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互聯網+養老”——雲南大理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

2017-09-25 17:29:4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大理養老信息服務中心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祃璟琳):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之一。在雲南省大理州,截至2015年底,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達52.62萬人,佔全州總人口的14.5%,預計2020年將達到70萬人。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讓老有所依,2016年,大理州政府與大理州南山醫院合作成立了總投資300多萬元的大理州養老信息服務中心,致力於為全州老年人提供優質的信息化服務,這也開創了雲南省居家養老的新模式。

  大理州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陳梅介紹説,這是大理州實現養老2.0的重要舉措之一:“我們採取‘互聯網+養老’模式,建立了大理州養老信息服務中心,由民政局主辦。目前信息服務中心採集、整合大理市60歲以上老年人的資料,建立大理市老年人口大數據庫。還與大理老年大學合作,利用信息服務中心平臺開設“空中課堂”,使廣大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接受老年教育。還有讓大理州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線諮詢、看病。另外,各大超市、藥店、家政公司、快遞公司、殯葬公司等紛紛加入到平臺愛心商戶版塊中。”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大理州養老信息服務中心整合了大理市內六大國有醫院,為居家老人提供預約掛號、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六家醫院為中心開設的綠色通道,讓養老信息服務中心所覆蓋社區的老人可以享受到更加快捷的醫療服務,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更大大提高了轄區內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生活品質。中心常務副主任兼南山醫院院長楊琦介紹説:“比如在大理州下屬的縣鄉(交通不便的地方),遇到重大疾病,需要來我們(城市)這裡診治,大醫院一個CT要等3天,如果能建立綠色通道,讓他在一天之內完成檢查就更方便。”

  除了為老人們開闢醫療綠色通道,老人們的日常生活仍是服務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結合民政部12349專線項目,大理州養老服務中心開通的“大理12349”是以“便民服務、為老服務、公益服務、愛心互助和生活諮詢”為一體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是當地居家老人尋求幫助和諮詢的主要渠道。中心常務副主任楊琦將其定義為“老年人專屬110”。他説:“建立養老信息服務中心也是(響應)國家民政部的12349養老熱線。我們的服務熱線可以把它理解成我們大理州老年人的110,養老信息服務中心就是老年人110的指揮中心,是把所有有關養老的元素統統整合在這裡,很方便地為老年人服務。”

  正是基於這種“取之社會,服務社會”的理念,服務中心於今年5月開始招募志願者和愛心商戶。至今有近2000多家企事業單位、愛心商戶、協會、志願者團體加入到信息平台中,為大理市居家養老提供近上萬次的諮詢及上門服務,愛心商戶按照承諾優質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楊琦説,“(中心)現在有志願者700多人,愛心商家1600多家,很多政府職能部門也加入進來,正在逐步展開工作。目前我們中心大概能夠服務到下關鎮6.7萬的老人,大概每天接到的服務諮詢100多次。”

  老人們的電話通常就是中心工作人員的任務單,有的老人是尋求生活幫助,有的孤寡老人則通過熱線尋求精神慰藉,中心工作人員不僅要調動各方資源解決問題,還要具備專業的醫護和心理學知識。目前,服務中心共有17名正式員工,27歲的肖志艷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中心的接線員和後勤管理員,從聯繫商家給老人換燈泡到陪孤獨老人聊天都是她的日常工作。肖志艷説:“因為之前我一直在南山養老院工作。(創建中心)當時需要有經驗,了解老人的人,所以我主動去的中心工作。我的職業是護士工作,除了在臨床上給老年人提供了服務,技術上也可以為了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務。看著不願意進養老院的老年人越來越信任(服務中心),也是一種榮幸。”

  除了熱線電話外,服務中心的“互聯網+”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中,老人們還可以過公眾微信號、手機APP等新媒體手段尋求幫助,獲取醫療、養生、藥店、旅遊等信息。一個結合互聯網技術的養老范本模型正在初步建立,中心常務副主任楊琦説,“我們今年就是先把範本做出來,然後明年爭取能夠覆蓋三分之一的縣,在未來的兩年之內能夠把大理州12的縣市全部覆蓋(服務)64萬(老年人)。”

  此外,其他各項養老舉措也在大理州逐步展開。2011年以來,大理州先後投入1300多萬元用於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改、擴建城市公辦養老機構13個,農村敬老院48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6個。未來,大理州養老服務中心有望作為“互聯網+養老”模式的樣本在全省甚至全國複製推廣,為更多的居家老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信息化時代的養老模式。  

中心常務副主任楊琦談中心建設

大理12349服務平臺

養老服務中心服務下關鎮社區居民

大理養老熱線

大理養老信息服務中心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