共衛生沖洗等。”

 

之江大地上,綠色、低碳、生態和諧的亞運新篇章正在叢叢綠意中書寫。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這是2023年8月23日拍攝的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八里店鎮的西山漾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周邊的居民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綠色亞運,低碳先行。

 

“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目標如何實現?當視線轉向杭州奧體中心電力保障作戰指揮部,人們找到了答案。在這裡,成排顯示設備有序安放,大螢幕上的杭州亞運會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臺,顯示出各個運動場館的實時用電情況。

 

這個被稱為“智慧大腦”的指揮平臺,可實現包括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等在內的近300個亞運保電場所的電力數據實時監控。

 

“杭州亞運會保電工作面臨場館分佈分散、參與人員設施眾多、保電時間跨度大等考驗。”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設施運維處副處長李沈飛介紹,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臺的上線,通過數字化監控、科學化指揮、智慧化預演,推動亞運場館設施運維更加智慧、高效。

 

綠色亞運,生態賦能。

 

前不久,多位駐華使節在浙江參觀訪問時,對紹興柯橋羊山攀岩中心印象深刻。遠觀攀岩中心,鏤空的外立面讓這座新建場館形似江南絲綢文化的符號——蠶繭。向西面看去,羊山石城的景色盡收眼底,人造岩壁賽道和石城風光相映成趣。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這是2022年3月23日拍攝的紹興柯橋羊山攀岩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杭州亞組委供圖)

 

現代建築和自然環境有機融合的背後,是廢棄礦山經過建設開發,華麗變身“岩壁芭蕾”國際賽場的綠色轉型故事。

 

離場館不遠的柯海公路上,滿載布料的來往貨車川流不息:運進的是白色坯布,運出的是五顏六色的紡織面料,分散到産業鏈下游。曾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傳統産業,如今也實現了綠色轉型。

 

人不負青山,綠水青山亦為亞運增添光彩。

 

如今,綠水青山不僅是浙江1.9萬餘個鄉村的“金名片”,還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隨著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蓬勃發展,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3年的5431元增長到2022年的37565元。

 

在位於亞運協辦城市溫州的龍舟湖,中試區水清見底。一排排高樓大廈的清晰倒影,映照出蘊含在中國式現代化之中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這是2022年8月8日拍攝的在浙江省溫州龍舟運動中心舉行的龍舟比賽(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蘇巧將 攝)

 

為了保障亞運龍舟項目有良好的賽事水域環境,溫州大學藻類防控專家團隊將超聲波技術與傳統的除藻技術結合,作用於河道內藻類水華,有效提升了水域水質。

 

正是在這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上,一幅生態畫卷鋪展開來——2022年,浙江作為全國首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以佔全國1%的土地、4%的人口、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創造了全國6.26%的國內生産總值。杭州亞運會的低碳實踐,將為浙江乃至全國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示範。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智慧亞運

 

9月16日,伴隨著響亮的鑼鳴聲,杭州亞運村正式投入賽時運行。

 

不只有溫馨環境與特色美食,亞運期間,入住的運動員、隨隊官員、技術官員和媒體人員將解鎖智慧亞運帶來的便捷體驗。

 

坐上AR智慧巴士,車窗上的吉祥物“江南憶”、運動項目、杭城景色等虛擬場景與實景交疊,帶來如幻似真的互動體驗;掃碼入住“雲上亞運村”,場地預約、菜單查詢、信息諮詢、地圖導覽等需求,只需指尖輕動……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9月12日,媒體記者在杭州亞組委舉辦的亞運村媒體開放日活動中體驗AR智慧巴士。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身披亞運會主形象色“虹韻紫”的復興號從杭州東站駛出,串聯起金華、溫州等辦賽城市。“5G+WiFi”全覆蓋、車內氣壓和溫度自動調節系統等技術的應用,將“智慧”悄然無感地帶給旅客。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9月16日,“亞運版”復興號智慧動車組列車駛入杭州東站。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智慧,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一項項新技術與體育賽事的“無縫銜接”,讓體育的盛會因智慧而更加美好,時代的新意在西子湖畔淋漓展現。

 

數字技術的賦能,讓賽事組織更加高效暢通——辦賽端,體育賽事數字辦賽平臺“亞運釘”集成近300款數字化應用。在賽時,將實現數十萬名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組織在線、溝通在線、業務在線”大協同。

 

創新科技的應用,讓競技比賽更加精準公平——羽毛球館內,20台4K高清攝像機和1台VR相機,讓每個精彩瞬間都能被定格和360度回放,裁判借助科技,得以更公平判罰;通過人工智能紅外追蹤技術,人工智能裁判將選手的每個動作實時轉換成三維圖像,對選手的各項身體參數和動作角度進行分析、打分……

 

智慧配套的普及,讓觀眾參與更加溫馨便捷——圍繞“食、住、行、遊、購、娛”及票務等用戶需求,數字觀賽服務平臺“智慧亞運一站通”打通各類亞運場景,集成各類城市服務,為觀眾提供購票、出行、觀賽、住宿、用餐和旅遊等28項服務。

 

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廣場,最能感知科技給亞運盛會帶來的改變:33年前,當北京亞運會的火炬傳遞到西子湖畔,熱情的市民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不少人跟隨火炬奔跑;33年後,漫步在修葺一新的武林廣場,人們可以掏出手機,創造屬於自己的“數字火炬手”形象,在線上傳遞火炬。

 

互聯網空間的“薪火相傳”,讓科技創新之光為體育精神裹上一層絢麗的光彩。

 

“數字技術正打破時空限制,讓更多人參與到亞運當中。”螞蟻集團支付寶亞運數字服務産品總監孟琰説,目前,已有超百萬人在“亞運元宇宙”的世界裏體驗亞運知識科普與問答、虛擬競技等項目。

 

23日,上億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字火炬手”將攜手在虛擬空間“點燃”亞運聖火。亞運歷史上首個開幕式數字點火儀式,不僅正式拉開本屆亞運會大幕,也將在亞運史上寫下濃濃“數字味”“智慧范”的有力一筆。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簡約亞運

 

千島湖畔,淳安界首體育中心自行車館像一顆明珠,藏于自然山水之間。陽光透過屋頂玻璃灑在木制賽道上,動感十足。拼接起賽道的374片赤松木板都是租借而來,節省了約900萬元。

 

致廣大而盡精微。杭州亞運會的簡約之風,讓大型賽事呈現出洗凈鉛華後的質樸成色。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這是2022年3月28日拍攝的浙江杭州淳安界首體育中心自行車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周恒忠 攝)

 

一組數據,展示出節儉辦會的力度——擊劍項目比賽場館設備設施“以改代採”,節省資金約2000萬元;自行車館通過優化場館力學結構設計,節省30%鋼材;小輪車、山地自行車等臨建賽場安裝可拆卸電力預製艙,節省建設時間70%,減少建設資金300多萬元;杭州上城體育中心體育場“用舊如新”,節省頂部太陽膜和座椅資金近800萬元。

 

一個畫面,呈現出簡約務實的品格——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館,經改造後成為亞運會擊劍及亞殘運會輪椅擊劍兩項賽事比賽場館。在前期評估中,這裡的2套電子顯示屏設備和“17歲”的座椅得以保留。現在,場館內約5000個老舊座椅已洗刷一新,構成一片藍色海洋。

 

一種聲音,傳遞出善作善成的溫度——“滿足比賽的要求是‘上半篇文章’,賽後的可持續利用是‘下半篇文章’,這篇文章更重要。”杭州市市長、杭州亞組委副主席兼秘書長姚高員説。在杭州豐北路上,幾幢紅白相間的建築原本是一所小學,現在是運動員村餐廳。按照“可逆施工”方案,賽後拆除臨時增加的部分設施就可恢復原有校舍。

 

簡約亞運,既是亞運村裏進行的一場節約行動,也是打造大型賽事“無廢模式”的一次創新嘗試。

 

總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的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是杭州亞運會的主媒體中心和壁球項目的比賽地,兼具酒店接待功能。此前,這裡每年産生各類垃圾約4000噸。為推動“垃圾源頭減量”,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引進了垃圾分類智慧化系統,對場館、酒店區域産生的垃圾實時統計分析,並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垃圾分類不到位的地方,我們會及時採取其他方式增加垃圾分類的分揀率,提高可回收物的利用率,從而達到‘無廢’目標。”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物業管理部經理扈廣龍説。

 

簡約亞運,不僅是節約資源理念的踐行,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體現。

 

防水功能的環保面料製成的洗漱包、麥秸稈材質的衣架、餐廳裏可降解PLA材質的刀叉勺以及稻殼材質的餐盤和碗……豐富多彩的“節儉亞運”活動,傳遞的是一種辦賽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湖州市安吉縣山川小學通過舉辦“綠色迎亞運,垃圾‘袋’回家”繪畫主題活動,傳遞了節儉辦賽的亞運理念;杭州市春暉小學通過互動遊戲和特色無廢體驗場景,引導學生樹立起“無廢”理念……惜物以養德,節儉之風正從會上延伸到會外,促進尚勤尚儉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惠民亞運

 

秋日暖陽下,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的“蓮花瓣”絢麗奪目,遊客民眾往來穿梭。

 

2022年,杭州亞運會宣佈延期後,已全面竣工並通過賽事功能驗收的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並未束之高閣,而是按照全民健身、專業主導、學校開放、市場運營等模式陸續向社會惠民開放,開創了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場館在賽前向全民健身和群眾體育領域開放的先例。截至目前,參與健身的人次已近千萬。

 

開放的亞運之門背後,是之江大地“以人為本”的生動實踐。

 

惠民亞運,帶來交通之變——

 

杭州亞運會是第19屆亞運會,位於錢塘江畔的杭州亞運村有一條街被命名為“拾玖街”。從杭州火車西站出發,一條地鐵19號線貫穿杭州火車東站、杭州蕭山機場,量身定制的“亞運號”地鐵專列運行在這條線路上。

 

近年來,杭州交通網絡不斷織密。8年時間,杭州形成了480公里城市快速路網、800公里高速公路網、516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骨幹網、376公里高速鐵路網。一條條高速長龍,拉近了廣大民眾與亞運賽事的距離,也聯通了浙江各地協同發展的距離。

 

惠民亞運,引領健身之潮——

 

在杭州市拱墅區,跳房子、滑滑梯、打乒乓、踢足球……一處處熱鬧景象引人注目。曾經廢棄的停車場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為杭州市上塘街道蔡馬大運河幸福家園的嵌入式體育場。

 

在溫州桃花島體育休閒公園足球基地,一場全民足球賽近日開賽,吸引了108支足球隊近3000名足球愛好者在賽場上競技。很難想像,這處緊鄰甌江、視野開闊的運動場地,是建在了污水處理廠的屋頂。

 

“按照分層供地的模式,污水處理廠的屋頂建成了室內氣膜滑雪場、室外足球基地、體育配套工程等,大幅改善周邊環境,一改原先這片區域鄰避效應的困擾。”溫州市足協副主席王奇説。

 

惠民亞運,扮靚城市之顏——

 

在亞運會三人籃球場館所在地湖州德清,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市民廣場裏新設的“舞家紅驛站”開門迎客。驛站以黨員先鋒小板凳、便民服務小方屋、市民活動小集市為主要功能方向,吸引人們前來打卡。

 

在寧波象山,今年上半年共鋪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8個,全面提速城區有機更新與風貌品質提升工作。在迎亞運的熱烈氛圍中,一些地方特色體育運動的群眾基礎愈加深厚,逐漸成為地方發展旅遊業、特色體育産業的“金字招牌”。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市民在位於高鐵橋下的浙江杭州錢江世紀城體育公園打籃球(2022年9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維修提升道路等市政設施、扮靚公園廣場提升城市風貌、建設百姓健身房和體育公園打造“10分鐘健身圈”……“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理念,正在浙江各地落地生根。

 

從33年前的北京,到13年前的廣州,再到今天的杭州,亞運火種薪火相傳,亞運之光熠熠生輝。

 

9月23日,一簇“薪火”穿越時光,將在杭州亞運會主會場“大蓮花”燃起“數字之火”,凝聚團結進取的精神力量,激揚亞運健兒的光榮與夢想!

 

錢江弄潮時,一曲澎湃激昂、振奮人心的亞運樂章如約而至!

 

世界將見證,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亞運盛會不負期待!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文字記者:鄔煥慶、陳聰、商意盈、魏一駿

 

海報設計:姜子涵

 

編輯:趙超、屈婷、丁旭、張淑卿、侯幫興、郭潔宇

 

統籌:黃小希、何雨欣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