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記—看中國發展】國慶68週年老區贛州的新變化

2017-10-12 17:29: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春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banner

  在喜迎十九大召開前夕,贛州也迎來了國慶68週年,今年國慶對於老區贛州來説有著不同的意義。贛州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在這塊紅土地上,曾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68年來贛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區人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

  今年國慶期間特別的熱,氣溫在36度左右,但人們歡慶的熱情更高,10月1日一大早市區街頭巷尾人潮涌動,紅旗大道、長征大道等幾條主要街道車水馬龍。節日的市區到處張燈結綵,大紅燈籠一排排,綵燈一盞盞,大大小小的國旗迎風招展,尤其是黃金廣場和南門廣場擺滿了花卉,各種造型顯得多姿多彩,人們時不時的按動手機將此情此景留作紀念。

  贛州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954萬人口中,95%以上為客家人。客家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傳統戲曲節目異彩紛呈,尤其以採茶戲而聞名,如有名的《十送紅軍》就是贛南採茶調改編的。國慶節期間可説是文藝的大會餐,每個社區都自發的編排表演不同的節目,贛南特色節目成了“主餐”,有採茶戲;也有來自將軍縣的興國山歌,還有來自長征第一渡的于都嗩吶等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ebwxgetmsgimg (2)

  贛州市區南門廣場 攝影:劉家駟

  國慶連著中秋,在此期間免不了親朋好友要聚一聚。記得幾十年前,過中秋節月餅成了上等品,沒有餡硬梆梆的月餅也不是想吃多少就多少,小孩們大多也只是分一兩個,而今月餅即使是再好再高檔也只是表示一下,我們家四口人,兩個月餅也吃不完,生活水準提高了,口味也變了。尤其是原來一家人團聚,只是在家裏簡單的弄幾個菜,有魚有肉就很不錯,而如今魚肉也不成了平常菜,海鮮也不稀奇,而更多的是就餐方式改變,不在家里弄,到外面餐館直接包餐,且檔次都很高。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今年的國慶中秋與往年又不一樣,大餐館吃膩了,喜歡吃土菜。往年市區餐館得預先一個月訂制,而今年卻不同,節日當天不少的餐館打出廣告“還有餐位,價格優惠”,這些人都去哪兒了?最近這些年贛州的旅遊業發展很快,其中鄉村遊四處開花,有1600多家,鄉村遊各有不同,觀花觀景、溫泉、漂流、農業觀光等不一而足,其不僅是觀、玩,還有飲食、住宿、互動等多種功能。在市區餐館就餐停車受到限制,環境比較嘈雜,而到農家樂就餐卻大不一樣,環境寬鬆,還能直接吃到農戶自己種得菜,養得魚等等,且價格又實惠,因而節日自駕車到鄉村農莊聚一聚成了一種習慣。在就餐和遊玩的人群中不僅有本地人,還有説著白話的香港人,講著英語的外國人,四面八方的遊客匯集在一起。

  很多年之前國慶中秋都在家裏過,打撲克玩麻將之類的,或者就將走親訪友,大都是走路或者坐客車,有個自行車就很不錯。而現今卻截然不同,大多數家庭有私家車,要去哪都很方便。今年國慶中秋有八天長假,加之高速公路免費,自駕遊比往年更為火爆,帶上一家人,預先從網上訂好住房,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有的去鳳凰古城,有的去北京,甚至還有人去西藏。還有一部分人國內的景點已經遊得差不多,眼睛盯著國外,到國外遊的人數超過以往,我所在的小區原來私家車停得滿滿,而節日的第一天有一半多的車位空著。出外旅遊成了贛州人一種喜愛的休閒方式。

  贛州因為種種原因與發達地區相比相對的貧困,老區曾被當作貧困的代名詞,通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贛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社會穩定,治安秩序良好,是全國“綜治”優秀市之一;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高速公路到縣,公路硬化到村到組,多條主要鐵路與正在興建的昌吉贛高鐵使原本交通不便的贛南山區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尤其是人民的生活水準有了極大的提高,農村新居比比皆是,互聯網進村入戶,私家車成了大眾品;吃講營養,穿講高檔、住講寬敞,老區已經不是貧困的代名詞,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越縮越小。在國慶68週年之際老區人民溢於言表,以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感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老區人民的親切關懷。(羅瑞明)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