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五通客運碼頭等12個對外開放口岸推廣應用智慧通關 進一步提升了出入境旅客的通關便捷度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馬曉葉):在11月12日舉行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陳斌華説,本月5日起,國家出入境管理部門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五通客運碼頭等12個對外開放口岸推廣應用智慧通關,同時將智慧通關通行人員範圍擴大至持5年有效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的台灣居民。與原有的快捷通道通關需要“取證、刷證、收證”等多個步驟相比,現在能夠直接“刷臉”通關,進一步提升了出入境旅客的通關便捷度。

 

有記者提問:自11月5日起,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五通客運碼頭兩個口岸開始推廣應用智慧通關,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迎來首批通過刷臉通關的台灣同胞。請介紹有關情況。

 

陳斌華介紹説,本月5日起,國家出入境管理部門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五通客運碼頭等12個對外開放口岸推廣應用智慧通關,同時將智慧通關通行人員範圍擴大至持5年有效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的台灣居民。與原有的快捷通道通關需要“取證、刷證、收證”等多個步驟相比,現在能夠直接“刷臉”通關,進一步提升了出入境旅客的通關便捷度。

 

陳斌華表示,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所在的五通客運碼頭,是大陸最大的對臺海港客運口岸。自2001年1月2日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啟航以來,這條連接兩岸的黃金通道年客運量從最初的2萬餘人次,增長到2024年的超過125萬人次,見證了兩岸人員往來從“個案審批”到“快捷通關”再到“智慧通關”的時代跨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