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分洪工程:不朽的為民豐碑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4-15 09:55:44

荊江分洪工程:不朽的為民豐碑_fororder_01

靜靜守衛家園的荊江分洪工程北閘,如今已是國家3A級景區。

荊江分洪工程:不朽的為民豐碑_fororder_02

1952年汛前搶建荊江分洪工程。圖為清淤現場。(資料圖片,荊江分洪工程南北閘管理處提供)

  荊州市公安縣境內太平口處,一道54孔的北閘,是進洪閘;在湘鄂交界的公安縣黃山頭鎮,還有一道32孔的南閘,是節制閘。

  兩閘駐守南北,靜靜守護著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的千百萬人民。

  這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主體工程。這裡創造過建設的奇跡,承載著保衛家園的重任。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公安縣,走近這座長江水利史上的不朽豐碑。

  30萬人,75天創造奇跡

  “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  毛澤東”

  “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  周恩來”

  在位於黃山頭鎮的南閘紀念公園,拾階而上,抬頭便是矗立的兩座紀念碑。

  “這是當年建設荊江分洪工程時,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題詞。”黃山頭鎮鎮長王楊名介紹,30萬人參建的盛況,75天驚人的速度,抗擊洪魔的驚心動魄,仿佛就在昨天。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300多年間,荊江大堤潰決過34次,兩岸人民深受其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把荊江治水置於長江防洪體系建設的首位。1951年冬,毛主席親自審閱並批准荊江分洪工程建設計劃。

  1952年4月5日,工程全面動工。荊江分洪工程分兩期施工:第一期為主體工程,第二期為輔助工程。

  4萬工人、16萬農民、10萬解放軍從全國匯聚,30萬建設大軍爭分奪秒,要趕在汛期之前完成工程。

  “當時機械化程度很低,都是靠大夥兒肩挑背扛。”荊江分洪工程南北閘管理處北閘管理所所長徐文彬介紹,兩位國家領導人的題詞給了建設者巨大的鼓舞,工效成倍提高。

  澆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碎石子。19歲的松滋姑娘辛志英,創造了“鷂子翻身碎石法”:將多角形的大石塊尖角朝下,平面朝上,形如鷂子,再運錘猛打。她還和大家用廢草袋、麻袋編成“穩石箍”,箍住石塊,再用力猛錘,工效是原來的30倍。

  競賽中,涌現出勞動英雄、模範1.2萬多名,他們中有“父子英雄”“夫婦模範”“兄妹光榮”“師徒雙立功”等。

  1952年6月20日,工程竣工,工期僅75天,比原計劃提前15天。

  荊江分洪工程完工後,很多國際友人參觀時都驚嘆不已,追問是如何創造的奇跡。

  工程總指揮唐天際回答了8個字:堅持依靠廣大群眾。

  分洪一次,預備一次

  “截至目前,荊江分洪工程只在1954年啟用過一次,1998年備用過一次。” 徐文彬説,無論啟動還是備用,都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就在荊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的第二年,長江出現罕見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荊江大堤、江漢平原、武漢三鎮告急。

  緊要關頭,1954年7月22日淩晨2時20分,中央決定首次啟動新建成的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以分流荊江上游的超量洪水。此後,由於沙市水位不斷上升,荊江分洪工程又在8月期間兩次開閘分洪。最終,三次開北閘分蓄泄長江超量洪水126億立方米,降低沙市長江水位0.96米。

  當時,分洪區有居民接近24萬人,全部轉移。歷經幾十個驚險的日日夜夜,大洪水終於退去,荊江大堤和武漢三鎮都保住了。荊江分洪工程,給肆虐千年的長江洪水套上枷鎖;公安人民“舍小家保大家”,為保江漢平原及下游武漢等戰略要地安全作出貢獻。

  1998年大洪水,荊江大堤危在旦夕,荊江分洪區準備第二次運用。“當時分洪的準備已經做好,分洪區內33萬群眾全部轉移,炸藥已經在北閘埋好,就等最後的命令。”荊州長江河道管理局支民堤科科長陳永華介紹,當時如果啟動分洪,首先要爆破炸開攔淤堤,將長江的洪水放進來,再打開北閘讓洪水進入公安腹地的分蓄洪區。

  記者走上北閘門外數百米靠長江處的攔淤堤,這裡還保留著1998年準備分洪時預埋炸藥的水泥樁標記。

  那一年,最終是解放軍戰士與群眾用血肉之軀扛住大洪水,守住了長江大堤。33萬分洪區群眾重返家園,安然無恙。

  每年演練,有備無患

  時間流逝,過去歲月的波瀾壯闊,都融入如今的安寧祥和之中。

  雖多年未曾啟用,春日裏的北閘,並不孤單。

  佇立東引堤的柏樹行廊與進洪閘伴生,塔柏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樹下的冬青修剪齊整,蒼翠欲滴,三兩遊人在此或佇立,或漫步,怡然自得。這裡,早已是國家3A級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全國數萬遊客參觀。

  當年修閘築壩和值守的老一輩,有的已故去,有的已到耄耋之年,新一代人肩負起堅守的責任。荊江分洪工程北閘管理所工作人員陳凱已是第三代守閘人。這位“80後”已經守閘16年。

  “當年修建荊江分洪工程時,23歲的外公參與建設,後來和戰士們一起留守大壩,直到1980年退休;媽媽涂金蘭接著工作,直至退休。”陳凱説,自己在南閘工作8年,在北閘也工作了8年。

  每年汛期前,北閘都會組織開展閘門啟閉演練,以保持設備正常運轉。“雖然啟用北閘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依然不容半點閃失。”陳凱説,因為這裡守衛的是我們的家園。

  備而不用,是國家持續數十年全面治理長江的結果。葛洲壩工程、三峽工程等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長江大堤、武漢防洪墻得到升級加固,同時疏浚長江航道,強化科學調度,荊江分洪區啟用幾率從二十年一遇降低到百年一遇。

  儘管如此,荊江分洪工程仍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重要水利樞紐,還擔負著配合上游三峽水庫組成長江遠期防洪系統,解決長江特大洪水危害的重任。

  正因為此,建成69年來,北閘和南閘工程的檢修和維護從未停止過。(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王文初)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