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中國風”國家大劇院新作品音樂會10月亮相

2017-09-30 16:53:1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劉欣

  10月10日,“交響中國風”國家大劇院新作品音樂會將在大劇院音樂廳隆重舉辦。作為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十年來,有感於文藝工作的時代責任,秉承著“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堅持藝術原創,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次藝術創作,極大推動了“中國聲音”的傳播。

  在當晚的音樂會中,指揮家張藝將攜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與眾多藝術家共同展現嚴肅音樂創作領域的“中國力量”,帶觀眾領略大劇院近年來在新作品委約方面的新收穫。音樂會上半場,大劇院管弦樂團將與小提琴家寧峰、鋼琴家袁芳演繹三位中國作曲家的新作,這也是三部作品的世界首演。為本場音樂會啟幕的作品《飛寒》由優秀青年作曲家李博創作,這部作品也是國家大劇院第四期“青年作曲家計劃”的展演作品之一。而該計劃也是旨在面向全世界華人青年作曲家徵集管弦樂作品,來持續挖掘中國音樂界的年輕翹楚。之後,著名作曲家杜鳴心新作《北京頌》則將以鋼琴與樂隊的巧妙配合、豪邁熱烈的旋律表現對於北京城熱烈的歌頌與讚美。年近九旬的杜鳴心在這部作品中傾注了自己對北京城的豐富情感:“北京是一座古老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隨著時代的發展,北京高樓林立,風塵僕僕的北京人在繁榮的城市中穿行,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北京是一個偉大又充滿奇跡的城市,北京是中國一張金色的名片。”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作曲家趙季平應國家大劇院委託創作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對這一創作體裁的首次嘗試,著名小提琴家寧峰也將在此次首演後,于2017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美國巡演中登陸美國主流音樂廳,將動人的“中國旋律”帶給國外觀眾。

  除此之外,本場音樂會還特別甄選了國家大劇院委約並將分別於今年及未來首演的三部歌劇選段。其中,由張千一作曲的歌劇《蘭花花》將以直抒胸臆的音樂語言,述寫陜北女子蘭花花純真熾烈的性格和對愛情的追求。張千一吸收陜北民間音樂元素,使用了“苦音”和“哭音”等音樂手法,還在交響樂隊中加入了板胡、管子、大笛、鐃鈸等民族樂器,打造出濃郁的地方風味,並以專業作曲技法,創作出符合國際大歌劇標準的音樂。這部歌劇將在2017國慶黃金週期間,于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開啟盛大首演。於今年8月重磅亮相並收穫社會各界好評的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由雷蕾作曲,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表現出紅軍與金沙江畔藏區人民之間相濡以沫的魚水之情,該劇也是國家大劇院為紀念建軍90週年而推出的愛國主義力作。由三寶作曲的歌劇《成吉思汗》計劃將於2019年進行首演,觀眾可在本場音樂會中提前感受這部歌劇的風采。音樂會將在作曲家趙季平為今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文藝演出而創作的交響合唱《和平頌》中落幕。歌唱家阿木古楞、李欣桐、王喆、周曉琳、王宏堯、扣京、王衝、王凱、張揚等將聯袂登臺,傾情演繹作品中濃郁多彩的“中國情”。

  《飛寒》(“青年作曲家計劃”展演作品)

  作曲家 李博

  作曲家的話:

  東北地區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那裏常常是積雪覆蓋、寒風凜冽的景象,從小在東北長大的我更是有親身的體會。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極端天氣並沒有阻礙東北人民樸實的性格和對於生活的熱情——天氣是冷的,可人心是暖的。這首作品是要讚頌人類抗爭自然困難的勇氣,和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愛。《飛寒》代表著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希望它是一股暖風,吹走人們心中的冷漠,撫平心中的溝壑,以一種樂觀勇敢的態度走向每一個人生的春天。

  《北京頌》為鋼琴與樂隊而作

  作曲家 杜鳴心

  作曲家的話:

  黎明時分,太陽慢慢升起,照亮了北京城。

  北京是一座古老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穿過歷史的風雲,古城盡顯悠久的文化底蘊,古代的城池矗立在城市中心,金壁輝煌莊嚴壯麗。     

  長城像一條守衛城池的巨龍,威嚴絕卓,越群山,經峭壁,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

  北京市景繁喧,其樂融融,衚同縱橫,四合院可消卻都市的繁雜,桃李堂前,戲歌戲舞,處處一片鳥語花香。

  隨著時代的發展,北京高樓林立,地鐵穿梭,風塵僕僕的北京人在繁榮的城市中穿行,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北京邁入了發達的國際大都市行列。

  北京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的智慧結晶,就像一條紐帶,連接古今中外的時空紐帶,北京是一個偉大又充滿奇跡的城市,北京是中國一張金色的名片。

  作品“北京頌”用鋼琴與樂隊的形式,抒發了歌頌,讚美,熱愛北京的真摯感情,樂曲表現豪邁而熱烈。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作曲家 趙季平

  作曲家的話:

  這是我的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從結構、鋼琴譜再到總譜,整個創作過程有近一年的時間。創作過程比較從容,會有修改和篩選,一直在不斷的調整,整個過程是很有意思的。這部作品基本上是依據奏鳴曲的結構原則,但不拘泥於此,很多地方因為音樂的需要做了一些調整。音樂語言卻具有濃郁的中國色彩,我多年來在音樂創作中對於中國元素的積累令這些元素很自然地融入到了這部作品中。它能為中國觀眾所接受喜歡,同時也可以通過音樂語言與世界對話。這部作品講述的是“大愛”,關乎人類的博愛。

  歌劇《蘭花花》 

  劇目介紹:

  《蘭花花》是陜北民歌中最廣為流傳的一首,它以質樸、高亢的旋律,直抒胸臆的音樂語言,述寫了陜北女子蘭花花純真熾烈的性格和對愛情的追求。國家大劇院以“蘭花花”為內容素材,經過重新構思與創作,推出了中國原創歌劇《蘭花花》。《蘭花花》是國家大劇院第14部原創歌劇,自2011年項目啟動,國家大劇院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經過多次劇本、音樂的探討與嘗試,故事結構大規模改動四次,組織音樂試聽會七次,最終於2017年完成該劇,創作過程歷時六年。

  國家大劇院選擇這一題材創作歌劇,不僅是因為《蘭花花》的民間歌曲在中國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更是看中其背後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意義。《蘭花花》講述的故事源於民間,真實記錄了舊時代的廣大農村社會中,封建思想意識對個人情感的束縛、對婚姻自由的禁錮,而個人要解脫枷鎖、衝破束縛、勢必要産生強烈的對抗與衝突。這種衝突為戲劇和音樂提供了豐富的靈感源泉與強大的結構基礎,從而創作發展成為一部宏大而深刻的藝術作品。

  作曲家 張千一

  作曲家的話:

  中國人始終有自己的民族情懷,藝術家更是如此。

  歌劇《蘭花花》既不是文學名著的改編,題材也未與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節點有背景關聯,而是源自於一首淳樸動聽且散發著黃土高原泥土之芳香的陜北民歌“蘭花花”。這首根植於民間的普通敘事性歌曲在中國流傳了半個多世紀,其實已經很不普通,值得一寫。但是,歌曲“蘭花花”和歌劇《蘭花花》僅就體裁形式而言就有著本質意義上的不同。在歌劇《蘭花花》裏,民歌“蘭花花”更多的是以核心動機材料或精心設計的結構性戲劇情境而發揮其獨特作用的。作曲家作為歌劇的“中場發動機”,最為重要的恰是用音樂塑造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用音樂全面覆蓋文本、整體結構戲劇;用音樂風格“先導性”地確立戲劇風格,從而完成以音樂承載戲劇的使命。

  這部歌劇的終極目標是通過由民歌的戲劇外延形式使其具有史詩品質,並能與世界歌劇舞臺接軌。

  歌劇《成吉思汗》

  劇目介紹:

  歌劇《成吉思汗》是國家大劇院繼歌劇《冰山上的來客》後在少數民族題材歌劇創作上的又一次探索,由著名作曲家三寶作曲,黃維若擔綱編劇。該劇通過鐵木真妻子孛兒帖失而復得,鐵木真最終統一草原的故事,敘説了鐵木真由勇敢少年成長為政治家的歷程,表現了生命至上的主題。

  著名作曲家三寶充分運用了包括長調、馬頭琴等蒙族音樂元素,並結合當代音樂創作理念,將該劇打造成既有民族性同時具有國際性的中國歌劇。

  作曲家簡歷:

  三寶,作曲家,198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係,1991年任北京交響樂團駐團指揮,1993年任香港大地唱片公司音樂總監,1997年後成為自由音樂人。1985年開始嘗試流行歌曲創作,1989年北京亞運會大型演出中,他以一首《亞運之光》正式成為流行樂壇的出色代表,此後積極致力作曲、編曲、製作及演奏活動。從90年代中期,三寶作為一名著名音樂家,曾多次被中央電視臺、CHANNEL[V]北京電視臺、各地方電視臺等媒體以及諸多單位舉辦的大型音樂比賽活動邀請擔任評委。2000年三寶與張藝謀導演再次合作,完成了申奧片的音樂製作工作;2003年完成楊麗萍總編導大型原生態舞劇《雲南映象》音樂創作及擔任音樂總監。曾榮獲國家頒發的“德藝雙馨”獎;第二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及中國電影華表獎;文華獎;美國加州頒發“傑出貢獻獎”等。主要代表有:歌曲《亞運之光》《我的眼裏只有你》《不見不散》《暗香》等;影視劇《牽手》《百年恩來》《我的父親母親》《不見不散》《金粉世家》等;舞劇、話劇《雲南映象》《迷宮》《三姊妹》;音樂劇《白蛇傳》《金沙》《蝶》等;音樂套曲:《源》《歸》。

  歌劇《金沙江畔》

  劇目介紹:

     《金沙江畔》是國家大劇院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而推出的原創民族歌劇,是國家大劇院在民族歌劇領域的又一次探索。本劇改編自1959年出版發行的同名小説《金沙江畔》,原著作者陳靖是當年長征的親歷者,也是寫作長征題材的軍旅作家之一。著名作曲家雷蕾、著名劇作家馮柏銘、馮必烈、著名指揮家張國勇、著名導演廖向紅等藝術家組成實力雄厚的主創團隊,以精益求精的藝術態度,向經典致敬。作曲雷蕾充分把握民族音樂風格特徵,赴康巴地區收集大量藏族音樂作為創作素材,並將民族性、地域性與戲劇性進行巧妙地融合,體現出新時期民族歌劇創作的新發展;編劇馮柏銘、馮必烈在尊重小説原著的基礎上著力於深化主題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精煉故事情節,使劇本更加符合歌劇的體裁特徵;導演廖向紅率主創團隊,深入故事發生地,依據史實和地理風貌,精益求精地復原大氣磅薄的歷史場景。國家大劇院自開始創作民族歌劇《金沙江畔》以來得到了各界的關注,希望通過該劇的創排喚醒幾代中國人對於民族歌劇的記憶。

  作曲家 雷蕾

  作曲家的話:           

  紅軍是我心中的英雄,香格里拉是我心中的仙境。

  當我踏著英雄的足跡登上迪慶海拔4500米的雪山時,真正感受到雪山的神聖和紅軍的崇高是如此和諧地融合,震撼心靈的力量瞬間充滿全身… …

  有幸用歌劇的形式頌揚心中的英雄,故事又發生在香格里拉,真是難得的機遇。

  雪山的女兒歌唱家宗庸卓瑪老師介紹迪慶文工團副團長達摩魯卓全程陪同。一路翻山越嶺,頓時感覺到自己也成了一名康巴騎士,只是駿馬變成了吉普。康巴漢子英武強悍,康巴姑娘熱情爽朗。弦子、歌聲、舞蹈使我們一見如故。

  此劇的戲劇衝突尖銳,民族風格濃郁,我前幾部歌劇的創作沒有這麼廣泛地使用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從紅軍的江西民歌,到康巴藏族的弦子、山歌、舞曲,豐富了全劇的音樂色彩。塑造大反派時又用了一點點崑曲……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達摩團長唱給我聽的一曲當地的歌謠,那是他童年的記憶,是母親在地裏幹活兒時唱的康巴民歌。我把它加以發展,獻給了正直、勇敢、美麗的女主角卓瑪公主。

  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土壤使這棵歌劇幼苗能在較短的時間裏紮根、發芽,成長。紅軍的奉獻犧牲、藏族同胞的赤誠無私、敵人的狡詐殘暴,使此劇的戲劇張力極強。在歌頌紅軍和藏胞骨肉情深,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高尚情感的創作中,常常感動至深。我珍惜這瞬間,享受這瞬間,它凈化了心靈,昇華了自我!

  交響合唱《和平頌》

  曲目介紹:

  該作品是歌詞根據習總書記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重要講話精神而創作,作品以和平為主題,展示了中華民族21世紀開創的“一帶一路”,不僅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延續,更是一條“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作品首演于2017年5月14日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千年之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由著名作曲家趙季平、趙麟創作,詞作家朱海作詞。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