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治國理政方略為何"圈粉"無數

2017-02-22 17:52:00|來源:國際在線綜合|編輯:楊玉國

  【摘要】十八大以來這四年,習近平總書記充分展現了忠誠、責任、擔當、智慧。對人民忠誠,把人民利益置於最高位置;恪盡責任,直面各種困難挑戰;敢於擔當,不懼任何風險壓力;富有智慧,善解治國理政難題。

  【關鍵詞】全面小康  深化改革  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結束後常委見面會上的講話,講的主要是責任,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他表示,一定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11月29日,他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表達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的美好願景。習近平總書記深知,黨和人民的期望、長期積累的問題、複雜的國際局勢等,決定了自己的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他指出:“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講得最多的是問題,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擔當。他以對黨對國家對民族的赤膽忠心和傑出的治黨治國治軍才能,贏得了黨和人民的高度信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是13億多人的小康,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他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他要求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深入思考的成果。他分析了新常態出現的原因和新常態的特徵,要求著力實現有品質、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針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他還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進而滿足升級需求、挖掘潛在需求、創造全新需求。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主持起草“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對“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做了科學的規劃。在新的發展理念指引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將會更好。

  四年多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風險挑戰,推動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良好態勢。國民經濟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産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新增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其他方面的發展也取得很大成績。這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很不容易。

  深化改革敢於“啃硬骨頭”

  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到外地考察,去的是廣東。他在那裏強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為什麼如此重視改革?他做過透徹的闡釋,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決定的説明中,他列舉了倒逼改革的一些問題,指出:“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深化改革。”

  改革是思想觀念和利益格局等方面的深刻變革,具有很大的難度,在利益群體多元化的今天更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要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也必須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須體現公平正義,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他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

  十八大以來的改革之所以能夠穩步推進,關鍵在於體現了上述指導思想,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比如,養老雙軌制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同企業實行一樣的辦法,有助於社會公平;降低國企高管的過高收入,取消職務消費,贏得了包括國企普通員工在內的很多人的認同;戶籍制度改革,有助於推進城鎮化,實現農村的小康,改變城鄉二元結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確保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經營權、流轉權,保障農民房屋、宅基地等的用益物權,農村建設用地也可以投放市場,對廣大農民有利;公車制度改革,省部級以下幹部取消專車,減少了特權和浪費,讓絕大多數人叫好。

  當然,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推進中,還面臨不少難題。但是,只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就一定能夠取得預期的成功,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在肯定依法治國成績的同時,指出了法治方面存在的問題。他強調,對這些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這些年來,群眾對司法不公的意見比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很大程度上與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不合理有關。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司法改革作為重點之一,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包括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嚴格規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等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央政治局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定為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議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實現這個奮鬥目標,落實這個頂層設計,需要從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在他看來,我們黨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要求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系列舉措。包括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立法體制、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比如,要依法設定權力、規範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係,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這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司法改革也穩步推進,逐步改善著中國的法治狀況。

  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鬆

  習近平總書記把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精神追求,看作全面從嚴治黨的首要任務,是共産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他要求黨員領導幹部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持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他提出了好幹部的五條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針對幹部選拔中存在的問題,他強調,要形成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充分發揚民主結合起來,發揮黨組織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堅決制止簡單以票取人的做法,要合理確定競爭性選任規模和範圍,要用好各年齡段幹部。

  黨的作風代表著黨的形象,決定著人民對黨的態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十八大結束後不久,中央政治局就公佈“八項規定”。之後,相繼開展了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專題教育。通過這些努力,黨風狀況明顯好轉,也取得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的成功經驗。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作過總結,這就是:必須突出重點、聚焦問題;必須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必須嚴字當頭、從嚴從實;必須層層壓緊、上下互動;必須相信群眾、敞開大門。

  在反腐敗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表現出最堅決的態度。他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為了預防腐敗,他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他還提出進行紀檢體制改革,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

  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針對過去紀律和規矩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失之於軟的問題,他強調,要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根據這一要求,中央已經修訂和制定了包括《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在內的五十多部黨內法規。

  習近平總書記看清了黨的建設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背後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全面推進,成效最顯著、黨內外認同程度最高的,是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作為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高度重視。他提出了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2013年3月11日,他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提出了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即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他指出: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作風優良是保證,關係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這一強軍目標,在繼承人民軍隊優良傳統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賦予了新的要求,為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為了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起草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對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政策制度調整改革和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做出部署,涉及40多項具體任務,涵蓋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各個主要領域。經過長達兩年的籌劃,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確定了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總體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要著眼于貫徹新形勢下政治建軍的要求,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有機統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要著眼于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抓住治權這個關鍵,構建嚴密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要著眼于打造精銳作戰力量,優化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轉變。要著眼于搶佔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培育戰鬥力新的增長點。要著眼于開發管理,用好軍事人力資源,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要著眼于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推進跨軍地重大改革任務,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其推進力度之大、觸及利益之深、影響範圍之廣,在人民軍隊歷史上前所未有。這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膽識和擔當,也體現了他對世界軍事變革趨勢的準確把握。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世界格局變化和中國發展大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許多重大對外戰略思想,開展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提出中國夢並賦予其世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也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中國將堅持通過和平發展方式實現中國夢。這樣的闡釋,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提升了中國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這些主張,繼承和發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中國引領國際關係發展的一面旗幟。

  提出堅持正確義利觀,加強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政治上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要做到義利兼顧,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要做好對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義融利,把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作為處理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指引,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軟實力。

  四年來,秉承上述戰略思想,外交工作全方位推進: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促進互聯互通,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已同30多個國家簽署合作協議;在大國關係方面,同俄羅斯保持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高位運行。同美國確認不衝突不對抗底線,擴大合作,管控分歧。與英法德等國關係深入發展,同中東歐國家合作勢頭良好;鞏固和發展同中亞、東盟、印度、韓國、蒙古、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妥善處理南海等敏感問題,維護了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與發展中國家關係進入新階段。提升中非關係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創立中國——拉共體論壇,全面啟動中拉整體合作機制;參與解決伊核問題、敘利亞危機、阿富汗和解等問題,加大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力度,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全作出重要貢獻。免除對最不發達國家債務,承擔聯合國會費上升到世界第三位,擔負起大國應有的責任。在氣候問題和互聯網治理等問題上,也發揮重要作用。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增加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在國際金融體系中話語權顯著上升。總之,中國外交佈局明顯改善,與大多數國家關係不斷提升,國家利益得到有效維護,國際影響力空前擴大。

  十八大以來這四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寫下了實現中國夢的光輝篇章。國家正在進入世界舞臺的中心,國際地位近代以來前所未有。人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對未來充滿信心。黨祛病強身,更好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責任。在這四年中,習近平總書記充分展現了忠誠、責任、擔當、智慧。對人民忠誠,把人民利益置於最高位置;恪盡責任,直面各種困難挑戰;敢於擔當,不懼任何風險壓力;富有智慧,善解治國理政難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正在繼續,我們還面對著一個又一個難題。但只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就一定能夠攻堅克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主任、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來源: 人民論壇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