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昨日启动建筑 领域双节“双清欠”
我省去年粮食安全工作居全国第二
全市餐饮业前10个月 实现零售额585亿元
前11个月河南外贸 进出口值居中部第一
2019郑州最佳雇主10强榜单出炉
推进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 确保“双改”见实效惠民生
社区党建“三三制” 楼院党员当先锋
开展廉政教育 牢记初心使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党建“三三制” 楼院党员当先锋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魏少杰

城市小区一个楼栋住多年互不相识,陌生感源于戒备心。如何让社区邻里和谐相处,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中原区莲湖街道阳光花苑社区党委以社区党建“三三制”为抓手,让党员有个温暖的“家”,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先锋队。

管理:“三三制”破难题

近日,家住中原区莲湖街道阳光花苑社区的退休党员马新建,做完手术后行动不便,无法参加组织生活,为此苦闷不已。莲湖街道党建“三三制”实行后,楼组党小组把每月组织生活开到老马家,让他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老马感慨道:“‘三三制’让党员和党组织贴得更近了。”

为激发居民区党组织和党员活力,莲湖街道在居民区探索建立基层党建“三三制”模式。所谓“三三制”,就是在成熟的居民区,以楼组为单位,3名党员以上的建立党小组,不足3名的以相邻的楼组建立党小组。以楼群为单位,3个党小组以上的建立党支部,从而构建了社区党组织——楼群党支部——楼组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形成社区党组织委员联系党支部,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格局。“三三制”有效激活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凝聚了社区群众,夯实了和谐社会第一道防线。

目前,莲湖街道阳光花苑社区已建立了14个楼组党小组,250多名党员参加,占社区党员总数的89%,实现了党的组织在城市社区全覆盖。过去搞活动,“千言万语”做动员,居民包括在职党员就是“千遍万遍呼不来”,现在是一呼百应,党组织的号召力明显增强;过去居民“老死不相往来”,现在见面“客气多啦”;正因为彼此不沟通,过去有了矛盾,找社区、上法庭,问题复杂了,现在有党组织在协调,矛盾不出楼道。与此同时,党员在楼道亮身份,无形之中有约束,“自觉多了”。

莲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侯慧芳由衷地说:“‘三三制’基层党建探索了一条整合社区党建资源,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的新机制,是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增强凝聚力、促进组织化’目标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楼组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和谐社区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党员:“休眠”的种子发芽

莲湖街道阳光花苑社区有300余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超过40%。在单位,共产党员都是骨干,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在楼组,党员都成了一粒粒种子,埋入广大居民群众中,无声无息。作为普通居民,他们也有喜怒哀乐、琐碎家事,不经意间,忽略了党员的身份。“楼组党建”的提出,就像一缕阳光、一汪清泉、一丝清新的空气,催醒了“休眠”中的种子。

党员感到了压力。过去居民不完全了解楼组里谁是党员,“楼组党建”牌上墙亮了相以后,一目了然。一位党员的停车位被别人的车占了,要放在以前,可能会吵上门去,现在他很理智地处理矛盾;阳光花苑社区一名年轻党员说,过去大家不知道我是党员,可以混同于老百姓,当党员身份亮出来以后,大家很惊讶地说,原来你也是党员!自己感到惭愧又有压力。从此,他像变了个人似的,进出碰到居民热情打招呼,谁家有困难请他帮助,他是随叫随到,大家说他像共产党员的样子。

家住30号楼的王鑫,因为工作“三班倒”,作息时间与常人不同,入党8年了,邻居大多不知她是党员。楼组党小组成立后,她亮了身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她说,现在下班回来始终感到有一根无形的绳牵着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尽己所能在8小时外为社区多做事。

党员在服务群众中提升了自己。在职党员王海平是10号楼组党小组长。刚开始让她当楼组党小组长时,她顾虑重重,百般推脱。单位事情本来就多,家里读初中的儿子也要照顾,城市又不比农村,平时大家素无来往,开展工作不是很方便。但作为一名党员,当组织有了要求,布置了任务,干工作就没商量。她利用休息时间一家一家上门拉家常,摸情况,沟通感情,召开楼组党员会议,共议活动计划、活动主题,全体党员亮身份,提倡家庭互助,邻里互帮。随着一次次活动的开展,楼组的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见面不招呼,各扫门前雪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邻里互帮,万事不难”。楼组党员老师多,子女家教是楼组互助的特点,人人都从中受益。她深有感触,党员在“楼组党建”工作中受到了教育,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她在关心别人当中体会到了别样的快乐。

组织: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现代人私域意识强了,人情淡了,铁门一关,各家顾各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成了典型的一种“都市病”。而今,楼组有了党小组,让陌生人熟悉起来。

党小组成了邻里新风的倡导者。阳光花苑社区9号楼有19户居民,6名党员。有的是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也有教师、医生、企业职工、私营业主、动迁农民。平时大家忙进忙出,互不来往。尽管五六年在同一屋檐下,谁家姓甚名谁、兴趣爱好、脾气性格,都是不甚了解,漠不关心,是地地道道的“熟悉的陌生人”。开展“楼组党建”工作以来,党小组长召集楼组党员、居民到家里开会,居民互相介绍自己,共同商定“楼组党建”工作。每个党员亮出身份,公开联系电话,与各户家庭结对,互帮互助,建立了楼道园地,加强联系和沟通,家家户户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楼组内的氛围变得温馨、亲切又和谐。

党小组成了公益事业的“挑头人”。阳光花苑社区30号楼的地下车库管理不规范,成了居民的废物堆放点,既影响了正常停车,又破坏了环境,成为小区卫生的“死角”。楼组党小组成立后,16名党员联合倡议,通知居民整治,使得原来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变成楼组文明、整洁的“窗口”。

方法:抓住“神经末梢”

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充分尊重党员的意愿,发挥党员长处,使“楼组党建”既为党员所接受,又为群众所认同。

阳光花苑社区党员中有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40多名。但因为平时工作较忙,集中开会难。“楼组党建”,党建活动主要在楼组,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党员心中有群众,群众有难找党员”的党群关系,举手之劳就能办到,从而消除了他们的顾虑,许多人都担任了党小组长。

每个家庭各自围绕“重家教、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读好书、以文化兴家”等主题开展学习,订阅报纸杂志,购买书籍、电脑,每月进行一次党群学习心得交流,楼组学习蔚然成风。

侯慧芳介绍说:“当前,社区逐步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各类经济组织活动的舞台,成为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党在社区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党组织的网络延伸到楼组,就等于抓住了党组织在社区的‘神经末梢’,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