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貴州惠水縣易地扶貧"五個三" 政策讓搬遷戶過上安穩日子

2017-07-14 16:15:2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覺眠):貴州惠水縣位於連片石漠化貧困地區,近年來當地開展的易地扶貧取得明顯成效,由於當地政府在搬遷後安置工作上集中發力,使得搬遷出來的百姓在新家園裏過上了安穩日子。

  “貴州多山,條件比較惡劣,在山裏的公共設施和生産生活設施比較落後,在當地解決他們的貧困問題是比較難的,所以就把他們搬出來。”惠水縣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副局長劉合奎介紹説,從2015年開始,惠水縣政府就開始將貧困地區的居民陸續遷出,為他們在縣城附近修建了住房,每家每戶得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樓房住宅,還配有簡單的傢具。但是山裏的移民們搬遷出來不是易地扶貧工作的結束,而是工作的真正開始,為了解決移民們“搬出來”怎麼辦的問題,惠水縣科學統籌資源,積極創新,形成了“盤活三地,銜接三保,統籌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的“五個三”機制,為搬遷出的百姓解決好生活保障。 

  “盤活三地”的目的是幫助搬遷移民增收,搬遷戶可以享受土地的租金以及原有的惠農補貼,將流轉土地統一進行外包流轉,開發經營和生態修復。“銜接三保”指的是整合各方資源,銜接好搬遷戶的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險的銜接工作。在“統籌三就”中指的是解決好就業、就學和就醫問題,將搬遷戶中的青壯年安排到附近的傢具城上班,老年人安排了符合自身情況的輕鬆工作,並且新建移民子女學校,滿足就地入學的需求,在移民小區內設有醫療服務站,建立醫療精準扶貧救助檔案。“建好三所”指的是建立便民超市等經營性場所,搬遷戶可憑卡享受常年購物九折優惠,為了使搬遷戶還可以種地,在安置小區附近設有微田園,住戶可以搞綠色種植,貼補家用,在社區有一站式服務的社區服務站,高效快捷。“用活三制”建立助民管理機制,堅持集體經營,社會管理和群眾動員的方式讓搬遷戶在新社區找到歸屬感。

  為了解決移民們的生活問題,從安置點的選址就要從他們以後的就業出發。惠水縣將從大山裏搬遷出來的移民安置在距縣城12公里的經濟開發區核心地帶,交通便利,安置點周圍有企業300多家,就業崗位較多,讓移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劉合奎介紹説:“我們有個傢具産業城,産業城解決我們就業是比較多的。傢具城需要搬運工、木工。傢具城解決移民就業比較多,也是比較實在的。”

  縣政府先對移民的年齡和勞動能力做出登記,然後對企業用工的情況做調查,在調查後對移民開展精準職業培訓,培訓項目包括電工、焊工、電腦使用、烹飪和家政服務,對於吸收移民就業的企業政府給予現金獎勵和貸款優惠,並且設置了公益性崗位,把相對輕鬆的工作安排給年紀較大的人:“年紀比較大的人主要是從事公益性崗位,包括社區保安保潔,做一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農村來的老年人,雖然年紀大,但身體比較好,勤勞,想要工作,所以我們安排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還有不少農村的老人對土地十分依戀,到了城市還是希望有農耕的生活,為此,政府為移民準備了微田園,讓他們種些蔬菜水果,除去自家吃,還能通過電商服務站向全國售賣,獲取收益。

  有了生計,下一步就是生活,孩子上學問題是移民們也很挂記的一件大事,所以政府在規劃時就在移民安置點附近修建了小學和幼兒園,移民的子女搬遷後可以就近上學,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還按學期領取生活補助。羅應和是從惠水縣擺金鎮鬥底村搬遷過來的苗族移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對於孩子上學條件的改善非常高興:“我自己有兩個小孩,在農村的時候,天一亮小孩子就要去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我們家長心裏面很擔心,不放心,怕孩子在路上玩,不小心掉下山崖,還有就是因為路太遠,孩子在路上躲學,就是不上學了,來到這裡以後,上學比較方便,門口可以坐公交車。”

  羅應和來自大山裏的一個只有24戶人家的小村莊,房屋後面就是陡峭的山坡,每到大雨會有石頭滾落,全家人膽戰心驚,生怕山體滑坡。去年他和家人從山村搬遷出來,被安置在了有1000多戶移民的明田新村,看到嶄新的樓房和屋裏的現代化傢具,他覺得像做夢一樣不敢相信。不僅居住條件改善了,居住安全了,而且家裏的收入也明顯增加,之前在山裏全家人種8分地,一年下來,除去生活開支,勉強結余不到2000元,現在羅應和及他的妻子都在安置點附近找到了工作,兩個人月工資加在一起有4000多,養育兩個孩子不再吃力。

  羅應和説,過去為了看病,不知道要跑多少山路,碰到急病全家人真是束手無策,而現在安置點就有社區醫療服務站,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享受免費體檢,醫生還為他們做了健康檔案登記,所有移民都有醫保,門診看病報銷90%,住院可報銷85%。移民搬遷負責人劉合奎説:在安置點生活的男女老少有了工作,孩子能上學,老人就醫方便,生活成本不高,這一切都增加了移民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羅應和所在的明田新村中,少數民族移民佔64%,其中以布依族和苗族為主,為了讓移民們搬遷後依舊享受民族文化,政府還組織了不同形式的活動,目的是讓各民族和睦生活在安置點的大家庭裏。劉合奎説:“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節日,但是我們要讓不同的民族融合在一起,像個大家庭,所以在每個節日,比如苗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我們都是組織大家一起活動,大家一起過節,組織文藝活動,大家在一起吃個團圓飯,政府買單。”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