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激情,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

2017-06-03 14:35:2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濤

  天黑後,溫度驟降至零攝氏度以下。點起火,帳篷內變得亮堂溫暖。

  從西藏拉薩坐車一路攀升到海拔4500多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一半高度時,法制日報社記者李豪來到當雄縣烏瑪塘鄉郝如村。他顧不上休息,伴著頭腦脹痛的高原反應,進貧困戶家採訪,傾聽群眾擺脫貧困的奮鬥心聲,感受世界屋脊的時代脈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世代貧困的山鄉,正發生滄桑巨變。

  全國新聞媒體130名記者,用一個月的時間紮根全國22個省(區、市)110個貧瘠鄉村,與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群眾一同生活、一起勞動、一起見證。他們參與並記錄著波瀾壯闊的“中國式反貧困”行動,激情澎湃,用心用情譜寫脫貧攻堅的時代篇章。

  投身其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肩負崇高使命紮根脫貧攻堅一線

  “從茅草房到瓦房,再到大平房。”在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鴨坡村蹲點的工人日報社記者楊召奎記錄了當地村民王萬啟等家庭在政府幫扶下住房變遷的故事。

  村民們感嘆“這些政策就好像專門為我們設計的一樣”。這也讓駐村一個月的楊召奎深信:“精準扶貧”找準了病症,開對了藥方。黨和政府對貧困群眾的唸唸不忘,在貧困群眾那裏必有迴響。

  “言必信,行必果。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歲月如歌,初心不忘。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黨的重要使命和歷史責任。

  國家的偉大,在於成就逐夢傳奇;記者的榮光,在於記錄時代變遷。“五一”節假日前夕,參與蹲點的記者啟程,奔赴脫貧攻堅一線。

  他們深感,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此行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履行使命責任捕捉打動人心的故事,發出帶著泥土芬芳的新聞報道,為脫貧攻堅戰助力加油。

  新華社記者在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脫貧攻堅蹲點,見證親歷這些“孕育新中國”的紅土地,正以一往無前的勇氣開啟脫貧攻堅新征程。

  一個月以來,各媒體大量“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在田間地頭孕育。一篇篇報道,既有奮鬥,也有期盼:

  在湖南的光明日報社記者唐湘岳《粽子的別樣味道》寫出貧困村百姓的幸福和期盼;在雲南的新華社音視頻部記者許楊一路隨行,拍攝製作《背80斤山貨爬6小時山路 怒江趕集小夥:期盼有條公路》;在新疆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張孝成隨幹部入戶走訪,播發《駐村現場報道:你聽群眾心聲 群眾聽黨聲音》……

  當記者們親歷了河北、貴州等地百姓從山窩裏的老屋搬進樓房,吉林、湖南等地辦合作社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重慶、安徽等地的“致富路”讓百姓生活好起來……紛紛感嘆:如期脫貧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既做調查研究、採訪報道,也要與困難群眾結對子,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這是駐村調研活動的初衷,也是黨的新聞工作者的使命。

  很多駐點記者除了采寫報道,還幫助村民翻地除草、修房壘廁、上課支教;借助媒體平臺發佈醫療救助、産品銷售等信息,解決村民實際困難。

  山西省汾西縣永安鎮太陽山村村民李根旺計劃養藍孔雀,但“市裏縣裏都沒遇過這個情況,手續不知道咋辦”。在此蹲點的農民日報社記者吳晉斌立即和山西省林業廳相關部門聯繫,幫忙解決特種養殖手續辦理問題。

  記者們表示,見證110個村莊貧困群眾的奮鬥,深切感受到基層困難群眾的艱辛。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決戰,為堅決打贏這場硬仗付出更多努力、作出更大貢獻。

  感同身受,融入群眾聆聽大地心跳

  ——賦予中國故事更蓬勃生動的傳播力

  5月1日,車子駛抵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上灘村。打開車門的瞬間,清新冷冽的雪花撲面而來,經濟日報社記者吉蕾蕾感覺自己從夏天一下子穿越到冬季。

  這裡平均海拔3100米。吃農家飯,睡大土炕,村民們把吉蕾蕾當“親戚”。

  蹲點採訪條件艱苦,很多記者都遇到大風大雪、無網缺水、山高路遠、語言不通等困難。“屋內停電窗外飄雪”“入村第一天遭遇停電”,蹲點記者在微信朋友圈裏曬出自己的經歷。

  各地駐村記者大多吃住在村民家,村民們也把奮鬥的苦惱、無奈與這些記者“親戚”交流分享。

  人民日報社總編室編輯曹怡晴在前往重慶市開州區滿月鄉雙坪村駐點時,經過了一段膽戰心驚的“天路”,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外側是萬丈深淵。聽聽當時築路人的故事,走走曾經的“沒路可走時的路”讓她深感震撼。曹怡晴説,不論報道的形式如何變化,“好新聞需要用雙腳去探索,用一顆真心去觸碰另一顆真心。”

  現代快報社記者王冬艷來到四川綿陽平武縣南壩鎮洪溪村蹲點的第一天,就去蜂園採訪蜂農的脫貧故事,為了近距離拍攝蜂箱裏的蜜蜂,被蜇了滿手的包。這滿手被蜇的包,換來了她報道的“村支書的脫貧經”。

  記者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聆聽大地心跳,為人民抒寫,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用生動的筆觸、鮮活的鏡頭全方位呈現脫貧攻堅的歷史進程:

  澎湃新聞記者邵克和張呈君在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體味著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讓我們更好地寫出優秀感人的作品”;新華社記者王作葵在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岔山村,寫下了與村民一起勞作的所見所思,“村民的樸素和熱情讓我們格外感動”;中國新聞社貴州分社記者劉鵬,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長岩村深入挖掘當地把茶産業和旅遊業融為一體的發展特色,將昔日“空殼村”村民變身“上班族”的生動故事講述給世人……

  在田間地頭、廣袤鄉野,駐村調研記者筆下的中國故事有了更加蓬勃生動的傳播力。

  寧夏鹽池馮記溝鄉馬兒莊村是革命老區。生態治理前,風沙肆虐,沙堆一晚上就能蓋過村院2米左右的圍墻。如今,經過防沙治理、退耕還林等,這裡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美麗的村莊。

  “想讓更多人看到自己曾經看不到的世界,想讓更多人理解自己曾經不理解的事情。”看到村裏巨大的變化,通過與當地幹部群眾深入交流,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阿拉伯語部助理翻譯呂謀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在重慶奉節陽壩村蹲點的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石雲松,連續幾個星期都跟著當地的工作隊翻山頭找泉水,為村民解決吃水難問題,最終找到泉水,修建了200立方米的蓄水池。當地一名幹部説:“我們現在這麼做,實際上是在還以前欠老百姓的債。”一句話,讓石雲松對基層幹部樸素實幹的作風刻骨難忘。

  蹲點記者真正融入群眾生活中,在貧瘠的鄉村,翻高山走亂石路,與基層幹部共同奔走。新華社記者在貴州與“挂”在山坡上的村民一起勞作,陪孩子踩著亂石路上學,撰寫的報道《在石頭上飛舞的人》,感動了無數網民……

  面對來蹲點的中國國際電視臺新媒體記者周金璽和金子雄,湖南省宜章縣黃沙鎮一位幹部説:“這種同吃同住同勞動的調研方式非常好,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地了解基層的扶貧工作是怎樣開展的。”

  多家中央媒體負責人表示,此次駐村調研形成的作品有分量、接地氣、有故事、很精彩。這次採訪既挖到新聞富礦,又鍛鍊記者隊伍,是“走轉改”的深化和拓展。

  催人奮進,吹響脫貧攻堅總攻號角

  ——激蕩起中華兒女投身反貧困偉業的正能量

  130名駐村調研記者,記錄下脫貧攻堅一線最真實、最鮮活的樣本;記錄下過去五年來,貧困地區駐村幫扶幹部的奉獻、貧困群眾的奮鬥、致富“能人”的發展歷程……他們的樂觀、對脫貧致富的渴望,他們身上的那股衝勁,震撼人心、催人奮進。

  《從白富美到黑富美——駐村第一書記是這樣煉成的》,是中國婦女報社記者徐旭和同事合作的新媒體報道。她在廣西南寧邕寧區百濟鎮新平村蹲點,報道中駐村第一書記楊修凱的經歷,得到大量轉發評論,網友紛紛為“黑富美”書記點讚。

  “真實才能獲得讀者共鳴,才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徐旭認為,“用腳還原,用筆記錄,使這篇報道成為同類題材中的‘爆款’。”

  自5月18日起,各媒體統一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連續推出系列重點報道,掀起熱潮,形成聲勢,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宣傳開好局、起好頭。

  很多網友被基層群眾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激勵。一位廣東深圳網友説:“村民們面朝大山,生活依然充滿希望,為他們加油。”

  人民日報評論版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手記”欄目,所有駐村記者都可以投稿講述身邊的故事;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發《經濟信息聯播》《第一時間》,讓所有駐村記者反映所駐村的需求和呼聲。

  許多人看到報道後,積極參與直播活動、互動討論。脫貧的成功經驗被報道後,得以廣泛傳播;困難家庭的故事打動人心,政府和企業等表示要想辦法幫扶資助……

  一名基層幹部看到報道後表示,中央媒體記者們的妙筆,讓很多默默無聞的貧困地區受到關注,更讓這些地方奮力脫貧的幹事創業精神和幹部群眾面貌得到了極大的展示,讓有些地區找到了出路,有些人覓得了商機。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回龍鎮塘山村山大溝深石頭多,當地幹部、村民為脫貧付出的努力,深深震撼了蹲點的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記者袁貽辰,他的《追趕時代的折返跑》等報道,記錄“脫貧攻堅戰裏最鼓舞人的力量,和脫貧攻堅時代命題下最鮮活的注腳”。

  “希望通過報道為村裏帶來一次小小的發展機遇。”袁貽辰由衷地説,“想留住這些故事,作為未來的一面鏡子、時代的一個橫截面,讓這些火花四溢的瞬間被新聞紙留下。”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李亞紅、羅爭光、高亢)

  (原標題:激情,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