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庚年主旨發言:激發媒體新活力 共創合作新未來

2017-03-23 20:37:5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媒體領袖圓桌會議上的主旨發言

圖片默認標題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做主旨發言

(2017年3月23日)

尊敬的珍妮•希普利理事,

尊敬的郭衛民主任,

尊敬的張九桓會長,

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們圍繞“亞洲媒體合作的新未來”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深入的探討。大家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坦誠交流,廣泛對話,為傳播亞洲聲音分享智慧,為提升亞洲傳播力建言獻策。分組討論成果和媒體案例分享都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作為會議主席,首先請允許我對各位代表的積極參與表示敬意和感謝。

  在開始今天的發言之前,我先和大家分享一組數據。數據源自前不久我臺和專業市場調查公司合作開展的一項針對亞洲受眾和亞洲媒體高層的調研。結果顯示:

  “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和“亞洲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可持續發展”是亞洲受眾最為關注的兩個核心問題,關注度普遍超過了40%。

  亞洲受眾對於亞洲地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關注度達到了17.5%,僅次於地區安全、經濟發展、軍事爭端與環境氣候這四大核心焦點問題。“中國的發展模式與經驗對亞洲各國的借鑒”、“亞洲各國的歷史文化與民風民情”、“亞洲各國的自然風光與城市風貌”和“亞洲各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是亞洲受眾最為關注的四個亞洲地區的社會與人文類信息。

  同時,我們還針對亞洲受眾和亞洲媒體高層就開展“亞洲媒體合作”的態度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91.7%的亞洲媒體高層和76%的亞洲受眾認為開展亞洲媒體合作有較大的必要性。“提高亞洲媒體國際話語權,促進亞洲國家共同繁榮發展”是亞洲受眾和亞洲媒體高層希望通過“亞洲媒體合作”實現的最主要目的,比例分別高達58.9%和66.7%。

  “對國際重大新聞事件進行聯合報道”、“增進亞洲媒體的集體發聲”是受訪者最希望亞洲媒體加強合作的方面。超過三成的亞洲受眾和亞洲媒體高層均認為,成立統一協調籌劃的組織機構、建立交流合作的媒體平臺是“亞洲媒體”需要加強合作的方面。

  這份調研報告給我們提供了三點啟示:

  有效提升國際傳播力和話語權是亞洲媒體的普遍共識。調研顯示,受訪的媒體高層普遍認為,作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高地,但亞洲媒體如今的傳播能力和國際話語權卻不能與之匹配。亞洲經濟一體化對亞洲媒體合作提供了多元平臺,亞洲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對亞洲媒體傳播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亞洲新活力不斷釋放的今天,亞洲媒體更應形成傳播合力,講述好亞洲故事、分享好亞洲經驗,為提升亞洲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提出方案,貢獻智慧。

  共商共建一體化的亞洲媒體合作組織是亞洲受眾的共同呼聲。超過九成的亞洲媒體高層和近八成的亞洲受眾認為開展順應時代發展和媒體變革的媒體合作緊迫而必要。亞洲媒體如何通過協同合作,在國際公共議題中維護亞洲利益,介紹好亞洲攜手發展進步的新成果,反映真實客觀的亞洲新形象,是我們媒體人的使命和責任,也是博鰲亞洲論壇媒體領袖圓桌會議創辦的初衷和一直探討的課題。

  積極開展跨文明傳播是促進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徑。亞洲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文化傳統和表達方式。亞洲多種文明共存,多種文化交融。調查結果表明,亞洲受眾對其它國家的歷史文化、民風民情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媒體應採取差異化的傳播理念、傳播方式和技術手段,合作打造多元文化産品,展現不同文化持久深厚的獨特魅力,增進亞洲人民間更深入的了解。

  今年是我第四次以會議主席和主辦方代表的身份參加會議。每一次參會我都會獲取新的信息,得到新的啟示,引發新的思考。

  可以説,過去的三年是我們學習收穫,共同成長的三年,也是亞洲媒體人凝聚共識,增進互信的三年。經過三年的對話、磋商與實踐,我們開闊了思路,消除了誤解,也達成了一些共識。2015年,與會媒體機構負責人共同簽署了《絲路倡議》,去年,來自8個國家的13家中外媒體及機構共同發起“亞洲媒體合作組織”,為亞洲媒體合作機制化邁出了重要一步。在稍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還將有其他幾家媒體機構加入到“亞洲媒體合作組織”發起成員的大家庭中來。

  在不遠的將來,一個整合媒體、政府與企業資源,促進跨國界、跨地區信息有效傳播的專業性合作組織將應運而生,為提升亞洲媒體的整體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為亞洲邁向命運共同體、謀求亞洲人民的共同福祉貢獻力量。

  過去的三年,也是新技術發展迅猛,媒體變革極為劇烈的三年。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受到顛覆性衝擊,媒介生態悄然發生變化,媒體融合發展勢在必行。如何順勢而為,應對挑戰是媒體從業者面臨的新課題。我認為,隨著5G、IPv6、區塊鏈、量子通訊等新技術的應用,世界將進入一個融合的時代,融合將成為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今社會最鮮明的特點和趨勢,可以概括為“移動互聯”,也就是全球移動、萬物互聯。在這一趨勢下,任何不能通過移動互聯網發佈的信息都可能是無效的,任何不能學會延展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媒體都可能失去未來。在這一趨勢下,我們看到的將不僅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而是更多跨界的融合産品,形成融社交、服務、信息、娛樂等於一體、全球移動的“融合媒體”。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和判斷,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按照觀念融合、品牌融合、平臺融合、用戶融合、機制融合、資本融合的思路,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開辦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臺(CIBN),拓展了數字電視頻道和互聯網電視、手機廣播電視等媒體業態,建設了中華網外文網站,打造了多語種APP和多語種社交媒體業務,此外,新型全媒體融合平臺—“中華雲”即將上線。國際臺已形成了涵蓋PC端、移動端、TV端的新興媒體方陣和廣播媒體、視頻媒體、網絡媒體、平面媒體、影視譯製和媒體産業六大業務集群。

  過去的三年,也正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合作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三年。它從中國倡議逐步轉化成世界共識,從宏偉構想逐步化為現實成果,從政府主導逐步轉為各方行動,展現出蓬勃生命力,釋放出獨特吸引力。這三年裏,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産能合作,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穿越亞、歐、非洲,串聯六十幾個國家,這既是商貿往來、互惠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文明對話之路。媒體是事件的記錄者,也是文化和友誼的傳播者。“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離不開包括與會嘉賓在內的各國媒體同仁的客觀報道和有效傳播,它為促進沿線各國民眾心手相連發揮了積極作用。

  各位來賓,

  我所在的媒體---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是中國專門從事國際傳播的國家級媒體,具有75年的歷史,使用65種語言進行國際傳播。在國際臺長期的發展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合作傳播既是媒體價值立場和視野胸懷的有效體現,也是破解媒體發展困境的關鍵途徑。2016年,自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聯合其他12家中外媒體和機構共同發起“亞洲媒體合作組織”之後,國際臺與多個國家的主流媒體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展了務實合作。

  6月18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與塞爾維亞國家廣播電視臺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

  一週後,習近平主席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與“今日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簽署新媒體領域全面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中俄雙語移動融媒體平臺客戶端。

  10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孟加拉ATN電視臺共同交換了《你好,中國》電視片許可播出協議。

  7月,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蒙古國總理扎爾格勒圖勒嘎•額爾登巴特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蒙古國家公共廣播電視臺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

  今年2月,我訪問了菲律賓、新西蘭等國,與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以及菲國家主流媒體簽署了合作協議;與新西蘭電視臺簽署了中國影視劇海外播出平臺---“中國劇場”的播出合作協議。回到北京後,新西蘭的朋友告訴我,“中國劇場”播出的電視劇真實感人,折射出中國的社會變遷,讓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生活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和更深入的了解。

  各位代表,

  雖然媒體領袖圓桌會議會期只有一天,但會議凝結的智慧、取得的成果影響深遠。它跨越了語言和國界,為媒體人的責任和擔當做出了最好的注解。習近平主席在兩年前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曾表示,“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讓我們為激發亞洲媒體新活力,提升亞洲媒體傳播力,精誠合作,凝心聚力,攜手共創亞洲媒體合作的新未來。

  謝謝大家!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