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組關鍵詞,見證更加開放的中國
2023年,中國繼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制度型開放取得重要進展,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為世界合作共贏注入中國動力。
回顧2023年,中國對外開放有哪些新舉措、新成就?來看這8組關鍵詞——
關鍵詞:展會
線下辦展正紅火
“我們帶來最新産品,展示給中國的消費者”“進博會是我們和新老朋友雙向奔赴的好地方”……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2023年2月,商務部宣佈推動全面恢復線下貿易展會。兩個月後,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海口舉行,吸引65個國家和地區的3382個消費精品品牌參展。服貿會、廣交會、進博會、鏈博會等重大展會也如約而至,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紛紛來華參展,展示全球好物。
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僅在2023年前9個月,境內專業場館共舉辦各類展會3248場,同比增長1.8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32.4%。其中,大型展會1908場,同比增長2.3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56.9%;展覽總面積76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51.5%,已超過2019年全年展覽面積。
各類展會成果如何?一組數據可窺一二:第134屆廣交會線下出口成交223億美元;2023年服貿會共達成成果1100余項,線下參展企業國際化率超過20%;第六屆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創歷屆新高,金額達784.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6.7%……
中國加快形成推動高水準開放的展會矩陣,贏得多方點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蕾韋卡·格林斯潘説:“中國正用實際行動證明開放不僅是消除貿易壁壘、促進投資,還在於以開放心態接受新想法,推動人文交流。”
關鍵詞:製造業
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
2023年,製造業領域迎來對外開放“重磅”舉措——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
此前,製造業領域已有多項對外開放利好政策:一般製造業領域已實現全面開放;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製造業條目全面清零;汽車行業自2022年起全部取消對外資準入的限制……在此基礎上,中國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從“不斷放寬”邁向“全面取消”,意味著什麼?
“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既彰顯了中國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決心,也是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李大偉説。
2023年前10個月,中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2834.4億元,同比保持增長,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使用外資增速達到9.5%,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34.6%、14.8%。
“中國製造”磁力不減,除了製造業持續對外開放的政策支持,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科技創新能力強等優勢,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也在顯著上升。2023年三季度,中國貿促會對700家外資企業進行調研訪問,其中67%來自製造業。調研結果顯示,受訪外資企業連續三個季度認為“技術創新與研發”是中國市場最大的發展機遇。
“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也將有利於本土企業在和外資企業深入合作與良性競爭中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水準,進而成長為世界一流的跨國企業。”李大偉説。
關鍵詞:服務業
更有序、更高標準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
您知道嗎?除了貨物貿易,金融、文旅、醫療健康等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也是積極擴大對外開放中的關鍵一環。
在上海虹橋商務區,跨境發債、跨境並購等服務為企業帶來極大便利;在北京順義天竺綜合保稅區,首家在京設立分支機構的外國演出經紀公司坐落於此,標誌著文化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2015年至今,中國已有11個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省市。2023年前三季度,11個試點示範省市服務業增加值達13.2萬億元,佔當地地區生産總值的69.7%;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08.5億美元,佔全國服務業引資的55.6%。
2023年11月,國務院印發《支持北京深化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提出推進服務業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興業態規則規範、優化貿易投資制度安排等舉措。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北京示範區持續推進創新探索服務業擴大開放,將為全國服務業開放提供可借鑒樣本、作出積極貢獻。
“試點示範聚焦服務業産業發展,持續提升開放水準,加大改革力度,已經陸續總結推廣了9批最佳實踐案例或試點經驗,涉及190多項在全國首創或者取得了較好效果的創新成果,為全國服務業開放積累了新經驗,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探索了新路徑。”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説,下一步,將以北京示範區以及10個試點省市實踐為基礎,進一步總結好經驗好做法,更好地發揮試點示範對全國服務業開放的示範引領作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
10週年!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一帶一路”倡議迎來10週年!
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10年間,“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
共建“一帶一路”,創造了一批批重大工程項目。西起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東至吉布提港口的亞吉鐵路,自開通商業運營以來累計發送貨物743萬噸、旅客近53萬人次,運輸收入保持著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長。位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5公里外傑赫勒姆河畔的卡洛特水電站,已經安全運行1年以上,滿足了當地500余萬人的用電需求。
共建“一帶一路”,涌現出一批“小而美”項目,贏得讚譽。博茨瓦納首都哈博羅內以北約200公里,中國企業承建的馬哈拉佩水廠升級項目,解決了困擾當地人多年的喝水難題。中國在柬埔寨援建投用的特本克蒙中柬友誼醫院,極大改善了當地醫療條件,降低了當地居民看病花銷。
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為當地創造42.1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可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誌性品牌。目前,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8.1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有力保障了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開幕。論壇期間形成了369項務實合作成果,目前超過半數已落實。務實合作成果的落實,有效深化了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
關鍵詞:自貿區
“試驗田”裏的創新收穫
全國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上線全國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設第一個自由貿易賬戶……2023年,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建設10週年。
聚焦投資便利、貿易便利、金融開放創新和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10年間,上海自貿試驗區形成一批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創新,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基本建立。在汽車整車製造、金融服務、醫療服務、旅遊服務等多個開放領域,上海自貿試驗區實現了一批全國首創項目落地,成為外資進入中國的標誌性門戶。
10年間,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8.4萬戶,新設外資項目超1.4萬個,累計實到外資586億美元,意味著平均每分鐘有超1萬美元實到外資“入賬”。
“頭雁”引領,“雁陣”齊飛。10年間,中國先後設立了22家自貿試驗區。2023年11月11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揭牌並迎來首批35家企業入駐,簽約落地項目資金超過176億元,涵蓋商貿物流、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加工等領域。作為中國設立的第22個自貿試驗區,喀什片區也是國內西北沿邊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
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揮先發優勢,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10年來,各自貿試驗區積極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形成了一批批突出創新成果。2023年上半年,21家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佔全國18.4%的外商投資和18.6%的進出口貿易。
關鍵詞:“新三樣”
外貿“新三樣”叫響全球
服裝、傢具、家電——這是中國出口海外的“老三樣”。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這是中國暢銷全球的“新三樣”。
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産品合計出口同比增長41.7%,表現亮眼。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六成。1—9月,中國鋰離子蓄電池累計出口額486.0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三成。中國光伏組件産量連續16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産量産能的全球佔比均超80%。
從“老三樣”到“新三樣”,貨物貿易結構變遷折射出中國外貿轉型升級的突出成效。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分析,“新三樣”出口保持高增速,既有産業變化帶來的市場機遇,也得益於中國完備的産業鏈和供應能力,同時還有相關政策的促進作用。
“國際市場對‘新三樣’的需求不斷增長,而中國可以提供具有競爭力的高品質産品,同時中國已經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是全球最大的生産和出口國之一,自然成為許多國家的主要供應商。”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説。
“新三樣”叫響全球並不意味著“老三樣”退場。相反,隨著中國産業升級步伐加快,“老三樣”正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邁進。
以服裝為例,如今,中國年産服裝700多億件,佔全球一半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的全球佔比多年保持在約1/3。從服裝到新能源汽車,從“老三樣”到“新三樣”,“中國製造”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正為全球提供更優質、更高端的多元化産品。
關鍵詞:數字貿易
“數字化買賣”更受歡迎
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收入超百億元;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超30億元,海外用戶超過1.5億人,中國累計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萬餘部……
隨著數字技術與産業變革加快推進,中國遊戲、網文等形態豐富的數字産品加速走向全球;數字化貨幣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借助數字技術買賣商品越來越受全球消費者歡迎。
當前,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推動數字貿易蓬勃生長。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介紹,數字貿易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以數字交付為特點的貿易方式,貿易對像是數據;二是以數字訂購為特點的貿易方式,通常跨境電商交易的是貨物,但通過數字訂購來實現。“數字貿易正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新增長點。”王受文説。
如今,中國數字貿易總體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前8個月,中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達1.8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1—9月,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佔同期貨物貿易進出口比重的5.5%。中國跨境電商的貿易夥伴已覆蓋全球,是全球跨境電商生態鏈最完善的國家之一。
隨著中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在消費領域,網絡遊戲、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新型消費業態與應用場景不斷涌現,激發了數字貿易的發展潛力;在生産領域,雲展會、遠程辦公等方面廣泛應用,雲外包、平臺分包等生産新模式不斷發展,“雲端經濟”生態逐步形成。
王受文表示,將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建立健全數字貿易促進政策,營造良好的數字營商環境,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人民幣國際化有啥新進展?看幾組數據——
8月,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發行熊貓債58支,發行規模合計1060億元,同比增長58.2%,發行數量及金額均已超過去年全年;
9月,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份額中漲幅創紀錄,其份額從年初的3.9%升至5.8%,首次超過歐元;
截至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3.3萬億元人民幣,較5年前增長近200%;
截至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在29個國家和地區授權31家人民幣清算行,覆蓋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
2023年,人民幣的國際貨幣職能持續增強,在拓寬結算、交易、價值貯藏等方面的應用取得豐碩成果。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提升、離岸人民幣市場交易更活躍。在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跨境理財通”等多個投資交易領域實現穩步提升。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何以穩步推進?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經濟巨大體量和穩健增長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對外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擴大,為人民幣國際化增添了強勁動力。此外,中國堅定擴大金融高水準開放,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良好制度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堅持市場驅動、互利共贏的原則,更加注重提高品質和水準,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使用。( 廖睿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