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和“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頒獎

2016-06-03 19:07: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全文):5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科技是國之利器,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6月2日,首屆“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和“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在北京舉行頒獎儀式,以此來調動激發科技工作者創造活力和潛力,有10位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和10位優秀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在這20位獲獎者中,既有年屆花甲的老人,也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優秀科技人員評選和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來幫助更多的優秀科技人員得到社會認可,幫助更多年輕優秀科研人員早日成才。

  在他50歲之前,每年的大半時間都是在礦山度過的。頭戴安全帽,下到1500米深的礦井下進行現場科研與實驗,為的就是讓更多礦工遠離死亡的危險。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何滿潮教授,是“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10位獲獎者中年紀最長的一位。雖然已年屆花甲,但是何滿潮教授仍然奮戰在科技創新一線。在他看來,礦工們在井下的安危就是他不斷科研的動力。“和其他搞科研的不太一樣,其他人工作的是在地表,我工作的時間大多是在1500米以下的地下洞室裏,我親眼看見井下工人工作時的艱難困苦,所以那種艱難苦難的工作環境,更激發我科技創新的動力,源動力來自於一線。”

  因在軟岩工程岩體力學理論與實踐、中低焓地熱工程建設技術領域等方面的研究,何滿潮教授四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談到自己的專業,何教授介紹説,這一研究內容既關係到安全,也關係到效益。 “煤礦是個沉積岩礦産,是比較軟的岩石,岩石硬的時候就很安全,岩石軟的時候就很容易塌方,事故就會産生。我們做的軟岩巷道這種技術,是軟岩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能夠穩定下來,這個本身即是安全也是效益。”

  除了像何院士這樣老當益壯的科技人物,在此次的獲獎者中也不乏女性的身影。廖宏教授是多項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大氣化學、氣溶膠、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等交叉領域的數值模擬研究。問到“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的獲得者在回憶自己走上科研之路的經歷時,坦言自己並不是從小立志要做科學家。在她小的時候,科學家是一個深不可測的詞,之後在工作中逐漸喜歡上了科研。也許是有切身的體會,對於年輕人從事科研工作的情況,廖教授也坦言,在科研的起步階段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年輕人在他們開始的階段,會覺得比較枯燥或者是一時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或者是本領域的認可,但是我要鼓勵他們的是,實際上在默默的工作的同時,有可能在2年、3年或者5年有可能在積累到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就能分享到自己成功小小的喜悅了,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尤其看到我自己的學生,在3到5年以後,能夠在自己小小的領域上取得小成績,還是很值得替他們驕傲的,這對他們都是有鼓勵性質的變化。”

  的確,想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年輕科技人才的成長更需要時間的打磨,據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王挺介紹,目前中國科協已經啟動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目的就是幫助那些年輕的優秀科技人員早日成才。“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中國科協最近有一個探索,我們從人才成長的規律上進行著眼,按照年齡的劃分,在32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搞了一個人才托舉工程,對將來可能成為科學大家的,成為科技骨幹的一些優秀年輕人才進行資助,通過評選把45萬分成三年進行資助,實際上就是通過同行的評議,來發現人才培養未來的千里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