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京津冀公共服務協同中感受民生溫度
異地看病直接刷醫保卡結算報銷、優質教育資源流動共享、“跨城養老”漸入佳境……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持續深化,民生保障的協同力量為三地居民帶來滿滿幸福感。
今年36歲的張興業老家在河北,已在天津工作生活多年,兩年前他的父親也從老家來到天津。前不久,67歲的父親因結石需要進行手術,全家人一想到異地看病心裏就發怵。
“原本以為會很麻煩,沒想到居然這麼方便!”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張興業拿著父親參保地為河北省的醫保卡辦理出院結算,快速便捷的辦理流程出乎他的意料,“過去異地看病報銷需要準備各種材料,還得回到當地報銷,沒想到現在在天津看病就和在老家一樣,出院時直接刷醫保卡結算報銷就行。”
天津市醫療保障局數據顯示,2023年,天津市作為參保地,累計到京、冀就醫直接結算232.3萬人次;天津市作為就醫地,京、冀參保群眾累計來津就醫直接結算396.6萬人次。
“十年來,我們一直努力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最大限度減少患者墊付資金的壓力,讓京津冀三地的優質醫療資源實現共享。”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醫療保險辦公室主任盛志國説,2023年4月以來,京津冀三地參保患者無需異地就醫備案,就像在自己的城市看病一樣,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強。
患者家屬正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辦理出院結算。新華社發
便捷的就醫流程也進一步推動了“跨城養老”服務的發展。2月2日是北方小年,在天津市鶴壽養老院,一場歡樂的“穿越之旅”正在上演。工作人員將天津傳統市集“搬進”養老院,讓老人們重溫舊時光、感悟新生活。住在這裡的河北籍老人付淑英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全程參與,還得到了一份新年禮物。
隨著年齡增長,付淑英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自從她入住這家養老機構,和在天津工作的兒子趙揚見面的次數多了起來。趙揚説,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日益深入,異地養老的便利程度越來越高,“儘管受限于一些原因沒法把母親接回家住,但她來天津後,買藥、看望都方便了很多。”
教育領域的協同是增進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今年24歲的于梁澤就是教育協同發展的受益者。2018年,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協作校區)正式招生,並開展“1+2”分段培養新模式,即新生入學後先在天津學習一年,再返回承德學習兩年。在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幫助下,學校還聯合企業開設“訂單班”,為學生就業保駕護航。
于梁澤是2018級“訂單班”的學生,畢業後他直接進入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工作。談及學習和工作的這幾年,他十分滿意,“我們可以在天津和承德兩地上學,享受兩地的教育資源,畢業後就業也很順利。”
2019年4月26日,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學生在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運動會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發
除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教育的協同還體現在教育理念的交流和碰撞。2019年,在天津市教委的積極推動下,天津市第一中學與河北省雄縣第一高級中學簽訂合作協議,天津一中派出一批優秀幹部教師進駐雄縣,高鵬便是其中一員,派駐期間他擔任雄縣第一高級中學副校長,針對德育教育與老師們進行了多次交流。
與高鵬的交流給雄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一年級部主任韓飛龍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我剛當班主任兩年,高鵬校長特別強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給我之後的工作帶來了很多啟發。我們的許多教師也一直和天津一中的老師保持溝通交流,京津冀協同發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教學經驗的分享,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2023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學與雄縣第一高級中學簽訂新一輪合作協議,天津市第一中學雄安校區正式揭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故事也在這裡繼續書寫。
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貴表示,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支撐。十年來,京津冀三地便捷高效地落實公共服務合作機制和政策銜接,積極推動教育與醫療資源合理佈局以實現同城普惠,高標準打造京津冀高品質公共服務,這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借鑒。(記者張建新、栗雅婷)
海報製作:馮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