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第二屆中華復興論壇熱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圖)

2017-09-18 15:33: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為研討會現場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主題的第二屆中華復興論壇16日在威海閉幕。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智庫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外交思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大國關係與大國外交、“一帶一路”與外交創新、東北亞局勢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該論壇由山東大學和威海市社科聯主辦。

  中國的大國外交推動國際秩序良好發展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針對當今世界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的主要特點,在科學總結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中國提出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新理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是以這一新理念為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以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為目標,以周邊和大國為重點,不斷提出改革和發展全球治理體系的新觀點、新舉措,為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提出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在主旨發言中指出,當前國際關係的基本特點: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可測性格外突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理念,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是推動國際秩序良好發展的巨大驅動力,“一帶一路”是推進國際社會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做主旨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務院參事時殷弘認為,當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特色尚不明顯,需要進一步研究特色、優化理論體系,而不應過早下定義。北京大學教授張清敏從外交學的角度指出,十八大以來,應當用更寬更高的視野看待習近平外交思想,中國外交在保持改革開放後連續性的同時,在實踐、理念和制度上進行了創新,展現了中國外交的特色、風格和氣派。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教授林利民指出,當前國際體系正面臨第三次轉型,美國主導、或者説由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已難以為繼,新的國際體系將向東西方共主方向轉型,中國將在其中扮演新的角色,起到日益突出的主導作用。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門洪華談到了外交思想創新的重要性與必然性,指出針對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的言論,面對挑戰變革、自身融入世界是必然選擇。

  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指出,中國的“大國外交”必須以國家實力為基礎,有明確的戰略和國家利益目標,同時代表和反映主流的思想、理論、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國防大學教授,少將唐永勝指出,面對變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順勢而為,擴展我們制度性權力。中國在努力提高自身實力的同時,也要切實強化與其他國家的聯繫和合作,建設性介入國際和地區事務,破解難題。山東大學教授楊魯慧指出,同盟政治是冷戰後美國構建地區安全秩序的基石,合作共贏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命題,“一帶一路”倡議即是中國秉持利益共同體建設新理念,堅持“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係的最好例證。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李志永教授探討了奮發有為中國外交的源起和自主外交理論體系、核心概念、假設前提及核心邏輯,並用自主外交理論對奮發有為外交戰略根源進行了解釋和性質上的認知,對奮發有為外交進行了評估和預測,並得出奮發有為外交有可能轉入韜光養晦或至少有所收縮這一結論。

  中國的系列改革措施符合時代的要求

圖為“中國特色外交思想”專家發言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原所長李靜傑探討了俄羅斯與中俄關係,認為俄羅斯的民主還處在“初級階段”,經濟狀況很嚴峻,對蘇聯解體不甘心,中俄關係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處在歷史上最好時期,俄羅斯對華友好的政策不會改變。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李薇指出,以安倍路線為代表的日本的國家發展戰略體現了大國信念,是一個綜合性大戰略。日本對華的認知既有相對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特殊性的一面。中國對日政策的邊際效用在減弱,對中國與日本建立新型國家關係的定位不宜過高。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王在邦分別對中美決策制定進行分析,他認為美國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的不匹配致使美國經濟萎靡不振,而中國當前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符合時代的要求,中美雙方合作共贏是大趨勢,雙方都經不起貿易戰的打擊。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黃仁偉認為,中美關係與過去相比存在很大差別,中美之間出現了貿易、投資、軍事、國際規則等一系列新問題,這些新問題的解決將成為雙方持續發展、互利共贏的關鍵。

  東北亞安全風險已是冷戰結束以來新高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沱生指出,當前東北亞安全形勢十分緊張,無論是從大國關係的狀況還是從地區熱點來看,地區安全風險都達到了冷戰結束以來的新高。為了加強地區安全風險管控,一是要加強大國關係相互改善、穩定合作的方向及意願,二是對於熱點問題要有戰略排序。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教授朱鋒認為,東北亞地區安全秩序正在經歷冷戰結束以來最為深刻的歷史性變革,作為中國“周邊外交”與“大國關係”最為緊密的聯繫點和碰撞點,中國應對東北亞變革的思路、理念與方法急需更新、調整和發展。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李曉指出,中日兩國間經濟關係正在從傳統的、低層次的經濟關係發展向現代的、高級的經濟關係,其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中國區域內最終商品市場提供者的地位正在急劇提升;二是中日兩國在世界經濟發展、格局變動中存在著許多共同的利益訴求。山東大學韓國學院副教授畢穎達指出,在美國積極阻止中國從其手中分享權力、朝鮮半島局勢日益緊張的形勢下,“無核優先”還是“不戰優先”是當前熱議的焦點,如何選擇取決於中國的能力和承受力,引導美朝向和解方向進行政策調整、結束半島冷戰狀態是中國最佳選擇。

圖為張蘊嶺教授在做總結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山東大學一級教授張蘊嶺肯定了此次復興論壇的成功,同時也提出在未來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加強對基礎理論的研究、構建具有可操作性思想體系的研究以及大國外交與新型大國關係案例的研究,山東大學(威海)及其他合作機構要通力合作,打造一個高端學術平臺,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為早日實現中華復興貢獻力量。

標簽:大國外交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