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強軍之路的三大特點

2017-08-02 16:17:4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qgNOllfI9uALhmqAAAAAAAAAAA190.980x250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8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在此次講話中,習主席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與時俱進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可以説實現強軍目標是當下軍改的重中之重。習主席特別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形成了黨在新時期的強軍思想。在剛剛結束的朱日和閱兵中,黨在新時期的強軍思想得以體現,並表現出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注重體系建設。

  隨著人類戰爭從機械化戰爭時代過度到信息化戰爭時代,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戰爭的主要樣式。所謂一體化聯合作戰,是在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圍繞統一的作戰目的,把各種作戰力量、作戰單元和作戰要素通過網絡化信系統融合為無縫連結的作戰體系,按照統一的計劃,在陸、海、空、天、網、電等多維空間實施的、高度協調一致的整體聯動作戰。它是聯合作戰的高級階段,是作戰行動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全新表現形態。由此可見,體系對抗是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基本特點。因此,進行體系建設是打贏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先決條件。

  在此次朱日和閱兵中,我們可以看到解放軍的受閱方陣包括9個作戰群:陸上作戰群、特種作戰群、信息作戰群、防空反導作戰群、海上作戰群、空中作戰群、綜合保障群、戰略打擊群和反恐維穩群。這些作戰群涵蓋了陸、海、空、天、網、電等多維作戰空間,並通過各種通信、指揮和控制手段可以實施一體化聯合作戰,並形成了完整的作戰體系。可以説,此次朱日和閱兵的9個作戰群就是強軍之路重視體系建設的成果展示。

  第二個特點是注重貼近實戰。

  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推進強軍事業,必須始終聚焦備戰打仗,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亂。我們捍衛和平、維護安全、懾止戰爭的手段和選擇有多種多樣,但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手段。這實際上就是要部隊提高戰備水準,注重貼近實戰。

  從此次朱日和閱兵來看,並未組織觀賞性較高的徒步方陣踢正步通過主席臺前,現場也並未安排盛大的軍樂團烘托氣氛,閱兵之後也沒有舉行大規模的群眾遊行和觀摩。而是通過陸上作戰、信息作戰、特種作戰、綜合保障、反恐維穩、戰略打擊等九個作戰群來進行檢閱。在閱兵過程中標兵不穿禮服而穿迷彩作戰服,就位方式也不是以往的踢正步,而是跑步走。女兵以戰鬥員身份出現,多個方隊集結機動也完全是實戰化。從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看出,此次閱兵完全是按照實裝化、實戰化、野戰化的要求來進行的。由此可見,此次軍改強軍之路的一大特點就是貼近實戰,提高戰備水準,使部隊時刻處於箭在弦上的狀態,一聲令下,即可投入戰鬥。

  第三個特點是注重新型作戰力量的培養。

  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出,要全面實施科技興軍戰略,堅持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瞄準世界軍事科技前沿,加強前瞻謀劃設計,加快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人民軍隊建設和戰鬥力發展的貢獻率。科學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必然導致新型作戰力量的興起。新型作戰力量代表著軍事技術和作戰方式的發展趨勢,是軍隊戰鬥力新的增長點。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是提升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軍事競爭和現代戰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要把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作為提升我軍戰鬥力的新的增長點,重點發展戰略預警、軍事航天、精確打擊、防空反導、遠海防衛、信息攻防、戰略投送等新型作戰力量。總結歷史的經驗可以看出,新型作戰力量得以強勁興起,前提是高新技術的軍事應用;新型作戰力量得以健康發展,前提是軍事決策的高瞻遠矚;新型作戰力量得以正確使用,前提是不拘一格的理論創新。新型作戰力量投入戰爭,往往能達成守正出奇的效果。在此次朱日和閱兵中,上述新型作戰力量,諸如空警-2000空中預警機、鷹擊-12反艦導彈、紅旗-22防空導彈等具有新型作戰力量的先進裝備一一展出,充分顯示出此次強軍建設中對於新型作戰力量的重視。

  有理由期待,在強軍思想指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改必將取得成功,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而這些勝利的經驗將會為已經席捲全球的新軍事革命提供新的內容與素材。(馬堯 雲南財經大學國際工商學院一帶一路研究國際問題中心特聘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