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建議美國一些人到鏈博會現場看一看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7-17 15:35:55 | 來源: 環球時報 |
美國晶片公司英偉達宣佈將恢復向中國銷售H20人工智能晶片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週二表示,這款晶片並不是“我們最好的東西”,允許對華出售是因為希望中國依賴美國技術,“讓中國的開發者對美國技術上癮”。同一天,白宮人工智能專員薩克斯也做出類似表態,宣稱並不想向中國出售最先進技術,但H20隻是一款“過時的晶片”,允許其銷往中國的意圖之一是“至少要讓華為的研發不要那麼順利”。
這些説法很大程度上是為對衝美國國內輿論壓力。英偉達做出上述宣佈後,不少美國媒體又唱起了“中國威脅”的老調。《紐約時報》稱這是特朗普政府的“180度大轉彎”,因為華盛頓3個月前才出臺相關禁令,還宣稱這一逆轉意味著“放棄了在人工智能競賽中確保美國領先於中國的標誌性努力”。還有美國學者表示,這是送給中國的“一份厚禮”。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美國官員出面“滅火”,強調“賣給中國的不是什麼好東西”,目的是讓中國永遠追不上美國等等,也就不足為奇了。
無論美方官員的話語中有多少“話術”,有幾個基本事實是確定的:第一,放開H20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對自主創新的堅持對美方封鎖形成了有效突破;第二,美國一些人依然沒有放棄對華遏制打壓的思維,而對華激烈競爭的“政治正確”仍在毒化著美國對華政策的土壤;第三,這是中美經貿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合作不會讓任何一方吃虧,不合作才會吃虧。
美國一些人對H20的爭論反而讓人們看到,為何華盛頓在對外政策上犯錯很容易,要邁出正確的步伐卻總是那麼困難。取消出口限制本身就是對錯誤的糾正,它並不僅僅是“讓中國獲得了晶片”,同時也讓美國企業重新獲得市場,中美雙方都能從中獲益。這樣的道理並不難理解,但在當前美國國內的對華氛圍中,這些鐵打的事實卻成了誰也不敢説出口的“政治禁忌”,反而往往是缺乏依據、邏輯混亂的各種説法佔了上風。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有關中國的錯誤描述總是自相矛盾,因為它們脫離現實,往往成為政治姿態的展示。以《紐約時報》為例,在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佈禁令時,它宣稱“限制對華晶片銷售利好華為”;當這一禁令取消,它又立刻警告“美國放棄了對華競爭”。反正H20賣不賣給中國,都是“中國贏了”。這不是個別媒體在某個單一事件上態度的前後矛盾,而是一種普遍現象,不管自己反對的政治人物做什麼,拿“這樣做有利於中國”去攻擊對方就對了。中美關係近年來陷入建交以來的低谷,美國國內這種害人害己的思維是一個重要根源。
中國不是要一口吃掉美國的洪水猛獸,也不是要靠美國技術施捨才能活下去的國家。那些總是把中國發展與美國進行捆綁的人,有點太自戀了。中國技術發展的方向和目的專注于為14億多人提供更加現代化的生活,這是中國不斷進步的根本動力所在。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美國對華限制不斷加碼,但那些看似唬人的制裁大部分最終都失去作用的根本原因。
在美國國內一些人為H20是否應向中國出售爭論不休的同時,新興技術的全球合作正在火熱展開。正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鏈博會就是一個例子。在參展的650多家跨國企業中,美國參展企業數量較上屆增長15%,繼續位列境外參展商數量之首,參展面積增長10%。像鏈博會這麼大規模的展覽會,參展方需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前就預訂展位,尤其對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來説,是否參展更是涉及企業的中長期規劃。也就是説,參展本身就是各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投資。
建議那些“關心”中美科技進展的美國政客和媒體人士,來中國感受一下新質生産力與科技創新生態的澎湃動能,到鏈博會現場去體會一下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火熱。當一些人還陷在零和博弈的認知困境時,外部互聯互通的世界早就進入到Next Level了。
新聞推薦
- 賴清德即將竄美“朝聖”,“台獨金孫”又要慷慨解囊!2025-07-18
- 飛行2.25億公里來到地球 這塊石頭被拍出530萬美元天價2025-07-18
- 免簽“朋友圈”又雙叒叕“+1” 出入境旅遊“説走就走”更便捷2025-07-18
- 四句話,讀懂這五年商務高品質發展2025-07-18
- 感悟抗戰史詩!160余位駐華外交官參觀抗戰勝利80週年主題展覽2025-07-18
- 團結才能共贏 攜手方可共進——中國以高水準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暖流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