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和非遺融合 這些文創藝術品既實用又好看
夏意綿綿,艾葉飄香,
又是一年仲夏時,
又是一歲端陽至,
祈福納祥,期盼安康。
在山東濰坊,
端午和非遺相融合,
有了別樣的味道。
濰坊高密剪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端午到來,剪紙藝人一起剪制端午題材的作品,用傳統的非遺技藝詮釋端午文化。
剪刀不停飛舞,不一會兒,龍舟、艾葉、粽子、香包、葫蘆……這些帶有端午元素的主題物品便躍然紙上。
端午剪紙作為承載和傳承端午習俗的重要載體之一,表達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懷念、繼承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希冀、追求。
過端午有佩戴香包的習俗。在濰坊昌邑卜莊鎮東石橋村,昌邑非遺項目卜莊布藝傳承人帶領村民一起製作香包,寄託祝福。
五彩繽紛的香包,用的是邊角布頭,填的是天然藥草,一個個小巧玲瓏,香氣撲鼻,讓人愛不釋手。
今年是農曆龍年,村民們還製作出了龍頭香包,將龍年元素和端午習俗相結合,創意新穎,趣味十足。
製作佩戴香包的習俗一直在濰坊昌邑東石橋村傳承至今,手藝人堅守著傳統技藝,寄託著對生活的美好祝福。
端午節挂掃帚有趕走、驅除厄運的意思。端午節到來,咱們一起挑選一把心儀的小掃帚,掃除霉運,納福迎新。
端午節期間,在濰坊青州一家工藝品廠,非遺傳承人和工人們正在加緊扎制、打包文創掃帚。從傳統日常工具到精美工藝品,這裡的每一把手工掃帚,都需歷經打籽、晾幹、捆紮等十一道工序,精細而緊實。
小掃帚在保留傳統手藝的基礎上,還融入了創新設計,高粱秸稈與彩線編織成的“福”“喜”“吉”等字相得益彰,整體造型奇特精巧,變成了實用與觀賞兼具的文創藝術品。
端午節,小掃帚又能與艾草、香包還有小葫蘆同時搭配,挂在門旁邊,做成各種各樣的門挂,非常受年輕人的喜歡,表達對健康和美好生活的祈盼。
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它是一個集歷史記憶、文化傳承、民俗風情于一體的綜合體現,
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傳承和弘揚端午節的習俗,
不僅能夠增強民族認同感,
還能增強文化自信。
(總臺記者 宋建春 李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