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立陶宛國家概況

2017-04-06 16:43:44|來源:外交部網站|編輯:徐雅平

  (最近更新時間:2017年2月)

  【國 名】 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面 積】 6.53萬平方公里。

  【人 口】 285萬(2017年1月)。立陶宛族佔84.2%,波蘭族佔6.6%,俄羅斯族佔5.8%。此外還有白俄羅斯、烏克蘭、猶太等民族。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多數居民懂俄語。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新教路德宗等。

  【首 都】 維爾紐斯(VILNIUS),面積401平方公里,人口54.3萬(2015年)。1月平均氣溫-4.9℃,7月平均氣溫17℃。

  【國家元首】 總統達利婭·格裏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Ė,女),2014年5月連選連任,任期5年。

  【重要節日】 國家重建日(國慶日):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國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國成立);恢復獨立日: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發表恢復獨立宣言);國家日: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國王明陶卡斯加冕)。

  【簡 況】 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接拉脫維亞,東連白俄羅斯,南鄰波蘭,西瀕波羅的海和俄羅斯加裏寧格勒州。國境線總長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氣候。最高點海拔293.6米。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19℃。

  1009年史書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85年後立陶宛與波蘭三次聯合,1387年接受天主教為國教。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1392~1430年)是立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1795年後逐步被沙俄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曾一度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宣佈獨立並建立資産階級共和國。1920年10月9日,波蘭佔領維爾紐斯和立東部地區,第二大城市考納斯成為立臨時首都。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秘密條約,立被劃入蘇聯勢力範圍,次年初蘇軍進駐立境內。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立被德國佔領。1944年蘇聯軍隊進入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並加入蘇聯。1990年3月11日,立通過恢復獨立宣言,宣佈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立獨立,9月17日立加入聯合國。2004年3月29日立加入北約,5月1日成為歐盟成員國。

  【政 治】 立陶宛政局穩定。2016年新一屆議會選舉中,由社會民主黨、勞動黨和秩序與正義黨三黨組成的前執政聯盟垮臺,農民與綠色聯盟黨贏得大選,並與社民黨聯合組成新一屆執政聯盟。立政府在推進改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但民眾對政府未能有效控制物價上漲、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向外移民現象有增無減深感不滿。

  【憲 法】 1992年10月25日經全民公決通過,11月2日生效,後多次修訂。現行憲法共15章154條。規定立陶宛是獨立的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全體人民,公民權利一律平等。立為議會制國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批准或否決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任命和解除國家領導人的職務;有權彈劾總統,但需經3/5以上議員支持。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産生,任期5年,最多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且近3年在立連續居住的立公民可競選總統。如總統病故、辭職、被彈劾或由於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務時,其職責由議長代為行使。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就重大外交問題做出決策,經議會同意任命和撤換總理,根據總理推薦任命和撤換部長。

  【議 會】 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實行一院制,共有141個席位,任期四年。凡年滿25歲、在立定居的立公民有權競選議員。其中71名議員由全國71個選區直接選出,其餘70名由進入議會的政黨産生,獲得5%以上選票的政黨和7%以上選票的政黨聯盟可進入議會,並根據各自獲得選票的比例分配議席。本屆議會于2016年10月選舉産生,主要黨團及所佔議席分別為:農民與綠色聯盟黨56席、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31席、社會民主黨17席、自由運動黨14席、波蘭人選舉運動黨8席、秩序與正義黨8席、勞動黨2席、綠黨1席、“立陶宛名單”黨1席、“反腐敗”競選聯盟1席、獨立候選人2席。現任議長維克托拉斯·普蘭茨凱蒂斯(Viktoras PRANCKIETIS),2016年10月當選。

  【政 府】 本屆政府為獨立後第17屆政府,由農民與綠色聯盟黨和社會民主黨于12月13日組成,下設14個部。總理:薩烏柳斯·斯克韋爾內利斯(Saulius SKVERNELIS)。內閣成員包括:外交部長利納斯·安塔納斯·林克維丘斯(Linas Antanas LINKEVICIUS)、環境部長凱斯圖蒂斯·納維茨卡斯(Kestutis NAVICKAS)、能源部長濟吉曼塔斯·瓦伊丘納斯(Zygimantas VAICIUNAS)、財政部長維柳斯·沙波卡(Vilius SAPOKA)、國防部長雷蒙達斯·卡羅布利斯(Raimundas KAROBLIS)、文化部長麗安娜·魯奧基特-約松(Liana Roukyte-Jonsson,女)、社會保障與勞動部長利納斯·庫庫萊蒂斯(Linas KUKURAITIS)、交通與通訊部長羅卡斯·馬休利斯(Rokas MASIULIS)、衛生部長奧雷利尤斯·韋里加(Aurelijus VERYGA)、教育與科學部長尤爾吉塔·佩特勞斯基內(Jurgita PETRAUSKIENE,女)、司法部長米爾達·瓦伊紐特(Milda VAINIUTE,女)、經濟部長明道加斯·辛克維丘斯(Mindaugas SINKEVICIUS)、內務部長埃穆蒂斯·米休納斯(Eimutis MISIUNAS)、農業部長布羅紐斯·馬爾考斯卡斯(Bronius MARKAUSKAS)

  【行政區劃】 2011年6月,立陶宛進行行政區劃改革,取消縣制,全國改為由7個城市、43個區、8個自治機構和2個療養區共60個地方行政單位構成,大小城鎮100余座。主要城市有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希奧利艾等。

  【司法機構】 憲法法院院長羅穆阿爾達斯·凱斯圖蒂斯·烏爾拜蒂斯(Romualdas Kestutis URBAITIS),2011年4月就職,任期9年。最高法院院長金塔拉斯·克裏熱維丘斯(Gintaras KRYZEVICIUS),2009年10月就職,任期9年。總檢察長埃瓦爾達斯·帕西裏斯(Evaldas PASILIS),2015年12月就職,任期5年。

  【政 黨】 截至2014年3月,立共有40余個政黨和政治組織註冊登記,主要政黨有:

  (1)農民與綠色聯盟黨(Lithuanian Peasant and Greens Union):聯合執政黨之一。2001年創建,現黨員人數4850余人。農綠黨在上屆議會中僅有“1席之地”。歷史上曾多次更名,一度影響了其政黨形象和知名度。2012年以來沿用現名。黨主席:雷蒙納斯·卡爾斯吉斯。

  (2)社會民主黨(Lithuan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聯合執政黨之一。1896年創建,1989年8月12日重建,2001年1月27日與立陶宛勞動民主黨(Lithuanian Democratic Labor Party)合併。現有黨員2.1萬餘人。主席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克維丘斯(Algirdas BUTKEVIČIUS),前總理。

  (3)勞動黨(Lithuanian Labor Party):2003年11月26日創建,2006年發生分裂,部分黨員脫黨另建公民民主黨。2011年6月,立陶宛新聯盟(New Union of Lithuania)與勞動黨合併。2013年4月,與工黨(Labor)合併。2013年10月,與基督教黨(Christian Party)合併。現有黨員2.4萬餘人。主席洛麗塔·格勞濟涅內(Loreta GRAUZINIENE,女),前議會議長。

  (4)秩序與正義黨(Order and Justice Party):2002年3月9日成立,原名自由民主黨,2006年5月13日改稱秩序與正義黨(自由民主黨),2008年3月8日該黨第八次代 表大會決定正式改稱現名,現有黨員1.3萬餘人。主席羅蘭達斯·帕克薩斯(Rolandas PAKSAS),前總統。

  (5)立陶宛波蘭人選舉運動(Electoral Action of Poles in Lithuania),在野黨(2014年8月退出執政聯盟)。1994年8月28日成立,現有成員1350余人。主席維爾德瑪·托馬舍夫斯基(Valdemar TOMASEVSKI),現任歐洲議會議員。

  (6)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原保守黨) (Homeland Union—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LITHUANIAN CONSERVATIVES”):在野黨。1993年5月1日成立。現有黨員1.4萬人。主席安德留斯·庫比留斯(Andrius KUBILIUS),前總理。

  (7)自由運動黨(Liberals Move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在野黨。2006年2月25日成立,主要由從自由中間聯盟中退出的成員組成,現有黨員4900余人。主席埃利吉尤斯·馬修利斯(Eligijus MASIULIS),前交通部長。

  (8)自由中間聯盟(Lithuanian Liberal and Centre Union):在野黨。2003年5月31日創建,由立自由者聯盟、中間聯盟和現代基督教民主聯盟三黨合併組成,現有成員4000余人。主席阿爾吉斯·恰普利卡斯(AlgisČAPLIKAS),前副議長。

  其他政黨有:勇敢之路黨(The Way of Courage)、農民黨聯盟(The Peasants Union)、綠黨(Greens Party)等。

  【重要人物】 達利婭·格裏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Ė):總統。女,1956年3月生於維爾紐斯市。1983年畢業于蘇聯列寧格勒日丹諾夫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1988年在莫斯科社會科學院完成經濟學博士論文答辯。1983-1990年在維爾紐斯高級黨校任教。1990-1991年在立陶宛經濟研究所任職。1991-1994年先後任對外經濟關係部和外交部司長。1994-1995年任駐歐盟大使兼入盟談判副代表。1996-1999年任駐美國使館公使。1999-2001年先後任財政部和外交部副部長。2001-2004年任財政部長。2004-2009年任歐盟委員會財政計劃和預算委員。2009年5月當選總統,並於7月正式就職。2014年5月連選連任總統,並於7月正式就職。未婚,無子女。維克托拉斯·普蘭茨凱蒂斯(Viktoras PRANCKIETIS):總理,生於1958年7月26日,農民與綠色聯盟黨副主席。畢業于立陶宛農業學院,獲生物醫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曾任立農業學院助教、講師。2008年出任亞歷山大·斯圖津斯基大學農學院院長。2016年任該校教授。2016年11月當選立第十二屆議會議長。薩烏柳斯·斯克維爾內利斯(Saulius SKVERNELIS):總理,生於1970年7月23日,農民與綠色聯盟黨黨員。畢業于維爾紐斯理工大學汽車專業,獲米科拉斯·羅梅瑞斯大學法學碩士。曾出任立警察總局交管局路巡隊隊長、巡警隊隊長、交管局局長。2011年出任警察總監。2014年出任內務部長。2016年11月出任政府總理。

  【經 濟】 2015年,立陶宛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實體經濟趨於改善,工業産值穩步回升,國內消費平穩增長,出口出現減少,失業率有所下降,通貨膨脹率小幅走高。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産總值:490.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6972美元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1.7%

  貨幣名稱:歐元

  匯率:1美元=0.901歐元(2015年平均匯率)

  通貨膨脹率:0.3%

  失業率:9.1%

  【資 源】 森林和水資源豐富。森林面積217.7萬公頃,覆蓋率為33.4%。有722條河流,長度超過100公里的河流有21條,最長的涅穆納斯河全長937公里,在立境內長度為475公里。立境內湖泊眾多,水域面積超過880平方公里,面積超過0.5公頃的湖泊有2834個,其中最大的德魯克夏伊湖面積4479公頃(42.2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泥炭、礦物建築材料等資源。

  【工 業】 2013年工業(不含建築業)産值716.65億立特(約合275.5億美元),同比增長0.77%,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9.9%。工業主要分為加工製造業、水電氣供應兩大部分,産值分別為627.14億立特和81.19億立特,同比分別增長1.55%和下降5.58%。2010年,工業從業人口23.81萬,佔就業總人口的17.7%。

  據立統計局統計,近幾年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8

  2009

  2010

  開採泥炭

  52.1

  54.4

  32.68

  開採石英砂

  3.8

  4.1

  6.73

  原油

  12.8

  11.5

  11.5

  木纖維板(萬平方米)

  3130

  2070

  2820

  造紙

  11.97

  8.66

  11.31

  水泥

  110

  60

  80

  電視機(萬台)

  37.67

  42.05

  41.65

  亞麻纖維

  0.55

  0.25

  0.48

  套裝(萬套)

  20.5

  25.5

  30.2

  布匹(萬平方米)

  2760

  1310

  2950

  發電量(億千瓦時)

  131

  142

  46

  【農 業】 2016年農産品産值24.73億歐元,同比減少8.9%,産量同比下降2.9%。其中,穀物産值下降16%,畜牧産值下降4.2%。穀物産量下降8%,産值下降0.7%。

  【服務業】 服務業是立陶宛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服務業産值144.5億歐元,同比增長6.7%。其中交通運輸業76.5億歐元,酒店服務業1.74億立特,其他服務業75.96億歐元,同比分別增長5.9%、3%和7.7%。2014年,服務業從業人口43.9萬人,佔就業總人口的33.2%。

  【旅遊業】 2014年,立陶宛賓館、旅店、療養院等旅遊機構共接待境內外遊客202.2萬人次,其中外國遊客118.3萬人次,佔58.5%,主要來自俄羅斯、波蘭、德國和拉脫維亞等國。2014年,立公民赴國外旅遊8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主要目的國為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拉脫維亞。截至2014年底,立共有各類賓館、酒店等1400家,客房24251間。主要旅遊景點:維爾紐斯老城、特拉蓋古堡、凱爾納維遺址、尼達沙丘、帕蘭加、希奧利艾十字架山、德魯斯基寧蓋等。

  【交通運輸】 交通體系完備,鐵路網與歐洲及獨聯體國家連成一體,可直接或轉車前往有關國家;公路網發達,有E28、E67、E77、E85、E262、E272等6條歐洲公路幹線經過;克萊佩達港是立最大海港,與世界200多個港口通航。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

  2014年,立全年貨運總量為1.27億噸,較上年增長3.3%。客運總量為4.26億人次,較上年增長3.6%。

  主要國際機場:維爾紐斯機場、考納斯機場、帕蘭加機場。

  【財政金融】 立陶宛中央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月,立黃金外匯儲備200億立特(57.92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

  立陶宛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立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共計75.72億歐元,超過財政預算2.37億歐元,相當於預算的3.2%。其中增值稅收入低於預算1%,消費稅超出預算2.5%,企業所得稅超出8.3%,個人所得稅超出4.8%.

  截至2013年12月,立國家債務(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社會保障基金債務)總額469.68億立特(約合180.6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39.4%,其中國內債務142.03億立特,同比增加28.51億立特,國外債務327.65億立特,同比減少24.6億立特。同期,政府長期債務440.91億立特(約合169.5億美元),佔93.9%,短期債務28.76億立特(約11.06億美元),佔6.1%。近年國家預算收支狀況如下(單位:億立特):

 

  2009

  2010

  2011

  收入

  207.090

  323.188

  306.95

  支出

  245.929

  390.577

  339.57

  差額

  -38.839

  -67.369

  -32.62

  截至2013年,立共有7家註冊商業銀行、9家外國銀行分行和2家外國銀行代表處,外國資本超過80%。此外還有立中央信用社及其他67家信用社,另有174家歐盟國家銀行雖在立無代表機構,但可處理跨國業務。

  【對外貿易】 據立陶宛統計局(非官方組織)數據顯示,2016年進出口總額為475億歐元,其中出口總額225億歐元,同比下降1.6%,進口總額250億歐元,同比下降1.6%。

  主要出口商品為礦産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木材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礦産品、機電設備、電氣設備、化工産品、蔬菜及水果等。近幾年進出口貿易額如下(單位:億歐元):

 

  2014

  2015

  2016

  出口額

  244

  231

  225

  進口額

  265

  254

  250

  差額

  -21

  -23

  -25

  2013年,立對歐盟國家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5.5%,對獨聯體國家佔31.6%,其中對俄羅斯出口占19.8%;立自歐盟國家進口占進口總額的60.3%,獨聯體國家佔32.6%,其中從俄羅斯進口占28.1%。

  【外國資本】 截至2013年底,立陶宛累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428億立特(約合164.6億美元),較上年增加3.88%,人均累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4532立特(約5587美元)。主要投資國及所佔份額依次為:瑞典23.7%,波蘭10.1%,德國10.1%,丹麥8.7%和挪威6.2%。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産、批發零售、機動車和摩托車維修、信息通訊等領域。

  【對外投資】 截至2013年底,立陶宛累計對外直接投資72億立特(約合27.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95%。對外投資總額中85.5%投向歐盟國家,11%投向獨聯體國家。主要投資對象國及所佔份額依次為:荷蘭24.3%,愛沙尼亞14%,拉脫維亞14%,塞浦路斯12.6%,波蘭11.1%。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教學、科研和技術活動、製造業、批發零售、機動車和摩托車修理、金融保險業。

  【人民生活】 2013年,立陶宛平均月收入2230立特(約合857.4美元),較上年增長5%。最低工資標準1000立特(約合384.5美元)。2013年立失業率為11.8%,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總就業人口為129.28萬,失業人口為21.1萬人。2014年2月,立註冊失業人口21.09萬人,環比增長3.6%,同比減少7.6%。失業率11.5%,環比提高0.4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2013年立陶宛根據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計算的年均通脹率為1.2%,比2012年降低2個百分點,低於2013年歐盟平均水準(基於臨時數據)0.3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1%。

  【軍 事】1992年11月19日組建軍隊,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立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家國防委員會是協助總統處理國防事務的決策機構,由總統、議長、總理、國防部長和三軍司令組成。現階段實行行政領導與作戰指揮相分離的軍政、軍令雙軌領導體制,即由國防部文職人員控制軍隊,由三軍司令及其領導的國防參謀部指揮部隊執行各種作戰訓練任務。現任國防部長尤奧扎斯·奧萊卡斯(Juozas OLEKAS),三軍司令阿爾維達斯·波丘斯(Arvydas POČIUS)中將。立國家安全政策是公開、透明和非對抗性的,認為目前國家安全未受到任何直接軍事威脅,不視任何國家為敵人。2011年,立軍共有1.6萬餘人,編為陸軍、空軍、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後勤保障部隊、軍事教育訓練機構和部隊等,其中陸軍約6000余人,空軍約1000余人,海軍約600余人,還有8000余名預備役人員。目前,立軍在阿富汗等地派駐200余人參與北約軍事行動及協助當地重建工作。

  2016年度國防預算5.75億歐元,約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1.48%。

  【文化教育】 教育管理機構主要是教育和科學部、議會教科文委員會和國家科學委員會。重大教育問題由議會或政府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協商決定。採取10年基礎教育制度,即初等小學(1~4年級)、基礎中學(5~10年級)。基礎中學畢業後,學生可選擇進入高級中學(2年)、職業學校(3~4年)、音樂學院(6年)或職業教育中心。高級中學畢業後可進入高校進行為期4~5年的本科學習。此外,立還設立強化高中(通常為私立中學)(4年)、特殊教育學校(為殘疾兒童而設)和青年學校等。

  2012~2013學年,立共有各類學校1242所,註冊學生總數為373900人。全國共有大學23所,在校大學生113800名,教師9809人。主要高等院校有:維爾紐斯大學、維爾紐斯師範大學、蓋迪米納斯理工大學、考納斯維陶塔斯大學、考納斯理工大學、考納斯醫學院和立陶宛軍事學院等。維爾紐斯大學創建於1579年,是立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也是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現有學生2.2萬名。

  【新聞出版】 2011年,立定期出版558種雜誌和期刊,年發行總量6170萬份;報紙262種,發行量1.76億份。主要報刊有:《立陶宛晨報》、《共和國報》、《晚間消息報》、《商業新聞》、《考納斯日報》、《西部快報》、《人物雜誌》等。

  主要通訊社有:立陶宛通訊社(ELTA)、波羅的海通訊社(BNS)等,均為私營通訊社。

  主要電視臺有:國家電視臺——立陶宛電視臺(LTV)、自由獨立頻道(LNK)、“TV-3”電視臺、“TV-4”電視臺等。

  主要電臺有:國家電臺——立陶宛電臺、“M-1”電臺、“中央電臺”、“自由之波”電臺、俄語電臺“俄羅斯廣播”、波蘭語電臺“ZNAD WILII”等。

  【對外關係】 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奉行務實的對外政策,重視睦鄰友好合作,努力擴大在波羅的海地區乃至歐盟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已先後加入6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大力發展與烏克蘭、摩爾多瓦、外高加索和巴爾幹地區國家的關係,支持其加入歐盟和北約。2007年12月21日,立正式成為申根協議成員國。截至2013年12月,立陶宛建交國總數為174個。2011年,立任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輪值主席國,積極推動該組織在應對跨國威脅、維護地區安全、發展與地中海國家關係等方面的合作。2012年擔任波羅的海與北歐八國區域合作機制協調員。2013年下半年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將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推進能源安全與“東部夥伴關係”作為主要任務。2013年10月,當選2014-2015年度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同中國的關係】 1991年9月14日中立兩國建立外交關係。2012年,中立關係發展順利,各領域合作日益深化。4月,溫家寶總理在波蘭華沙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庫比留斯。5月,立陶宛議會副議長塔馬紹斯卡斯率立中議員小組訪華。9月,立陶宛總理庫比留斯來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2年新領軍者年會,溫家寶總理會見。立經濟部長日留斯來華出席第16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並訪問山東省。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張建南訪立。10月,商務部副部長陳健訪立。2013年中立關係續有發展。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2014年8月,立總統格裏包斯凱特、總理布特克維丘斯、議長格勞濟涅內、外長林克維丘斯分別就雲南魯甸地震向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和王毅外長致慰問信。12月,李克強總理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總理布特克維丘斯。2015年2月,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公開辯論會期間會見立外長林克維丘斯。6月,張高麗副總理訪立,分別同立陶宛總統格裏包斯凱特、總理布特克維丘斯會見、會談。11月,李克強總理在蘇州會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2016年6月,楊晶國務委員訪立,同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會談。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雙邊貿易額14.5億美元,同比增長7.7%,其中中方出口12.9億美元,同比增長6.6%,進口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9%。

  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魏瑞興。館址:維爾紐斯市阿爾吉爾多大街36號(Algirdo g.36,LT-03218 Vilnius,Lithuania)。電話:(3705)2162861;領事部電話:2162972;傳真:2162682。網址:www.chinaembassy.lt 。經商處地址:維爾紐斯市布林捷街34號(Blindžių g.34,LT-08110 Vilnius,Lithuania)。電話:(3705)2722375;傳真:2722161。網址:http://lt.mofcom.gov.cn。

  立陶宛駐華大使:伊娜·瑪邱羅尼塔(Ina Marciulionyte,女)。館址:北京市朝陽區霄雲路18號京潤水上花園B區30號,郵遞區號:100016。電話:(010)84518520;傳真:(010)84514442。

  【同美國的關係】 1991年9月6日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立獨立以來,一直與美保持密切關係,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場,積極參與美領導的軍事行動。與北約互動頻繁。2013年8月,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總統集體訪美,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並就加強戰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網絡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經貿合作交換意見。2014年3月,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立陶宛,與立總統格裏包斯凱特會見並討論烏克蘭局勢。2015年2月,立總統格裏包斯凱特在慕尼黑安全峰會期間會見美國副總統拜登。3月,立外長林克維丘斯訪美。

  【同俄羅斯的關係】 1991年10月9日與俄羅斯建立外交關係。受歷史和現實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立俄關係發展緩慢,高層往來不多。2014年,受烏克蘭危機影響,立俄關係有所惡化。

  【同波羅的海鄰國的關係】 立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在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等眾多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傳統聯繫,三國之間除設有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部長級定期會晤機制外,還建立了波羅的海大會、波海地區國家經濟論壇、三國首都會議機制等。2014年,三國繼續保持各級別、各領域的頻繁互訪和密切交往。此外,三國還就推動建立波海三國統一能源市場、修建波海聯合鐵路等問題上取得一定進展。

  【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2015年,立陶宛總統格裏包斯凱特訪問烏克蘭。立總理布特克維丘斯訪問阿曼、哈薩克斯坦、以色列等國。立議長格勞濟涅內訪問烏克蘭。立外長林克維丘斯訪問巴西、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匈牙利總統阿戴爾等訪立。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