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重慶巫山生態脆李種植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2017-08-29 14:07:1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脆李種植園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甄明、黎冉): 《詩經》有雲:“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人將“投桃報李”當作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可見李子這類水果在千年前已經有了。有考證表明,中國李的發源地,在如今的長江上游、三峽庫區一帶。近日記者在重慶市巫山縣採訪時發現,這座長江上游的小山城,脆李種植遍地可見。被稱作經濟林木的脆李樹,為何會風靡整個巫山縣呢?

  “賣脆李,賣脆李,賣曲尺的脆李……真好吃。”

  每年七八月份,這樣的叫賣聲經常在巫山縣城的大街小巷中響起,挑著扁擔的果農們,賣的果子是巫山的特有水果——脆李子。這種李子通身青綠色,比一般的北方李子硬很多,也甜很多。

  巫山被譽為“中國脆李之鄉”,巫山脆李2016年成功註冊為中國地理標誌商標。為了鼓勵果農們提高脆李的種植産量和品質,從今年7月起,巫山縣每年舉辦脆李種植能手評選。曲尺鄉龍洞村負責人陳仁貴是今年評選出的脆李種植能手之一。他介紹説,從2014年開始,他牽頭帶著村民們在荒山大規模地種植脆李,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種。説到果子豐收時的情景,陳仁貴説:“每天吃脆李的時候就特別開心,開花的季節心情也特別舒暢,再者採果的時候,每年收錢的時候也特別高興。”

  七月、八月正是脆李成熟的時節。巫山縣的果農們與快遞企業合作,掃描二維碼寄送脆李,通過冷鏈車發貨,“巫山脆李”從田間採摘直接可寄往全國各地,買家48個小時內便能收到新鮮的脆李。

  在種植脆李前,三峽庫區重慶段的主要種植物是玉米、紅薯、馬鈴薯,但種植這些糧食需要的化肥量高,大量的磷、氮元素嚴重影響到三峽庫區內的生態環境。農業部生態農業專家熊偉介紹説,調整産業結構,將原本種植的玉米、紅薯、馬鈴薯變為一年一熟的果樹,可以“控氮減磷”,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控氮減磷,(李子樹)形成屏障,減少氮磷進入庫區。同時,脆李富含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各種元素,如氮和磷,通過水果的市場化銷售,人們可以吃到這些李子。這是三峽庫區生態修復的一個重大行動。因為它直接把氮和磷帶出去了。”

  據悉,從2007年到2016年,三峽庫區的化肥使用量從每公頃1噸減少至320公頃1噸,降低了約七成。來巫山縣參加全國李杏學術交流的浙江大學果樹學教授賈惠娟介紹説,穩定的脆李種植對重慶生態已産生促進作用:“這個果樹有個特點就是種下去以後不動了,就是一年種下去。你管的好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很長的時間不會動。所以它的根系不斷地在紮根,樹葉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凈化空氣,對環境有好處。如果種糧食,比如種紅薯,成熟以後要刨出來;玉米要拔出來,那麼一拔出來,土壤就會裸露出來,如果洪水過來,水土就會有流失。那麼果樹是沒有這個過程,它的根系會永遠紮在那裏,什麼時候下雨,都沒有關係。”。

  數據顯示,2016年巫山全縣有7600多戶貧困戶種植脆李,直接惠及貧困人口達2.6萬人。巫山縣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脆李産量將達8萬噸,産值有望突破6億元。脆李不論是種植面積或是産量都較過去增長了一倍。

  已經召開了四屆的全國李杏學術交流會,每年會聚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專家學者,針對各地李杏的品種培育、生産現狀以及採後加工等方面進行豐富精彩的學術報告,巫山縣通過每年一次的交流會,為脆李的産業發展提出新目標。

  巫山縣縣長曹興邦介紹説,今年年底低山區的脆李種植將達到上萬公頃、20個億左右的産值,農民的收益會越來越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就是多种經濟林木,經濟林木既有生態涵養的功能,它又有經濟的功能,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

  在重慶市,脆李年産量已達到37萬多噸。重慶市已計劃將脆李打造為僅次於柑橘的第二大水果産業。

脆李種植園

記者採訪巫山縣曲尺鄉種植脆李的果農

浙江大學果樹學教授賈惠娟

巫山脆李

農業部生態農業專家熊偉

巫山縣當地賣脆李的果農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