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託】精準扶貧分類指導 推動十八洞村産業多元化發展

2017-09-25 10:35: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路 鄭可欣):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是武陵源山區腹地的小山村。據當地人説,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戰亂來到這裡。山高、溝深、路險、家貧可以説是十八洞村以前真實的寫照。相當長一段時期裏,這裡的村民靠幾畝薄田種出口糧為生,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剛剛超過一千六百元,是典型的貧困村。

  就在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十八洞村,並在這裡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戰略思想。這十六個字既是黨中央對我國扶貧攻堅決戰的戰略部署,也是根治“貧困”這一困擾中國百姓上千年頑疾的靈丹妙藥。

  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十八洞村的各級幹部群眾和駐村扶貧工作隊既把總書記的戰略思想當作工作的指導思想,又把它看作是給十八洞村的一道考題。最開始,習慣了“大水漫灌”式扶貧的村民還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現任十八洞村村委會主任龍吉隆回想起當時全村的心態,笑著説:“説實話,十八洞以前是很貧困的苗族山寨,聽説習總書記過來了,老百姓心裏就想,我們國家主席都過來了,縣、州、省和國家肯定給我們撥錢啊,心裏想著,(會)有一大筆錢分給我們,政府要給我們這裡建設、那裏建設,我們就不用擔心了。但是等了一段時間,半年了,沒見什麼(動靜),一年,也沒見什麼,也沒見撥錢給哪個(人),為什麼?等、靠、要的思想是有的。但是習總書記説了,十八洞村不能搞特殊化,和別的地方都一樣,但是也要有變化,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改變十八洞村。”

  村領導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反思總結了“大水漫灌”式扶貧的不足,認定集中力量、集中資金才能辦大産業。他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意識到,種植當地特産的紅心獼猴桃是一條穩妥的脫貧致富之路,於是集全村之力創辦了獼猴桃種植園:“當時扶貧辦都有撥款,財政扶貧資金的撥款我們村每家每戶都有,貧困戶三千,非貧困戶一千五。這個錢不是(只)我們村有,別的村也有,我們村沒有特殊。但是我們村這個錢撥出來之後沒有發在老百姓手裏,而是把資金整合起來成立合作社種植獼猴桃,2014年開始種植,現在是2017年,已經挂果了,今年年底老百姓就可以分紅。這就是怎麼創業,不搞等靠要,轉變思維。”

  獼猴桃種植園頭炮打得響,精準扶貧的政策深入人心,開創産業的思路也越來越寬。現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吳式文介紹説,十八洞村雖地處深山,但沒有工業污染,生態環境優越,具有發展多産業經營的先天條件:“一個是我們把全村老百姓做了一個獼猴桃産業,這個每家每戶都有這個産業的。第二個,我們也在搞礦泉水廠,也是一個村級企業,每戶今後也都有分紅。第三個我們稿了1-1-3工程,就是説每家每戶把桃樹管理好,種10棵冬桃,10棵黃桃,養300尾稻花魚,把這些桃子和魚養好了,那麼這筆錢也是收入。”

  吳隊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農戶在桃樹上的收入一年能超過六千元,賣魚也能獲得差不多五六千元,而且優質的果樹和原生態的稻花魚能吸引更多的遊客。遊客量的不斷增加催生了十八洞村另一項重要産業:旅遊産業的發展。

  回想起發展旅遊産業,吳式文隊長打趣説,最開始村民都不相信會有遊客來十八洞村旅遊,不願意經營農家樂,反而是扶貧工作隊自己開辦的農家樂火起來了,才帶動其他村民一起經營農家樂:“農家樂開始的時候是2015年,當時有少量客人過來,我們叫老百姓發展農家樂,老百姓不願意,他們不相信有遊客願意過來吃飯。沒關係,我們工作隊自己來搞。當時我們四五個工作隊員,有客人和我們對接了,有工作的做工作,沒事情的做農家樂,讓遊客來吃飯,這麼一搞,一段時間之後越搞越好,老百姓也看見了,村民施全友就來問我們他自己能不能搞,我告訴他們可以搞。我們也支持他,教他怎麼做,幫他搞好了,他自己經營。他經營得好了生意好了我們就不做了,我們工作隊是引導他們。幾家看見,梨子寨陸陸續續幾乎都搞起來了,目前做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獼猴桃産業保底,旅遊産業增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十八洞村充分發揮當地特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2016年,人均年純收入達到了8313元,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日子過得寬裕了,老百姓的心氣兒也更高了,家家戶戶每天都在思考怎麼能創業增收,怎麼能致富奔小康。村裏婦女們搞起了苗繡合作社,把非物質文化遺産苗繡從日常農閒的消遣經營成了一門産業。小小合作社風生水起,花垣縣婦聯對此進行了積極引導。縣婦聯主席楊慧君介紹説:“我們的十八洞苗秀合作社是2014年成立的,目前我們合作社社員大概是35個,我們婦聯在這裡發揮的作用就是依託我們婦女的手工編織,通過巧手脫貧,實現婦女的脫貧。我們主要的做法就是通過手工編織培訓,為我們的合作社和公司搭建一個聯繫互通的平臺,為合作社的婦女提供訂單式的培訓,讓他們更方便地接公司的訂單。”

  十八洞村苗繡合作社的牽頭人石順蓮告訴記者,如果訂單多的話,一名繡娘一年能掙1400到1500元。雖然不多,按石大姐的説法,也就是點“油鹽錢”,但如果回到2013年之前,這筆“油鹽錢”幾乎就是十八洞村一名村民全年的收入。

  一邊繡著手上的活計,石順蓮大姐一邊介紹著這些精美的刺繡圖案的含義:“比如這些圖案,這個鳥,就是春天到來了,報春鳥過來了。這個花,四季開花,代表苗族的新鮮、興奮,很感動的心情,這是為了紀念我們苗族的風俗習慣,都很喜歡做。”

  習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仿佛苗族繡娘手中的針線,細細密密,腳踏實地,將春風帶到了十八洞村的每一個角落,將脫貧致富的希望帶給了每一位村民。

記者採訪村委會主任龍吉隆

繡娘們聚一起討論

石順蓮大姐向記者介紹苗繡圖案的意義

整修一新的公路

農家樂生意紅火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