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會商6大國際組織掌門人 "把脈"中國經濟

2016-07-24 20:35:47|來源:新京報|編輯:楊玉國

  7月22日“1+6”圓桌對話會後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説,“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還不能在全球經濟中‘挑大梁’,但我們會努力把中國的事情辦好,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貢獻。”

李克強會商6大國際組織掌門人 "把脈"中國經濟

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武治義

  “拉加德女士剛才説,因為英國脫歐等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降低了世界經濟的增長預期,但同時卻將中國經濟的增速預期上調了0.1個百分點。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了給中國更大壓力?”7月22日“1+6”圓桌對話會後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説,“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還不能在全球經濟中‘挑大梁’,但我們會努力把中國的事情辦好,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貢獻。”

  在此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剛剛用“令人失望”形容下調全球經濟增速的決定。李克強總理這番巧妙回應,引發了臺上6位國際組織掌門人的會心笑聲。

  事實上,發生在記者會上的這一幕,更像是“1+6"圓桌對話會的一個縮影。當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裏亞、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6位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負責人,紛紛對全球經濟展露出悲觀預期時,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為這場圓桌對話會帶來了難能可貴的一絲樂觀氣息。

李克強會商6大國際組織掌門人 "把脈"中國經濟

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武治義

  中國雄心勃勃的改革進程、深化改革的堅定決心,給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剛剛發佈的2016上半年“成績單”中,中國經濟繼續以6.7%的增速領跑全球主要經濟體。阿澤維多因此在發言中稱讚,在全球經濟低迷、世界貿易增速剛剛創下30年來最低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成就十分令人矚目。

  拉加德表示,中國令人羨慕的經濟增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中國雄心勃勃的改革進程、推進改革的堅定決心,給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説。

  萊德更看重的是中國經濟發展對於提高民眾收入的帶動作用:“聯合國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一個重要目標是消除貧困。有一個國家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就是中國。”

  對於中國優化經濟結構的努力,幾位國際組織“頭號人物”也給予了充分肯定。金墉説,中國不僅在推進城鎮化、發展先進製造業、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的努力尤其鼓舞人心,“這將會進一步提高中國的競爭力”。

  卡尼稱讚,中國正在走向更加具有韌性、更加平衡、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模式。古裏亞也稱讚了中國在促進科技發展、擁抱技術革命等方面的成績。

  “中國正在尋求更高品質的增長,努力發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知識型經濟。”古裏亞説,“這些不同的篇章,共同構成了中國全新的‘增長故事’。”

李克強會商6大國際組織掌門人 "把脈"中國經濟

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武治義

李克強會商6大國際組織掌門人 "把脈"中國經濟

攝影:中國日報記者 武治義

  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穩定錨”

  考慮到全球經濟的現實背景,這些讚譽顯得尤為珍貴。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圓桌對話會上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令人擔憂,很多國家對全球化、多邊主義出現了抵制傾向。

  “不過,我這次來到中國,卻有一種和在歐美國家完全不同的體驗:那就是中國始終堅持自由貿易、開放貿易。”金墉説。

  李克強在晚些時候的記者會上承諾,中國將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針對性,以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降杠桿和去産能,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同時也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在世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呈現出增量崛起、存量調整、結構轉型的態勢,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總理説,“去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近30%,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水準。我們討論中一致認為,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穩定錨’。”

  記者會即將結束的時候,有記者把問題拋給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這樣的調整有什麼依據?

  “我們上調中國經濟增速,主要是出於兩方面原因。”拉加德回答道,“第一,IMF肯定中國推動改革的決心;第二,我們認為中國並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因此我們相信,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有很強的可持續性。”

  李克強表示,希望“週游列國”的拉加德女士能進一步推動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提高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速。

  “對於中國這個深度融合於世界經濟的經濟體而言,這將是個巨大的好消息。”李克強説。

  記者會上再次響起了笑聲。(新京報特約記者 儲思琮)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