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話劇《廣陵散》12月21日首都劇場首演

2017-12-22 13:13:51|來源:國際在線綜合|編輯:位中閣

  

  2017年12月21日,原創話劇《廣陵散》在北京首都劇場首演。該劇以竹林七賢的故事為藍本,在話劇舞臺上運用多種藝術形式,在展現人性思考、人生選擇之餘亦積極探討中國話劇的美學特色。該劇由徐瑛擔任藝術總監,周龍導演,唐淩編劇,郭文景作曲,匯集了李劍、劉子蔚、姜亦珊、劉大可等眾多優秀的戲曲演員。

  竹林風骨魏晉風度   人生抉擇展現名士風範

  話劇《廣陵散》講述了魏晉時期,一群士人聚集山陽,他們寄寓山水,才情四溢而又任性狷狂,史稱“竹林七賢”。話劇《廣陵散》以嵇康為主角,塑造了魏晉時期的士人群像。全劇圍繞“抉擇”展開。在嵇康與司馬氏的衝突與較量中,正義與邪惡,君子與小人、陰謀與背叛、陷害與反目……在身不由己與不可抗爭面前,人性的光輝和脆弱同時呈現。為救好友呂安,嵇康不惜以卵擊石,最終把自己送上了一條不歸路。臨刑前,他從容撫琴,彈罷仰天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在中國歷史上,‘竹林七賢’是一個傳説。他們是魏晉時期的名士,但今天的舞臺上從來沒有以他們為主角的戲劇。”徐瑛將“竹林七賢”搬上舞臺的願望發軔于五年前。歷時幾年醞釀,徐瑛終於以藝術總監的身份成就了話劇《廣陵散》。他邀來同樣對魏晉歷史研究多年的編劇唐淩,又邀請郭文景為話劇作曲,由先鋒導演周龍執導。

  《廣陵散》以竹林七賢的故事鋪陳開一幅魏晉畫卷,投射出人在面對困境時的不同選擇,以及選擇後的迥異命運。編劇唐淩認為,竹林七賢故事中每個人的不同選擇,恰好寫出了後人面對困境時的種種可能性。

  戲曲演員舞臺現真功     中國美學打動現場觀眾

  今年是中國話劇誕生110週年。在創排話劇《廣陵散》之時,藝術總監徐瑛希望繼焦菊隱先生的戲劇理論,繼續探討中國話劇的真正美學特色。話劇《廣陵散》特邀李劍、劉子蔚、姜亦珊、劉大可等眾多優秀的戲曲演員加盟,以全戲曲演員班底呈現這一作品。

  導演周龍認為,《廣陵散》故事中散發出的強烈中國味道,特別適合以中國傳統戲曲進行表達。“這些演員全部來自北京各大戲曲院團和院校,都是一些有想法的戲曲年輕人,他們的風度和氣質特別適合表現竹林七賢的瀟灑飄逸。”

  話劇故事由嵇康之死貫穿,呈現出七賢不同的性情。作為精神領袖的嵇康,是全劇的核心人物。飾演嵇康的李劍一襲白衣,縱袖撫琴,慷慨吟誦,展現了一位魏晉名士的瀟灑風度。飾演劉伶的劉子蔚一段醉酒時的舞劍贏得觀眾的一致喝彩。姜亦珊、劉大可、馬笑、劉冰、司獻偉、徐秋實等演員亦以精湛的表演詮釋出魏晉時代的特色與神韻。形體、唸白、吟唱,這些紮實的戲曲基本功,在《廣陵散》中成為了魏晉人物行動的魂魄所在。

  《廣陵散》以簡約的景置、多維的燈光置賦予詩意氣氛,打造出既貼近魏晉氣韻又符合現代審美的戲劇空間。高懸于舞臺上方的長劍,是對人物內心困境的外在隱喻,隨著故事的推進營造出不同的空間與氣氛。當嵇康決意赴死,百劍齊下,舞臺上一片肅然。

  作為以一首古琴曲為名的話劇,《廣陵散》特別邀請著名作曲家郭文景親自操刀作曲,並由現場樂隊音樂演奏。開篇嵇康坐于高臺之上,深夜獨自撫琴。高亢的唱段,展示出人物的心聲。悠揚的古琴聲、淩冽的嗩吶聲、婉轉的阮鹹聲,這些中國民族樂器在郭文景的配器下,極大的烘托出人物的境遇。

  話劇《廣陵散》將在首都劇場演出至23日,2018年1月20日至21日,該劇還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拉開上海站演出的大幕。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