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相聲會館追本溯源 嘻哈包袱鋪創新表演形式

2019-02-02 08:38:32|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于曉萱

  高曉攀、尤憲超表演《我的2018》

  熱舞開場  打破相聲次元壁

  “海草,海草……”年輕演員李才、羅迦打頭陣,上場沒多久便開始跳起了 “海草舞”,隨後舞臺上又出現了“燈光秀”,兩位相聲演員和幾位小姑娘一起跳起了熱舞。

  這樣的開場也宣告了“嘻哈包袱鋪”這場封箱演出的時尚感與年輕化。整場演出,演員最大年齡不過40歲左右,20多歲的演員成了主力。在內容上,包括“海草舞”、F4等流行元素融合其中,再加上服裝化粧方面,打破了過去相聲演出的一些“次元壁”。

  除了以上的元素以外,這些年輕演員在語言的表述上、包袱的使用上、節奏的處理上,都有著更易為今天年輕人所喜聞樂見的表達。

  時尚與傳統藝術的結合是具有風險性的,例如前段時間飽受詬病的“時尚京劇”。但是綜觀這次封箱演出,“時尚”僅僅作為藝術表現的一種元素或者一種符號,並沒有破壞相聲藝術自身的規律,這是與“時尚京劇”這類破壞傳統的不倫不類藝術截然不同的。

  直指生活  諷刺性有笑有料

  相聲,一度被稱為諷刺的藝術。儘管這樣的説法不太全面,但失去了諷刺,相聲就失去了一大片存在的土壤。不管“星夜相聲會館”還是“嘻哈包袱鋪”,這兩次的封箱演出都能看到一些諷刺性強的新作品,它們直指現實生活,直指人們身邊的事。

  劉釗、孫超的《旅遊旅遊》便是其中一例,這個新作品諷刺的是黑導遊巧言坑遊客盲目消費的現象。這種現象早已多次見諸報端,且為廣大消費者所深惡痛絕。這樣的段子錶演起來更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同,顯然要比那些純粹靠歌舞炫技,或者靠和捧哏逗咳嗽的相聲更為高級,用行話説“皮更厚”。

  事實上,兩場相聲封箱演出,無論是應寧、王玥波、王磊的新編《八大吉祥》,還是賈旭明、李菁的《北京話》,抑或劉釗、孫超的《旅遊旅遊》,都盡批評之能事,從生活入手,而不是假大空地為批評而批評,為諷刺而諷刺,現場觀眾無不捧腹。由此可見,真正腳踏實地從現實生活入手,從身邊入手,是可以創作出“有皮有肉”,有笑有料的優秀相聲作品的。

  創作在先  創新需一步步走出

  傳統藝術工作者現在最愛談的就是“創新”。什麼都是創新,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大部分談的“創新”,其實是創作的事情。

  創作,自然是要推新作品,這不等於創新。創作是藝術工作者應該做的基礎事,這件事做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創新。

  什麼是創新呢?數來寶演化成快板,快板又衍生出快板書,這叫創新;評書從坐著表演變成了站著表演,這叫創新;梅蘭芳從玻璃罩子裏走出來,排了《生死恨》《穆桂英挂帥》,這叫創新……而這些舉措,在當時還沒有人會將“創新”挂在嘴邊,他們的一切出發點僅僅是適應時代的需要,滿足觀眾的需要,創作出好的作品。

  對於藝術工作者來説,對於藝術行業來説,創新是通過紮實的創作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空談創新,用“創新”二字去“蒙事行”,冤人訛人,弄一堆所謂的新的東西去破壞傳統藝術,那與創新精神相違背。

  兩場相聲封箱,能夠讓我們看到目前相聲發展特別是小劇場相聲發展的真實情況,這才是真正的“皮兒厚”的好演出。(文/本報記者 郭佳、滿羿;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