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創”《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征服最挑剔的觀眾

2018-09-20 08:05:27|來源:北京日報|編輯:于曉萱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與俄羅斯藝術家合練。

  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在馬林斯基劇院演出結束,全場觀眾起立並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牛小北攝    

  莫斯科,俄羅斯軍隊中央模範劇院的包廂,一位俄羅斯女士向外傾斜著身子大聲喊著“Bravo(好極了)!”她的叫好聲和普通觀眾席裏的掌聲融成一片,讓這個頗為壯觀的劇院為之沸騰。

  這一幕,讓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的作曲唐建平放鬆下來,嘴角微微上揚。那位高聲叫好的女士是俄羅斯議長馬特維延科,這臺名為“你好,俄羅斯”的音樂會令她興奮不已。

  這是歌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俄羅斯巡演的第二站。雖然只是全劇重要片段的演出,但無論是議長,還是普通觀眾,對這部作品的反應都是一致的讚美,這也讓該劇眾多主創為之驕傲。要知道,俄羅斯觀眾看過的優秀歌劇太多,可以説是世界上最挑剔的觀眾。正是這些挑剔的觀眾見證了國家大劇院此次俄羅斯之行的成功,見證了“中國原創”的魅力。

  海外刷屏,講好中國故事

  一部來自中國的原創歌劇,講的是俄羅斯題材的故事,又要面對俄羅斯的觀眾,到底能收穫什麼?這是正式演出前不少人心裏藏著的顧慮。

  在此次巡演的第一站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首演前幾天,大部分門票已售出,《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主創心裏的石頭也算是落地了。而9月11日、12日兩天,首演現場熱烈的氣氛則讓主創們為之感動。隨後,來自俄羅斯媒體“刷屏”般的熱情報道,更讓大家意外。

  俄羅斯主流媒體對此次演出都非常感興趣,新聞通訊社、電視臺、報紙、雜誌等主流媒體,爭相採訪中國藝術家,讓此次巡演産生了更大影響力。在報道聖彼得堡演出時,俄羅斯電視一台評價“這部歌劇有東方人對於俄羅斯靈魂的理解”。塔斯社報道了現場觀眾熱烈的反響,全俄廣播電視文化頻道評價該劇“製作精美、風格獨特,主創力求通過此作品表達對俄羅斯歷史和文化的敬意”。還有一家電視臺認為,這部中國歌劇在馬林斯基劇院新舞臺上大放異彩,是因為作曲家將中國傳統音樂和俄羅斯民族音樂聯繫在了一起。

  國家大劇院黨委書記趙佳琛認為,《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之所以能夠征服俄羅斯觀眾,引發媒體關注,首先是因為作品品質過硬。首演于2015年的這部作品,幕後匯聚了導演王曉鷹、作曲唐建平、編劇萬方這樣頂尖的創作陣容。作曲唐建平在創作中注重將歐洲傳統歌劇的質感、俄羅斯民族樂派的美感和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情感熔為一爐。編劇萬方在尊重小説原著的基礎上,生動刻畫人物性格,著力於美好與殘酷的對比上,從而導引出鮮活生命的毀滅帶給人們的悲傷和警示。

  導演王曉鷹將寫意、詩化的筆調貫穿于全劇的舞臺處理中,油畫般地勾勒出大自然的遼遠壯闊、人性的美麗溫暖與戰爭的殘酷無情。他曾説過:“我們的戰爭講述中需要更多的心靈觸碰和人性表達。《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正是借助俄羅斯的深厚文化底蘊,來表達我們自己在紀念戰爭勝利的同時,應有的一份生命關照和人文情懷。”從現場觀眾的反應可以看到,這份情懷同樣打動了俄羅斯觀眾。

  “國內文藝院團一直在進行各種文化走出去的探索,但多是舞舞獅子、包包餃子,帶出去的多是符號化的內容,這次巡演讓我們看到,只有把高水準、高品質的原創作品展現給國際觀眾,才是真正的走出去。”趙佳琛認為,《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固然是因為俄羅斯題材引發了共鳴,但更重要的還是劇作品質水準非常高,“就像指揮大師捷傑耶夫所説,這是一部中國作曲、中國指揮完成得非常有力量的作品。”

  對等交流,提速劇院成長

  一個是擁有近百年曆史的俄羅斯殿堂級劇院馬林斯基,一個是建成不到11年的中國國家大劇院,兩者歷史相距甚遠。但這次相遇不僅讓國家大劇院工作人員深切感受到老牌劇院的專業魅力,也讓馬林斯基看到了中國新銳劇院的生機勃勃和快速成長。

  在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部長韋蘭芬看來,這次巡演在技術層面上是兩個劇院的對等交流,讓原本並不陌生的兩個劇院有了更深入了解,“當我們對彼此之間的文化,工作方式都有了解之後,彼此也會更加尊重,這才是人文層面更深入的交流。”

  國家大劇院與馬林斯基劇院可以説是老朋友,捷傑耶夫更是被中國觀眾親切地叫作“姐夫”,近年來他每年都會到國家大劇院演出。如果説以往國內觀眾和創作者更多的是被馬林斯基的藝術品質折服,這次因為與他們深度合作,這個大腕級劇院的技術、管理優長,也有機會被中國同行所接觸到、感受到。

  韋蘭芬説,因為此次演出正值馬林斯基劇院的假期末尾,協調藝術家和工作人員參與排練一直都讓他們頗為頭疼。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此次擔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音樂演奏,但每次能夠參加排練的樂手都不盡相同,這讓國家大劇院頗為擔心,“可是後來我們發現,每一批樂手都完成了他們的工作,併為下一批參加排練的演出奠定了基礎,他們的藝術素養保障了排練的順利完成、演出的精彩呈現。”

  國家大劇院舞臺監督陳龍雖然很年輕,但在此次巡演中卻成功地保障了排練和演出的順利完成。俄羅斯同行年紀都比較大,對這個年輕的舞臺監督卻都非常尊敬。韋蘭芬認為,不到11歲的國家大劇院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迅速與馬林斯基劇院完成對接,順利完成演出,也説明這個年輕團隊是有能力的。

  因為要與多個國外院團合作,國家大劇院各個部門對此次演出的各個環節都做了多個預案,比如樂譜比以往準備得更多,合成比以往多了兩遍,彈奏巴揚的樂手懷孕了,也為她準備好了“替補”。“我們堅持做到盡心竭力,一點兒都不敷衍,一點兒錯誤都不出。”韋蘭芬説。陳龍也深感在這次緊張、複雜的工作過程中,自己和整個團隊都成長得非常快。

  這次巡演還為國家大劇院未來的走出去積累了很多經驗。作為一次純商業的演出,此次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劇目首次納入國外知名劇院的重要演出季,收入則是與馬林斯劇院進行票房分成。“這次合作很好地利用了這個老牌劇院的票務銷售和行銷推廣渠道,讓這場演出真正進入了當地主流觀眾的視野,才能有一票難求的效果。”趙佳琛説,國家大劇院要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就一定要經常走出去,同時還要考慮怎麼走進主流觀眾視野。 (作者: 本報記者 牛春梅)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