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海上新能源合作前景廣闊
5年前,埃爾旺·杜文和團隊來到江蘇鹽城考察海上風電項目前景時,曾由衷感慨:“在這裡,看到了中國發展海上風電的巨大潛力。”
如今,100多臺“大風車”舞動於藍天碧海間,該項目年發電量約14億千瓦時,可滿足近200萬居民全年用電需求。這是杜文供職的法國電力集團與中企開展合作後,在當地建成的首個中歐合資海上風電項目。
9月8日,一批風電葉片在江蘇鹽城港射陽港區碼頭等待運輸。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5年後,再次來到鹽城,我依舊看好中國海上新能源發展。”11月21日,2023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在鹽城開幕,法國電力集團新能源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杜文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已發展成全球最大海上新能源市場,歐洲則擁有技術和經驗優勢,雙方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本次論壇以“海上風光助力低碳發展,中歐合作共享綠色未來”為主題,吸引中歐能源界眾多代表圍繞雙方在海上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産業發展等領域如何深化合作展開研討。論壇現場發佈《2023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鹽城宣言》,呼籲雙方加強交流對話與需求對接,深化産業協同與項目合作。現場還簽約一批中歐合作産業項目,總投資額近295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中國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産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達3189萬千瓦。據國網鹽城供電公司介紹,地處黃海之濱的鹽城是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目前當地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1362萬千瓦。
9月1日,江蘇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灘塗上的“潮汐樹”。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鹽城海岸線長、海域面積廣,擁有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有望超3000萬千瓦。”國網鹽城供電公司發展部主任胡桂榮説,資源優勢讓鹽城吸引大量風電裝備、晶硅光伏等領域企業落戶,也為歐洲相關企業帶來了市場機遇。
杜文介紹,法國電力集團正籌劃在鹽城建設新的海上風電項目。“我們希望能發揮在海上新能源開發方面的技術優勢,助力中國更好推進可持續發展。雖然有行業競爭壓力,但也能推動我們不斷創新,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可持續’。”
“我們的商務團隊也在這裡深入考察,很有意向在這裡落地項目。”道達爾能源亞洲研發副總裁徐忠華對記者説,道達爾能源擁有豐富海上石油項目開發經驗,將全力發揮所長,搶抓中國海上新能源發展帶來的機遇。
9月13日拍攝的大連莊河海上風電項目。目前,大連莊河已建成海上風電項目4個,裝機容量105萬千瓦。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羅蘭·羅伊施表示,歐洲和中國都高度重視海上新能源發展,歐洲在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海洋能等領域擁有深厚技術積累,也在法規建設、支持政策等方面有豐富實踐經驗,雙方強強合作有望帶動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快速發展。
“加強中歐海上新能源交流合作,對於雙方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踐行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安豐全説,目前中歐雙方在能源領域已形成覆蓋400余家單位的合作網絡,加快中歐海上新能源合作,必將實現共贏發展,惠及更多中歐地區人民。(何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