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這位當代“愚公”在懸崖峭壁上鑿出7千米水渠,現實比神話傳説更震撼!

2017-04-19 18:53:10|來源:中國日報網|編輯:韓基韜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聽到大,有人敬佩愚公的執著,也有人嘲笑愚公本“愚”。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講一位當代“愚公”黃大發的故事。

  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有一個叫團結村的村子。這裡的草王壩如今有著730畝稻田,有條件的村民還搞起了養殖,家家戶戶每天都能吃到白米飯。

  

  乍一看,這似乎沒什麼值得驚嘆的。

  但大家可知道,這裡曾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

  從“過年才有米湯喝”到天天吃上大米飯,如此巨大轉變的背後,是當代“愚公”黃大發領全村人民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水渠的感人故事。

  

  近日,中國日報外籍記者艾瑞克(Erik Nilsson)走進大山,走入團結村草王壩,揭開當代“愚公”的神秘面紗。

  

  團結村距正仡佬族鄉政府約30公里,屬高山峽谷地貌。由於嚴重的石漠化,這裡曾經嚴重缺水。

  1995年前,草王壩1000多口的用水都依賴著唯一的一口“井”。説是井,卻也算不上井——土坑裏慢慢向外滲水,接滿一桶水常要等上一個小時之久。

  

  村民在接受採訪時説:

  以前我們這有二三十戶吃這個水井,大家起得早就在這等,如果我來早了我就提上了,他來遲了看到井裏沒有了,就想要半桶,還要爭得打架。

  

  這口“井”僅僅能夠維持全村人的生命,要説澆地,那就是奢望了。

  從前的草王壩曾有330平方米的稻田,由於長期缺水,乾季時,土地的裂縫能有一腳寬。

  其實,這裡並不是真的沒有水。

  

  附近的大山溝裏有一條清澈的小溪,但在懸崖峭壁間修渠引水實在是一項艱難的工程,草王壩村民世代只能“望崖興嘆”。

  若要修渠引水,需要繞過三座大山,經過數百米長的懸崖峭壁。過去的草王壩,由於水源的匱乏,全村沒有一株水稻。

  

  而現在,草王壩的家家戶戶不僅不愁生活用水,大米飯也是想吃就吃。這一切,都源於他們口中的“黃支書”。

  這位“黃支書”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讓我們跟上艾瑞克的步伐,一起探尋。

  擼起袖子,開山引渠

  

  黃大發是團結村草王壩的老支書,1959年,23歲的黃大發決定帶領村民修一條水渠徹底改變村子用水困難的問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