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扶貧看江西】實幹書寫網絡扶貧“江西樣本”

2016-11-29 10:17: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11月29日,中央網信辦將在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召開全國網絡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為啥這個會議要落子江西?江西究竟幹出了哪些大事情,居然會引起全國關注?同時,江西又能夠提供出哪些可供借鑒的網絡扶貧經驗?或許當我們第一時間聽到這個會訊之後會引發諸多疑問。帶著這些問題,深入走進江西,綜合審視近年來江西的網絡扶貧工作,自然就會為江西豎起大拇指。

  發展是硬道理。無論是網絡扶貧,還是其他形式的扶貧,説到底要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江西網絡扶貧不僅改善了群眾生活狀態,而且成績喜人。從寧都縣的“虎蛙稻”大米、寧都黃雞、小布岩茶、寧都肉丸、野生山茶油和蜂蜜等土特産搭上電商快車,到南豐縣的一個小小的南豐蜜桔成為桔農脫貧致富的“金果果”,再到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的一枚小小的鹹鴨蛋成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蛋蛋”,江西打通了群眾脫貧致富的網絡大通道。據悉,2015年末,江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年內共減少了142萬人,減少了41%;貧困發生率下降4個百分點。2015年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3.6%,高於全省平均水準3.5個百分點,貧困群眾生活水準明顯提升。由此看來,全國網絡扶貧大會在江西召開也就順理成章了。

  客觀而言,網絡扶貧全國各地都在推廣,為啥江西會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其中究竟有啥奧秘,這才是我們關心關注的重點。畢竟全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需要脫貧,而且這些困難群眾大都處於邊遠山區,可謂是貧中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硬骨頭”中的“硬骨頭”。如果能夠把複製推廣江西經驗和江西模式,這就是一件值得豎大拇指的事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網絡扶貧看似容易,實則需要埋頭苦幹。不要以為那個簡單的“0,1”轉換就能讓信息高速公路無限延伸,其實對於貧困地區來説,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從2015年底至2016年5月,江西省共有5市成功申報成為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總計投資37301萬元,獲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總計7461萬元,試點工作可實現2747個行政村光纖化改造和完成180個未通村通光纖。唯有舍得投入,唯有真心介入,唯有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打造一個脫貧致富的“風口”,才能讓困難群眾真正利用上“互聯網+”帶來的紅利。否則如果地方政府葉公好龍,只能是口頭上唸唸有詞,行動上沒有大手筆的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沒有把網絡扶貧之路打通,自然就不會有好的效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打通了網絡大通道,還要教會群眾駕馭“網絡快車”的技能。只有讓群眾自己到“互聯網大潮”中去搏擊風浪,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去“飆車”,才會找到致富門路與渠道。江西把電商模式引入貧困地區,探索推廣電商精準扶貧脫貧新舉措、新模式,鼓勵和支持網信企業參與網絡扶貧“雙百”項目,積極推廣手機銀行、網絡支付等工具的運用,推動農村群眾的生活方式改善,實現現代支付結算工具到村入戶,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同時,帶頭提升貧困地區互聯網創業水準,推動網絡扶智教育,推進網絡技能培訓,選配脫貧精兵強將能人。讓群眾自己一步一步的走起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扶貧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扶上馬送一程”。扶貧不能只是完成眼前任務,而是要著力提供週到細緻的服務保障。如果缺乏外在的信息服務支撐,可能會功虧一簣,並徹底喪失群眾信心。對此,江西著手建立健全“扶貧+大數據+政務信息化+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等三大平臺,讓群眾享受到及時便捷的信息服務。並注重多層面為網絡扶貧服務提供保障。從組織層面而言,江西將貧困縣鄉村綜合服務網絡建設等網絡扶貧建設項目納入全省十大扶貧工程予以推進。從宣傳層面而言,注重形成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同頻共振、共同發聲的新扶貧工作宣傳一體化格局。從社會層面而言,各級黨員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幫扶結對活動,鼓勵和倡導網絡公益扶貧。

  各地有各地的實情,不可依樣畫瓢。但網絡扶貧也有其規律性和共同性,從這個角度而言,江西網絡扶貧為全國扶貧工作書寫了一個精彩的“江西樣本”。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