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爾新區築夢“中國雲谷 世界算谷”
5月北疆,草木蔥蘢、生機勃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新區,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升溫,各類工程項目建設迎來新進展。
近年來,立足氣候、電力、區位等優勢,和林格爾新區把算力産業作為高品質發展路徑,已成為內蒙古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主陣地之一。
依託自然稟賦 算力産業風生水起
在位於和林格爾新區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呼和浩特)機房排列整齊的機櫃裏,一台臺伺服器指示燈交替閃爍,晝夜不歇。
這是2月19日拍攝的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呼和浩特)機房內部。新華網發(孟繁躍 攝)
前不久,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液冷智算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在和林格爾新區建成投産,智慧算力規模每秒高達670億億次浮點運算。這是和林格爾新區目前引進落地的15個智算中心項目之一。
算力高品質發展先鋒、全國“東數西算”工程八大樞紐、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這些都是和林格爾新區擁有的亮麗名片。
和林格爾新區地處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國際公認的建設數據中心的黃金緯度區,這裡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保障量多價優,且擁有涼爽通透的氣候環境,是數據存儲運算的天然“大機房”。
依託優越的自然稟賦,和林格爾新區圍繞智算中心建設展開部署,加快項目簽約和落地,同時鼓勵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等使用智算中心算力資源。目前,和林格爾新區已引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光環新網等32個數據中心項目,協議總投資超2300億元。
為抓住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和林格爾新區推動既有項目改擴建,引進更多數據中心項目落地,計劃到2025年形成300萬台伺服器規模。
在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對面正在建設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數據中心。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基建辦主任侯振民介紹,該項目總投資88億元,總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後伺服器裝機能力達40萬台。一期總建築面積約20.9萬平方米,計劃今年年底前投用,是目前在建的全國金融系統中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
“項目建成後,將在滿足海量數據分析和存儲需求等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速數字經濟産業向和林格爾新區聚集,對內蒙古和呼和浩特打造高端産業生態鏈、加快産業結構轉型、拓展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侯振民説。
截至目前,和林格爾新區數據中心標準機架達到22萬架,伺服器裝機能力達到150萬台,總算力規模超10000P。2023年,呼和浩特市位列全國算力二十強市第15位。
“預計到2025年底,新區總算力規模將達到57000P,佔全國發展目標的19%。其中智慧算力達到52000P,佔總算力規模的91.4%。”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學軍介紹。
要素保障“加碼” 政策紅利全面釋放
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發佈《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和林格爾新區被確定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核心區。
2023年10月,《國務院推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建設,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項目建設,研究設立和林格爾金融數據産業園等。
近日,呼和浩特市出臺力度大、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支持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2023年11月28日,工作人員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的內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對設備進行巡檢。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政策“東風”頻吹,為和林格爾新區算力高品質發展領路護航,企業加速釋放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底座”支撐和賦能作用。
從洽談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科大訊飛和呼和浩特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雙向奔赴”。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AI工程院院長潘青華説,現在業界大模型競爭日趨激烈,科大訊飛在年初啟動規劃構建了更大規模的算力集群。在了解到呼和浩特市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城市的獨特優勢後,雙方在一週內完成方案設計確定合作。
“我們面向未來支撐大模型研發的新算力集群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預計今年將建成投産。”潘青華説,期待大模型能在多個領域發揮強大的分析和預測能力,並通過大模型在場景中的應用,在呼和浩特形成落地標杆。
綠色算力釋放“磁吸力” “鏈”接上下游企業
這是11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拍攝的建設中的中國銀行總行金融科技中心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2023年7月,在呼和浩特市舉辦的首屆中國綠色算力大會上,《2023中國綠色算力發展研究報告》《和林格爾綠色算力指數研究報告》發佈。
《2023中國綠色算力發展研究報告》提出,推進綠色算力發展,將進一步降低算力成本,通過構建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加強數據、算力和經濟之間的協同聯動,從而有效賦能千行百業綠色化轉型升級。
《和林格爾綠色算力指數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初,和林格爾新區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實測值最低達1.19,在國家八大算力樞紐節點中能源效率走在前列。
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表示,呼和浩特市牽頭成立“1+2+N”新能源産業鏈生態聯盟,率先在內蒙古推進能源資源總部基地和綠電消納利用示範區建設,算力中心綠電使用率達到60%以上,今年4月起達83%,計劃在3至5年實現數據中心100%綠電供應。
目前和林格爾新區已建成2座500千伏、2座220千伏、4座110千伏公用變電站,形成“五路八回”電力保障體系,2026年啟動建設2座220千伏公用變電站。
2023年底,華電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基地(第一批)項目在和林格爾新區啟動建設,項目包含綠電替代、配套高端裝備製造,都是綠色算力産業上下游的示範引領項目。
張學軍介紹,這個“綠電直供”項目可以實現精準溯源,為算力企業跨境出海提供便利,填補內蒙古和呼和浩特綠色能源供給産業鏈空白,推動綠色算力全産業鏈加速發展,對人工智能企業和算力企業具有吸引力。
吸引綠色算力上下游産業鏈企業佈局和林格爾新區、打造綠色算力産業集群、提升綠色算力應用賦能水準,實現電力、算力、市場各方高效運轉、互利共贏。從發電來源、算力生産到業務應用,和林格爾新區不斷探索綠色算力發展的可行路徑,為中國打造“綠色算力”貢獻更多方案,為築夢“中國雲谷 世界算谷”打造堅實能源底座。(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