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黃河20年不斷流|以黃河水之力助生態中國建設

2019-08-23 14:23: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楊磊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王啟慧)河流是流動的生命,在流淌中也影響著陸地生態系統。它可以使之更適合人類的生存發展,也可以使之成為生命的禁區。

  曾經,受黃河斷流之痛,黃河口生態環境遭到重創,海水蝕退陸地,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沙化,渤海淺海生物鏈斷裂,三角洲濕地水環境失衡,大量魚類、鳥類絕跡。“以前斷流嚴重的時候,水面成了光板地,保護區裏植物都退化了,生物多樣性更談不上。”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會主席呂卷章在這裡目睹了黃河斷流時的生態困境。

  “生態好不好 鳥兒説了算”

  隨著黃河開始實施水量統一調度,河口地區的生態環境也隨之改善。記者了解到,2003年以來,在儘量滿足生活、生産用水的同時,通過聯合調度骨幹水庫,有計劃地增加河口地區生態環境用水,並針對魚類産卵期及洄遊時段加大下泄流量。2007-2008年度,黃河水利委員會首次實施黃河下游生態調度,重點滿足河口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用水;2009-2010年度,還將生態補水範圍擴展到黃河故道刁口河尾閭,停止行水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復生機。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央廣網記者 王啟慧 攝)

  從黃河水量統一調度以來,河口濕地恢復區的明水水面由15%增加到60%;濕地蘆葦面積達到30多萬畝;區域內有各種植物1900余種,鳥類數量達數百萬隻,濕地生態系統實現良性恢復。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吸引了大量鳥類來此繁殖、越冬。(央廣網發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現在不一樣了,濕地好不好,鳥類説了算!”呂卷章告訴記者,目前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有7000多只黑嘴鷗,被譽為“中國黑嘴鷗之鄉”,對環境要求特別高的東方白鸛都選擇在這繁殖,去年統計有1333隻。更讓呂卷章欣喜的是,今年在保護區內發現了1隻丹頂鶴,“以往自然繁殖的丹頂鶴最南出現在盤錦遼河口,如今出現在這裡,足以證明黃河口的生態品質。”此外,被稱為冬候鳥貴賓的“白鶴”也選擇在此越冬。

黃河口生態景觀(央廣網發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據呂卷章介紹,區內共有野生動物1627種,鳥類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共有368種。除動物外,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400余種植物在保護區內爭相開放。獨特的生態環境使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具有黃河入海、新生濕地、珍稀鳥類等特色旅遊資源。紅毯迎賓、黃河入海、百鳥翔遊、蘆花飛雪等壯麗景觀為黃河口生態旅遊吸引了大量遊客。

  血脈相連 跨流域送水助力全國生態改善

  “母親河”的恩澤不僅局限于流域之內,跨流域送水慢慢改變著全國“渴水”地區的生態環境。甘肅省民勤縣通過黃河調水13.82億立方米,形成106平方千米的旱區濕地,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呈逐年減少趨勢;2006年,黃委首次實施引黃濟淀應急生態調水,緩解幹淀威脅,保證了白洋淀生態環境安全和華北地區生態平衡。引黃濟青、引黃濟津、引黃入冀……引黃閘門打開,黃河水跨過流域版圖,送往海河、淮河等流域。

  共享一河水,黃河使血脈相連的中國大地更加緊密連結。據黃委水調部門介紹,2018-2019調度年,黃委考慮水情較好的有利條件,經水利部批准,首次專門分配20億立方米水量用於個省區河道外湖泊濕地,為實施生態補水預留了指標。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觀(央廣網記者 王啟慧 攝)

  黃河不斷流的20年,也是黃河為我國恢復生態、建設生態家園的20年。曾是土地乾涸,無魚也無水,如今河道充盈、水草豐茂、蘆葦成林……黃河,為我國繪製了一幅綠色生態畫卷。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