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破局,民進黨就能穩贏嗎?
據台灣地區民意調查顯示,島內六成以上的民意希望下架民進黨,實現政黨輪替。國民黨和民眾黨在強大民意的推動下試圖進行藍白整合,然而,隨著侯友宜、柯文哲分別代表國民黨、民眾黨登記參選,“藍白合”宣告破局,形成了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三角督”的局面。當前,島內很多人認為,“藍白合”破局,民進黨幾乎已經“躺贏”。那麼,現在就能説民進黨“穩贏”了嗎?不見得。因為民進黨執政八年以來,將台灣搞得一團糟,唯有“下架民進黨”方能使台灣走上正確軌道,行穩致遠。
幾天前,“台灣2023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公佈,“缺”在58個候選字中以8565票拿到第一高票,獲選為今年的年度代表字。我們經常講“一葉知秋”,年度漢字是民眾自發選出來的,也可以叫“一字知秋”。從島內媒體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島內民眾翹首以盼、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都在民進黨當局的治理下愈演愈烈:空氣品質越治理越差,“非核家園”變“肺咳家園”;砸千億元新台幣規劃“水環境建設”,島內缺水卻成為“新常態”;“缺蛋”問題被“解決”成“壞蛋”風波……民進黨當局為了“抗中謀獨”等政治需要,根本不顧島內民眾死活,許多不難解決的問題長期拖而未決,嚴重損害島內民眾利益。蔡英文上臺後,逐步形成“黑綠共治”結構,中飽私囊也是眾所週知的惡習。正如台灣“風傳媒”日前刊發的評論文章所説,“下架民進黨”的道理,兩天兩夜都未必説得完,要求政黨輪替就是當前“最大的民意”。
根據島內選舉權威及民調機構的研究,現在島內的藍綠基本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也就是,從藍大綠小轉變為藍小綠大,剩下的則是厭惡藍綠的白色陣營,也就是第三勢力或中間選民力量,這部分人大概佔到島內政治基本盤的20%。所以,在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白色陣營也不容忽視。可以説,沒有中間選民的支持就沒法贏得選舉。而白色陣營中有不少人是討厭民進黨的,這部分人也有可能棄選或者將選票投給國民黨。
在“藍白合”破局之後,國民黨候選人“侯康配”成型,白營中不少藍底選民迅速回歸,這造成了“侯康配”支持度迅速躥升,甚至一度追平民進黨的“賴蕭配”。國民黨在“侯康配”後積極動員青年選票和中間選民的競選策略已經發揮了作用,不僅藍營選民回流,而且中間選民也開始向藍營移動。國民黨還在積極做著努力,未必就不能翻轉選舉結果,實現島內政黨輪替不是不可能的事。
投票率影響最終的得票率,影響最終的勝負。儘管目前島內選情很冷,但是最終的投票率未必不高。台灣本身就是淺碟型政治體,是熟人社會的政治體。選舉造勢現在看來未必那麼轟轟烈烈,但是最終投票的熱情可能依然高漲。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島內情況跟以往國民黨執政時不同。因為怕民進黨當局“查水錶”,所以許多藍營的支持者是隱性的,民調的時候未必會暴露自己對藍營的支持。因此,藍營的支持率也未必不高。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儘管綠營目前在民調上佔一定優勢,但是要説“穩贏”,那也未必。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灣主流民意。兩岸同胞應攜起手來,順應歷史大勢,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確軌道。(作者: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朱松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