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郑州小伙杨鼎新狂飙七连胜
李洱“回家” 畅谈“写作与情怀”
建业将士飞抵深圳
《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入选
听省非遗香包技艺传承人讲述“布”一样的世界
弘扬工匠精神 传承陶瓷文化
保级“二人转”谁入“地狱”
我省36所武术特色学校 接受抽查考核验收
河南小伙斩获中国首个健身先生世界冠军
郑报影迷俱乐部邀请影迷 来和印度小哥开心游世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洱“回家” 畅谈“写作与情怀”

昨日上午,郑州师范学院嵩山学堂内座无虚席,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郑州师范学院优秀校友李洱重回校园,和母校师生面对面畅谈“写作与情怀”。

“从1987年到1997年,我人生中美好的10年是在郑州师院度过,今天能够‘回家’非常高兴,看到学校的大门,感觉就像看到了家的炊烟,到处都是回忆……”一开场,李洱就对母校深情“告白”,他提到,感谢在母校度过的10年难忘时光。在那段岁月里,天地如此狭小,我们膝盖碰着膝盖;天地又如此博大,因为他连通着整个世界。正是这些过去的时光和河南深厚文化底蕴,为我的文学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探索勇气。

谈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应物兄》13年的创作历程,李洱感触颇深,他说:“写完的那一刻,我禁不住喜极而泣,这其中既有一个作家对自己写作品质的坚持和期许,也有对文中人物生死不息的怜惜和审视。”围绕着现实与写作的关系,李洱引用著名哲学家休谟的“经验就是活泼的印象”,深刻论证了想象和作家个人经验生活之间的辩证关联,他认为,写作是怀揣着某种道德理想对事实进行反省式书写,现实与写作之间存在一种若明若暗的同构关系。

郑州师范学院校长孙先科表示,《应物兄》中汇集的各类繁复的信息和概念,实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语言主体的同时出场,是对原有语言环境的一次突破,体现了李洱先生高度的作家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话现场,围绕80年代文学启蒙、现代文学与现实主义之间关系、西方结构主义与创作等话题,李洱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提到自己的独特的“传奇故事”式的写作方式,李洱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整个社会呈现多元和碎片化的倾向,时代需要一种突破传统写作方式的新型小说出现来面对时代急剧的变化。《应物兄》中采取的“对话”式写作方式就是这样的一种大胆的尝试,沿用了《论语》中儒家应对世界的核心思想,探讨了“言、知、行”的统一。

本报记者 王红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