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託】總書記請放心,蘆山已經舊貌換新顏

2017-09-22 09:20:2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磊

好農夫農場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胡萍萍):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了7.0級強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財産、生命損失。牽掛著蘆山人民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震後一個月親自來到災區,慰問受災群眾,考察抗震救災工作。他提出要“探索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的新路子。”四年時間過去了,蘆山,這座當年“站立的廢墟”如今又是怎樣的模樣?

  在“4·20”地震中,蘆山縣房屋的受損情況十分嚴重,習近平總書記在災區慰問的時候,曾號召受災群眾“同舟共濟,一起把安全、美麗、放心的美好家園重建起來”。地震四年多後的今天,當記者來到震中蘆山縣龍門鄉,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乾淨整潔的街道、一幢幢有著中國傳統元素的新農居。眼前這一切,讓記者很難相信這是那個曾經遭受天災的龍門。龍門鄉黨委書記陳鋼向記者介紹,地震之後的龍門,可以説是“站立的廢墟”,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危房。在專家鑒定之後,當地政府第一時間組織群眾,對受損房屋該重建的重建,該維修的維修。 “全鄉房屋重建4733戶,維修加固2855戶。我們把新建的這個地方選址在交通相對好的,土地相對貧瘠的地方,要把最好的土地搞我們的現代農業。”

  正如陳鋼所説,有別於以往,“4·20”地震災後重建最大的特色在於不僅把受災群眾的房子建好,還把當地百姓今後的生産、生活按照當地的特色,重新進行整體的規劃和佈局,讓老百姓住上好房子的同時,也過上好日子。

好農夫農場的葡萄採摘

   地震之前,蘆山縣農民大多從事傳統農業,收入低,不成體系。地震之後,蘆山縣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組織群眾發展生態農業園區,全力為當地群眾提供技術和政策的支持,帶動了農民的增收致富。蘆山縣好農夫農場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上發展起來。農場張場長對記者説,沒有黨和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就沒有農場的今天。“地震之後,家裏原來的養鴨廠都倒了,當時真的不想幹了,面對這些損失,想著出去打工去吧。領導、村上的人都來關心我,經常來看我。村上的領導説,黨和政府不會把我落下,好好幹,日子會越過越好的,不要泄氣。” 

  就是這樣的鼓勵和支持,讓張場長再一次決心開始養鴨子。但是養鴨場鴨子糞便帶來的污染大,不符合震後龍門生態發展的規劃。正當張場長再次陷入困境之時,當地農業局的科技人員來到他所在的村,親自給他的養鴨場進行指導。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科技人員建議他在養鴨的基礎上種植水果,將鴨子的糞便發酵成肥料給果園施肥,變廢為寶,形成“禽-沼-果”的生態循環模式。張場長在科技人員的建議下開始種起了葡萄和獼猴桃。青山綠水的環境加上生態水果,他的果園每天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採摘,收入大大增加。“現在鴨子大概是兩萬多只,週期是兩個月,還種了一些葡萄、獼猴桃、草莓。葡萄有50畝,獼猴桃200畝,草莓有10來畝。一年的收入有幾十萬,現在能夠持平,等明年獼猴桃産果收入就可觀了。”

好農夫農場的葡萄採摘

  地震之後,蘆山縣整修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道路方便了,外來的人也多了。蘆山縣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自然資源開始拓展旅遊産業,形成了以鄉村遊、休閒遊等為主的特色旅遊,讓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再上一個臺階。蘆山縣飛仙關鎮的農民姚林敏就是當地靠旅遊致富大軍中的一員。地震之前,在家沒有掙錢路子的他不得不在外邊一家汽修廠打工,一個月難得和家人團聚一次。地震之後,村上的路修寬了,因為靠著茶馬古道,他把自己家裏改造成家庭旅館,接待來往的遊客。他笑著對記者説,現在每天都和家人在一起,在家裏邊都能掙到錢了,還出去打工幹嘛。“現在一個夏天純利潤在三萬塊錢左右,把一家老小的開支出完,加上一年種茶,現在一年收入七、八萬塊錢。現在的日子肯定好了,地震之前,我還騎摩托車,現在都開上小車了。”

  過上好日子不僅體現在經濟收入上,更重要的是,當地的百姓享受到了優質的社會公共服務。地震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慰問災區的時候就指出,“不管是什麼情況,不論是什麼天災人禍,一定不要讓下一代受到傷害,這是我們的責任。”蘆山縣牢記總書記的囑託,這幾年從硬體到軟體大力提高教育投入,不讓地震影響到“祖國的未來”。四年多之後,記者在習總書記曾經到過的蘆山縣龍門鄉隆興中心校看到了充滿現代化氣息的美麗校園。提到今天的學校,隆興中心校校長王智強自豪地説,重建之後我們學生的學習成績、特色特長都有巨大的進步。“重建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重建之後可以看到我們的學校已經成為了美麗的花園。現在各種功能設施與縣城相比一點都不遜色。老師充分使用現代化的設備,學生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習近平總書記彼時在隆興中心校慰問的時候就曾鼓舞受災學生,“青少年要敢於有夢。從西遊記到凡爾納科幻小説,飛船、潛艇今天不都有了嗎?”在總書記的鼓勵下,孩子們有了做夢的勇氣,在學校的支持下,學生的科學理想照進了現實。隆興中心校校長王智強説:“每週三都開展活動,全校所有同學都參加,分了很多個小組,有科幻畫、科幻小説,還有我們的科技創新小組,小製作、小發明等等,學生們積極參與。我們專門請了全國優秀輔導員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我們也去雅安市裏科技創新做的比較好的學校去參觀學習。我們的老師也會去省上、北京去培訓。我們學校一直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學生連續很多屆都能夠得獎。”

龍門鄉百姓新居

  隆興中心校的變化不是個案。蘆山縣蘆陽鎮第二小學同樣在“4•20”地震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學校校長楊成虎回憶了地震之後從帳篷復課到板房上課,再到如今在重建後的新學校裏上課的整個過程。他感慨,重建後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2015年9月5號,我們就搬到這個地方,搬到我們的新學校。搬過來之後,我們全校師生都感到很幸福。因為我們這邊的硬體設施這塊現在已經是非常好了,基本上實現現代化。我們教室裏邊都配有電子白板、多媒體。我們電腦室裏邊總共有49臺電腦,一個小朋友可以單獨操作一台電腦。音樂教室兩個,美術教室還是兩個,我們還專門配了一個舞蹈房,我們學校的一個特色就是藝術教育,舞蹈這塊,我們發展的很好。”

  在蘆陽鎮第二小學,記者見到了習總書記當年在蘆山縣帳篷安置點上親吻過的孩子——駱俊誠。彼時的他不到兩歲,而今已經長成一個活潑可愛的學前班學生了。駱俊誠告訴記者,他最喜歡學校的音樂教室,最喜歡上音樂課,還主動為記者唱了首新學的歌曲。駱俊誠稚嫩而歡快的歌聲回蕩在第二小學的上空,仿佛那場天災從未發生過。

龍興中心校的勞動基地

隆興中心校

隆興中心校的科技創新教室

隆興中心校學生的科幻畫作品

蘆陽鎮第二小學現代化的飲水設備

蘆陽鎮第二小學校園一景

駱俊誠小朋友上課

姚林敏的妻子在家裏指導孩子作業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