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的生命力,將在兩岸共同的傳承中持續生長”

編輯:馬曉葉|2025-04-23 16:49:12|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2025年4月20日是農曆乙巳年三月廿三,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于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隆重舉行,海內外130多家媽祖宮廟及文化團體代表齊聚媽祖故里;同一天,以“兩岸媽祖緣,非遺共傳承”為主題的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系列文化活動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媽祖文化園舉辦;當地時間4月20日,中巴媽祖信眾齊聚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共舉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暨乙巳年祭媽祖大典……

 

“媽祖文化的生命力,將在兩岸共同的傳承中持續生長”_fororder_圖1 媽祖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中國台灣網發)

 

媽祖,原名林默,是宋初莆田湄洲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相傳媽祖生日為農曆三月廿三,所以每年農曆三月,海峽兩岸及海外信眾都會舉辦各項祭典活動為媽祖“慶生”,共同傳承和弘揚媽祖精神。

 

相傳媽祖扶危濟困,救助海難,被尊為“海上女神”,在福建、台灣等地具有深遠影響。自明朝時期起,媽祖信仰隨福建移民傳入台灣,成為先民開墾和生活的精神支柱。媽祖不僅僅是“海上女神”,更是信仰與文化的象徵。她的影響遍及台灣各地,成為台灣社會的文化象徵和台灣民眾的精神寄託。無論是面對海上風浪的無盡挑戰,還是面對社會變動的歷史更迭,媽祖始終是台灣民眾心靈的安慰和依靠。正如參加春祭媽祖大典的台灣嘉義新港奉天宮董事馬瑞駿所説,三百多年前,祖先捧著湄洲媽祖祖廟的香火橫渡黑水溝,在濁水溪畔落地生根時,媽祖文化給台灣民眾帶來墾荒、戰勝困難的堅定勇氣。現在,媽祖文化更是兩岸凝聚鄉情、親情的文化紐帶,“在台灣,每一座媽祖廟都是先民們紮根的印記”。

 

媽祖信仰是兩岸共同的文化紐帶。如今,台灣較有規模的媽祖廟有800多座,信眾達1000多萬人,台灣多地媽祖宮廟在農曆三月舉行繞境進香活動,被稱為“三月瘋媽祖”。其中,大甲鎮瀾宮繞境進香活動規模最大,每年有信眾逾百萬人次參與這場盛事。

 

多年來,媽祖文化以其民間信仰的強大凝聚力,推動著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天下媽祖,祖在湄洲。在福建莆田湄洲島上,矗立著一座宏偉瑰麗的建築群——湄洲媽祖祖廟,這是億萬媽祖敬仰者的心靈原鄉。1987年,湄洲媽祖祖廟舉辦“媽祖千年祭”紀念活動,眾多台灣媽祖信眾輾轉來到湄洲祖廟進香,開啟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這被認為是打破兩岸隔絕“堅冰”的舉措之一。1997年,湄洲媽祖金身巡遊台灣超百日,朝拜民眾達1000多萬人次,成為當時兩岸民間民俗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最廣泛的活動。2025年3月29日,2025年“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啟動,110多家媽祖文化團體代表、近萬名嘉賓參加。

 

福建省作為媽祖文化的根源地,近些年來不斷對媽祖文化資源進行産業化開發,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創産業的結合,媽祖文化成功實現“破圈”,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參與。例如,湄洲島推出的“默默噠”Q版媽祖公仔以及結合木雕工藝的平安挂墜等文創産品,通過時尚的設計語言重構了傳統媽祖的形象,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在台灣,媽祖文化也經歷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台灣設計師黃勝鴻將“媽祖巡安”的主題融入布包設計,獲得了大量年輕人的喜愛。而兩岸影星聯袂主演的《媽祖》電視劇更是打破了文化隔閡,創下收視紀錄,進一步促進了媽祖文化的傳播。這種傳統IP與現代敘事的結合,正是媽祖文化得以永續傳承的創新範式。

 

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明確表示:發揮媽祖等民間信仰精神紐帶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信俗交流活動;支持閩臺媽祖宮廟聯合開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項目“媽祖信俗”保護行動,共享保護成果;推進兩岸閩南紅磚建築、媽祖文化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等具體內容,更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媽祖文化的生命力,將在兩岸共同的傳承中持續生長”_fororder_圖2:媽祖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中國台灣網發)

 

作為台灣年輕人,我深信,當我們將媽祖的“大愛”從廟宇延伸至社會,從儀式昇華為行動,這種文化認同與情感紐帶便能夠更深刻地滲透到兩岸關係的各個層面。未來,當兩岸同胞攜手更好地接續傳承媽祖文化時,正如湄洲媽祖祖廟楹聯所書:“四海恩波頌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媽祖文化的生命力,將在兩岸共同的傳承中持續生長,助力打開新的時代篇章。(作者:羅鼎鈞)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紀念活動盛大舉行,兩岸同胞共襄盛舉

2025-04-21
展開全文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紀念活動盛大舉行,兩岸同胞共襄盛舉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中國台灣網發)

 

中國台灣網4月20日訊 4月20日(農曆三月廿三),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隆重舉行。此次活動吸引了海內外媽祖文化機構代表、媽祖敬仰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逾萬人匯聚于媽祖故里湄洲島,其中來自台灣台東、台南、台北、桃園、彰化、新竹、嘉義、澎湖、金門、高雄等10個縣市的台灣媽祖文化團體代表共44家、319人參加。兩岸同胞齊聚一堂,共同緬懷媽祖的慈悲與大愛,共同續寫媽祖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紀念活動盛大舉行,兩岸同胞共襄盛舉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中國台灣網發)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紀念活動盛大舉行,兩岸同胞共襄盛舉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中國台灣網發)

 

媽祖信仰在台灣影響深遠,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早已深深紮根于兩岸同胞心中,成為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和精神紐帶。媽祖文化作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每年都有大批台灣信眾懷著對媽祖的崇敬與信仰,踏上莆田湄洲島的謁祖進香之路。據悉,今年以來,已有323個團組、超1萬台灣同胞前往湄洲島謁祖進香、觀光遊玩。(編輯/肖麗妮)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紀念活動盛大舉行,兩岸同胞共襄盛舉

 

紀念媽祖誕辰1065週年大會暨春祭媽祖大典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中國台灣網發)

收起全文

從信俗共緬到血脈尋根 臺胞跨海“登陸”迎高峰

2025-04-07
展開全文

中新社福州4月5日電 (記者 龍敏)短短一週內,福建迎來臺胞參與媽祖文化活動與返鄉祭祖的高峰。眾多臺胞跨越海峽,于媽祖信俗傳承裏深化兩岸文化認同,在慎終追遠中感受血脈親情。

 

作為兩岸共同信仰的“海上女神”,媽祖文化早已成為聯結同胞情感的精神紐帶。在台灣,媽祖宮廟達三千多座,信眾佔台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每年媽祖誕辰日前後,台灣媽祖信眾都會跨越海峽,恭送分靈媽祖回到湄洲島謁祖進香。3月29日,正值農曆三月初一,“天下媽祖回娘家”啟動儀式在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全球一百多家媽祖文化團體代表、上萬名媽祖信眾赴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持續掀起“天下媽祖回娘家”熱潮。

 

啟動儀式當天,來自台灣8個縣市的26個宮廟代表跨海而來。臺胞們或手捧分靈媽祖,或參與民俗展示。

 

“數百年前,一尊尊媽祖從湄洲祖廟分靈渡海,在台灣落地生根。”湄洲媽祖祖廟名譽董事長、高雄獅甲慈明宮主委黃土城説,“我們始終銘記,媽祖的根在湄洲,我們的‘家’在湄洲。”

 

黃土城説,海內外數百家宮廟齊聚湄洲,正是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的感召,更是中華兒女對文化根脈的深情守望。“天下媽祖回娘家,回的是共同的精神原鄉,守的是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團圓’之願”,願每一次“回娘家”的腳步都讓兩岸同胞的心貼得更近。

 

清明期間,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兩岸同胞共有的習俗。連日來,福建各口岸迎來臺胞返鄉祭祖潮。據福建海事局預計,清明節期間,兩岸“小三通”客運航線預計發送航班102班次,發送旅客達1.58萬人次,同比增長48.9%。

 

不少臺胞攜家帶口回到福建,尋根謁祖,感受大陸發展。臺胞林先生説,清明節是兩岸祭奠祖先、追思親人的傳統節日,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臺胞陳一惠説,帶孩子回福建掃墓、祭拜祖先,讓小孩記住自己的根在哪。

 

“這一天,等了好久。”當“90後”台灣青年周薇華抵達輾轉尋得的故鄉泉州市安溪縣,她不禁如是感嘆。這一天,距離她這一支的開臺先祖“周廷部”跨越海峽、紮根台灣,已隔逾百年。

 

“感覺很特別,通過翻閱族譜、文獻找了這麼久,今天終於來到了故鄉。”第一次回到家鄉,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樹,周薇華頗有感觸。她拿著手機一路拍攝,記錄下每一處新鮮的場景,留住每一個難忘的瞬間。

 

閩臺兩地民眾同根同源,同譜同牒。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負責人蘇美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清明節臺胞赴閩返鄉祭祖與參與媽祖文化活動,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的生動體現。未來,兩岸文化交流將不斷深化,兩岸同胞的情誼也將更加深厚。(完)

收起全文

莆田:全力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

2025-03-31
展開全文

3月29日,“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在莆田湄洲島啟動,精彩活動持續不斷——

 

莆田:全力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

 

東南網3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林劍波)今年是媽祖誕辰1065週年。3月29日(農曆三月初一),“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在莆田湄洲島啟動。來自海內外110多家媽祖文化團體的代表、近萬名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為莆田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匯聚全球力量。

 

媽祖文化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血脈,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中指出,要發揮媽祖等民間信仰精神紐帶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信俗交流活動。

 

媽祖信俗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天下媽祖回娘家”是媽祖信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啟動儀式現場,來自台灣地區的20多家媽祖文化團體引人注目。他們懷著對媽祖故里的嚮往,從高雄、新北等地漂洋過海來到莆田,熱情滿滿地參加“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

 

“數百年前,一尊尊媽祖從湄洲祖廟分靈渡海,從此在台灣落地生根。今天,大家齊聚湄洲,既是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的感召,更是中華兒女對文化根脈的深情守望。天下媽祖回娘家,回的是共同的精神原鄉,守的是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團圓’之願。”台灣高雄獅甲慈明宮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説。

 

截至目前,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共保留建於不同朝代、數量超萬座媽祖宮廟。每年,各地媽祖敬仰者都會恭請分靈媽祖回莆田謁祖進香,俗稱“天下媽祖回娘家”。為迎接這一盛事,湄洲媽祖祖廟自2008年起,每年舉行“天下媽祖回娘家”啟動儀式。如今,隨著媽祖誕辰的日益臨近,莆田迎來一撥又一撥海內外媽祖敬仰者,掀起一陣又一陣“天下媽祖回娘家”熱潮。據不完全統計,正月以來,已有438個進香團、78萬多人次,從四面八方齊聚湄洲島謁祖。

 

“2017年,湄洲媽祖千年首巡東南亞,新加坡萬人空巷,數十萬媽祖敬仰者夾道迎駕,許多老華僑捧著香燭含淚相迎,震撼場景至今仍常在我的眼前浮現。這種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正是媽祖文化對海外遊子最深刻的滋養。”新加坡興安天后宮負責人表示,“我們回到莆田謁祖,不僅是對信俗的堅守,更是對‘根’的深情回望。”

 

作為媽祖文化發祥地,近年來,莆田大力建設“媽祖故里文化名城”,持續打響媽祖文化國際品牌。3月21日,莆田召開傳承弘揚媽祖文化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傳承弘揚媽祖文化、籌備第十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工作。莆田市領導強調,要進一步增強媽祖文化時代引領力,推動媽祖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進一步增強媽祖文化精神凝聚力,胸懷“國之大者”,發揮媽祖文化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獨特價值,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下一步,莆田將聚焦“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目標,聯合各地媽祖宮廟開展“媽祖信俗”保護行動,建設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區。同時,積極辦好第十屆媽祖文化論壇、“天下媽祖回娘家”等品牌活動,讓“媽祖故里、靈秀莆田”走向世界。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