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對談:從《開羅宣言》看一個中國原則
“兩岸學者面對面”活動現場(鐘宛余 攝)
5月25日上午,“兩岸學者面對面”活動第十三場在廈門大學舉辦,主題為“從《開羅宣言》看一個中國原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台灣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兩位學者梳理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等一系列文件的歷史脈絡,論證了一個中國原則是歷史上長期以來的,具有國際法效力的。
張海鵬教授聯繫“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明確指出決議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證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具有國際法效力。
張海鵬教授在對談中指出,“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發表了多次的聲明談話都強調台灣是中國省市裏頭的一部分,台灣是中國一個省。”國內法對於一個中國的立場和原則同樣是堅定不移的。
戚嘉林教授在對談過程中展示了日軍在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的相關史料照片,其中包括台灣日本北臺海軍航空隊新高派遣隊普通器械呈繳清冊,上面明確標注日軍的呈繳對象為“中國空軍第二十二地區司令”,這清楚表明日本承認並落實了《開羅宣言》的內容。台灣光復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開羅宣言》至高無上的位階。
此外,戚嘉林教授介紹,鄭成功收復台灣時,以“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的名義與荷蘭簽訂條約,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歷史溯源方面提供文獻支撐。
在會後採訪,戚嘉林教授指出,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形勢下,兩岸最終統一大勢不會改變。
此次對談充分證明了《開羅宣言》作為國際法文件的地位和效力,進一步強化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法效力和歷史合理性。
中華文化學院院辦公室主任孫克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黨委書記郭錦星參加活動並致辭。中華文化學院科研部處長劉英鳳、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副院長張羽等兩岸專家學者及廈門大學青年學生參加此次活動。(記者 胡美東 張怡|鐘宛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