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 三個關鍵詞,看懂習主席再訪德國的深意!

2017-07-06 14:30: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德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7月4日至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德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此訪行程滿,活動多,既有與德國政要的正式會談會見,也有出席柏林動物園大熊貓館開館儀式、觀看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等相對輕鬆的安排。

  關心中德關係的人想必都記得:三年前,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身份首訪德國時,一個重要成果是中德關係提升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雙邊交往由此上了一個新臺階。三年過去了,習主席再訪德國,傳遞出哪些信息?如何進一步充實中德關係的內涵?筆者以為,關鍵在於把握以下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頂層設計

  今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雖然雙邊關係在過去發生過波折,但雙方領導人一直用務實的態度來處理問題,所以關係日益成熟穩健,特別是2014年中德關係提升至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後,對話合作機制幾乎覆蓋了兩國交往的所有領域,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並對中歐關係發展起到了引領和穩定的作用。

  如果説過去45年,中德用實際行動講述了一個關於國家交往的“成功故事”的話,那麼未來45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這個“故事”如何講下去,是需要進行頂層設計與藍圖規劃的。為此,習主席在德國媒體上發表文章指出,這次訪德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同德國領導人就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機遇、更好統籌推進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深入交換意見,推動中德關係在高水準上得到更大發展。”

  從習主席與德國總統、總理的會談來看,雙方就推動中德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達成共識。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建議”,涉及提升政治互信、開展戰略性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加強多邊協調,則為落實共識提供了一個清晰的“中國方案”。極具匠心的頂層設計,保障了中德關係的大船無論遇到什麼風浪,都不會偏離主航道。

  第二個關鍵詞:戰略對接

  當今,人類正處於新一輪産業變革的風口,各國都聚焦智慧製造,以此引領新一輪産業革命浪潮,搶佔未來發展的先機。中德兩國也敏銳地感知並抓住機遇,各自提出了發展戰略。而推動“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的“工業4.0”戰略對接,則可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達到“1+1>2”的效果。

  對於這一點,習主席不論是在德國媒體上發表文章,還是在與德國總統總理會談時,都著重加以強調,希望釋放兩國製造業優勢同互聯網結合的巨大創新潛力,推動兩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更多的務實合作,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事實上,“中國造”與“德國造”進行對接有著天然的基礎。中國市場潛力大、人力資源豐富、資金充沛、經濟增長前景看好;德國技術先進、工匠精神嚴謹,創新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可謂是對接合作的“黃金搭檔”。從共建佛山機器人學院,到博世與萬和聯手共同開拓全球熱水器市場,中德已經在項目對接方面邁開了步伐。未來,中德應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深化在科技、外空、海洋、極地、網絡、航空航天、金融等領域合作,推動經貿合作的提速與升級,夯實這一中德關係的“壓艙石”。

  第三個關鍵詞:多邊協調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面臨調整與變革,不穩定與不確定性增多。大浪淘沙,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並不會因為一些波折而發生逆轉。

  對於這樣的發展大勢,中德有著共同的認知,因此都支持自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反對保護主義,都支持多邊主義、堅持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都倡導全球經濟治理、推進新産業革命……這些共同語言,決定了中德作為亞歐大陸兩支重要的穩定性力量,不僅有牢固的合作基礎,也有能力和責任在多邊平臺上進行協調配合,推動中歐關係前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習主席在這次訪德時強調“中德雙方要加強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亞投行等國際組織和機構中的相互協作和配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意正在於此。

  很快,二十國集團(G20)漢堡峰會要召開了。作為杭州峰會的主辦方與本屆峰會的東道主,中德兩國在這個平臺上肯定有不少共同關心的話題要交流。相信習主席此次訪德,雙方所做的頂層設計與規劃藍圖,將推動中德在新起點上抓住新機遇,給各自的未來和世界的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文/盛玉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