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迪慶】千年古藏手工藝 煥發時代新生機——尼西黑陶傳承人的故事

2017-06-16 11:07:3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郭軍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尚禹):陶瓷,是勤勞的中國人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可以説是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符號之一。可您聽説過黑陶嗎?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尼西鄉的湯堆村,是一個以盛産手工黑陶而聞名的村子。靠著黑陶,當地村民不僅傳承了一些瀕臨失傳的藏族文明,更打開了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從香格里拉西北沿214國道一路驅車往北,穿過高山深澗,我們來到了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海拔三千米的雲南尼西鄉湯堆村。這個藏族村莊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當地民間的制陶工藝已世代相傳了兩千多年。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尼西黑陶第七代傳承人郭軍華的家。

圖片默認標題

郭軍華

  郭軍華,藏文名叫當珍批初。從小跟著父親學習製作黑陶,到現在,已經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了。郭軍華介紹説,他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尼西。依託這裡獨特的礦物質土壤和環境,黑陶成為了尼西的特産,獨一無二。而能把黑陶製作成為一件既能日常使用的炊具,又能當做工藝品和裝飾品,尼西製作的工藝流程也是不可複製的。因為首先在原料的選擇上,尼西就有獨特的優勢。郭軍華説:“採土是要採那個三種的原料:紅黏土,還有一種叫風化石,還有一種是石英石,搭配起來,曬乾以後還要去衝、打。那麼這個陶土好的一點是含鐵和錫,這兩種在原料裏是最好的。外面的人,福建啊、景德鎮的人,他們從這邊帶了一些土可能去化驗過,化驗之後(發現)可能在成型和做産品方面很好,所以他們想把這個山搬到福建和景德鎮。我們村也開了一個大會,開會後大家也覺得這是一個寶。”

  採訪中我們了解到,光是選原料就是一件“麻煩事”,有時候甚至要選上一整天。再加上原料加工、捏塑成型,到最後的燒結打磨,由於還沒有機械化生産,要做一件完美的黑陶作品,靠純手工製作至少要耗費一週的時間。所以,對於製作黑陶的藝人來説,耐心和執著就更顯重要。但即便如此,當初只有6歲的郭軍華,在爸爸的強烈要求下,還是學起了這門手工技藝。郭軍華説:“開始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也不知道這(黑陶)是什麼。爸爸就非要讓我做這個,為了傳承。不是很想學。真的也不知道,六七歲的時候,就在爸爸旁邊坐著玩,有時候星期六、星期日不用上學嘛,他就讓我做這個。”

圖片默認標題

黑陶

  從小被抱有很大希望的郭軍華似乎並不想按照父親的指示繼承這項技藝,但是在嚴格的家庭管教下,這種反抗變成了順從。同時他心裏也明白,只要他學會黑陶,就可以拿出去換糧食。就這樣,到十五六歲的時候,郭軍華就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各種製作黑陶的工序。

  上世紀90年代,搭乘著改革開放這趟通往春天的列車,二十六歲的郭軍華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讓黑陶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一次次在村子裏看見有外國人來參觀黑陶製作,讓他開始對大山外面的世界産生了好奇。帶著這份好奇,他揣上了四個黑陶,搭上了從昆明開往上海的列車。用他的話説,這次去上海,一是去見世面,二是給黑陶尋找出路:“當時已經在家裏做的很乏了,坐不住了,所以我就出去了一次。那個時候我就這麼説啊,在我們這賣兩塊四毛錢,所以呢,我順便也帶著這些産品,想去上海這些大地方找找市場。”

圖片默認標題

黑陶

  然而,初次上海之行並不順利。郭軍華把從家裏帶來的四件黑陶作品在上海的外灘擺了一個小攤兒,沒想到第一天就被保安轟走了。第二天,不甘心的他又出現在了上海的外灘,這一次,幾個外國人,以每個八十元人民幣的價格買走了他所有的作品,並向他詳細打探了這些黑陶的文化背景和由來,鼓勵他繼續把這份珍貴的文化傳承下去。從那之後,郭軍華意識到,只要作品品質精緻、有特點,總會有市場。回家之後,他才開始真正潛下心,仔細鑽研如何製作出一個能代表藏族文化特點的精緻黑陶。而這一研究,他就從一個年輕小夥,幹到了不惑之年。郭軍華説:“我希望在十年以後,每家每戶都去參與做陶藝這一塊兒。陶藝不僅僅是光做一個炊具啊,陶藝真的有很多種類,它可以做藝術品,但是在文化中我們一直在保持,一直在傳承,文化的根是留住了,希望在十年以後,像這些年輕人、大學生啊,以他們的思路和想法,慢慢的把它做成既是藝術品,又是傳統的炊具。希望把這個做得更精更細,一定要把這個傳承下去。”

圖片默認標題

拉茸肖巴

  近年來香格里拉旅遊業逐漸興起,尼西黑陶逐漸走出雲南。但當地黑陶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的生産模式為主,從事陶藝的村民收入普遍較低。為了幫村民打開銷路,保護和傳承黑陶技藝,郭軍華創建了自己的公司,聘請資深陶藝師負責製作工藝的研發和創新,並對當地村民不限量招收學徒進行培訓,以帶領湯堆村村民致富為己任,近幾年效果顯著。2008年,尼西黑陶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現在,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每年都會給陶藝師一定的補助,並組織他們外出考察交流。

  郭軍華告訴我們,現如今的黑陶也許已經失去了當初“換糧食”的作用,但不變的是要繼續把藏族獨特的文化符號在黑陶上雕刻出來,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藏民族記憶。郭軍華剛剛大學畢業的兒子拉茸肖巴對我們説,他的名字在藏語中的意思是“未來的智慧”,他希望自己用大學所學,給尼西黑陶賦予更多“未來的智慧”。他説:“現在我們尼西土陶有一點名氣了,最主要的是把産品真的給做好,確實宣傳的話慢慢會起來,把自己做好了。做傳統的産品,跟現代生活肯定要接軌上,不能説做傳統産品跟時代脫軌,那是不可能,我們有這個想法,最主要就是能在網上(售賣),要在網上賣,必須要把産品做好,産品不做好,在網上賣是不行的。”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