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2017-12-13 10:59:28|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趙春曉

  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趙一曼在被押赴刑場的車上,給兒子寫了兩封信,隨後從容就義。然而,直到二十年後,兒子才看到它們。在這兩封僅有百餘字的遺書背後,凝結著一段民族大義、骨肉親情和信仰追求的傳奇。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趙一曼烈士。圖片來自人民網 

  一、勇士

  趙一曼是十四年抗戰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民族英雄,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犧牲的勇士。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中共中央決定選派一批幹部到東北,領導反帝救國鬥爭,趙一曼主動請纓。於是,這位川妹子來到白山黑水,在瀋陽、哈爾濱領導工人運動。1934年春,趙一曼奉命到珠河縣(今黑龍江尚志市)組織抗日武裝,領導遊擊戰爭。第二年,她兼任趙尚志將軍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抗聯第三軍前身)二團政委。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趙一曼寫給中共中央的親筆信(局部)。這是迄今發現唯一一份趙一曼烈士的親筆手跡。現存四川省檔案館 

  趙一曼畢業于黃埔軍校六期,是中國第一代受過現代軍事訓練的女軍人。 

  在軍中,她的勇敢和機智,贏得了戰士們的欽佩。她的戰友韓光回憶説:“在艱苦的戰爭歲月中,一曼同志機智、勇敢,立下許多卓著的戰功。”人們把她和驍勇善戰的趙尚志將軍相提並論,稱為“哈東二趙”。日偽報紙則污衊她為“紅裝白馬女匪首”——這些充滿污衊之詞的報道也透露出一些趙一曼當年的颯爽英姿——如日文報紙《滿洲日日新聞》對她有這樣的描述:“身穿紅裝,騎上白馬,跨過山林,飛馳平原,宛如密林的女王。” 

  1935年秋,趙尚志奉命率第三軍主力北上,留二團和三團在老區堅持遊擊戰爭,牽制敵人。入冬後,敵軍向珠河一帶發動大規模進攻,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採取“篦梳”戰術。11月15日,二團在春秋嶺被十倍于己的敵軍包圍。趙一曼與團長王惠同指揮全團與敵人激戰一晝夜,終因眾寡懸殊,全團僅有7人突出重圍。王惠同團長在突圍中受傷被俘,英勇不屈,很快就被殺害。趙一曼率幾名戰士殿後掩護,左臂、左腿受重傷,在突出重圍與幾位同志會合後,被漢奸發現行蹤。22日,日偽大隊人馬包圍趙一曼等人避難的山溝,兩位戰士在突圍中犧牲,趙一曼和鐵北區宣傳部長周伯學、小戰士楊桂蘭三人被俘。 

  二、犧牲

  趙一曼是一位殉道者。她的“道”,是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之道,是她的共産主義信仰。 

  從被俘到犧牲,趙一曼在日偽的酷刑與誘降中度過了她人生的最後半年多時光,她沒有屈服。偽濱江省警務廳特務科股長大野泰治是個老謀深算的特務,後來他在侵華罪行自供中稱:1936年2月12日,在珠河縣公署接收了兩名女人,“一名是27歲的趙一曼”。大野泰治把拘押的20多人施以酷刑,拷問趙一曼的真實身份。終於,有人熬刑不過,供認趙一曼是“同趙尚志地位一樣”的人。他得出結論,趙一曼是“一個以珠河為中心,把三萬農民堅固組織起來的中心指導者”。大野泰治把趙一曼押解到哈爾濱,經商議,日本特務機關決定把趙一曼“押起來,治好傷,當作破壞抗日組織的反間用”。然而,他們失算了,不論酷刑還是勸誘,對趙一曼都無濟於事。 

  他第一次審問趙一曼,就覺得這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回憶説:趙一曼在回答“你為什麼抗日”這樣的問題時,“與其説是回答問題,不如説是對日軍的控訴”。她揭露日軍的暴行,“講得有條有理,讓人一聽就懂”,“我不知不覺成了她的宣傳對象了”。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日本戰犯大野泰治

  趙一曼遭受酷刑後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醫院中從不隱瞞自己中共黨員的身份,一有機會就向中國的醫護人員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宣傳革命理論和共産主義理想。她的魅力令幾位護士佩服,大家稱她為“趙大姐”。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趙一曼爭取到了看守自己的警察董憲勳和女護士韓勇義。1936年6月28日,趙一曼和董、韓二人一起,從醫院逃了出去。日軍出動騎兵和摩托部隊四處追捕。6月30日,在距離遊擊區不到20里的地方,趙一曼等人被日軍抓獲。 

  趙一曼再次被捕後,換成日本特高課的大特務林寬重來審問。他仍然先是勸降,勸降不成後,只得祭起他的“法寶”,用滅絕人性的酷刑,摧殘眼前這位身體柔弱意志卻無比剛強的女性。然而,他得到的仍舊是失望。 

  無奈之下,敵人決定在趙一曼工作過的珠河縣公開殺害她,以恐嚇這塊土地上“紅透三尺”的人民。8月2日淩晨,押解趙一曼的火車從哈爾濱開往珠河。趙一曼非常清楚,自己就要為理想而犧牲了。自己為理想而死,死而無憾,遺憾的是自己那在遠方的兒子寧兒。孩子剛滿周歲就被送給他人撫養,現在也7歲了,長成什麼樣子了? 於是,她向押解的憲兵要來紙筆,寫下了一位母親臨死前對兒子最想説的話: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于車中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趙一曼遺信謄錄件。現存中央檔案館 

  寫完第一封後,趙一曼又寫下另一封遺書,把對孩子的未盡余言進行了補充。 

  親愛的我的可憐的孩子: 

  母親到東北來找職業,今天這樣不幸的最後,誰又能知道呢? 

  母親的死不足惜,可憐的是我的孩子,沒有能給我擔任教育的人。母親死後,我的孩子要代替母親繼續鬥爭,自己壯大成長,來安慰九泉之下的母親!你的父親到東北來死在東北,母親也步著他的後塵。我的孩子,親愛的可憐的我的孩子啊! 

  母親也沒有可説的話了,我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就是母親最後的一線希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在臨死前的你的母親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趙一曼第二封遺信謄錄件。現存中央檔案館 

  刑場到了,趙一曼和同時被捕的戰友周伯學態度從容,毫無懼色。槍響了,兩個共産黨人倒在血泊裏。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趙一曼犧牲地。圖片翻拍自東北烈士紀念館 

  趙一曼犧牲後,兩封遺書並沒有交到孩子手裏。日偽濱江省警務廳用日文記錄下來放到檔案中。 

  三、生離

  趙一曼的兩封遺書,承載著一位母親的濃厚親情。為了理想的實現,這些革命者們犧牲了太多的親情!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為了工作需要,一個人用多個化名是很正常的事兒。現在我們知道,趙一曼,本名李坤泰,字淑寧,曾化名李一超,到抗聯工作後化名趙一曼。她的戰友朱新陽(曾任齊齊哈爾市首任市長)曾問她為什麼取這個化名,她解釋説:“我喜歡‘一’字,所以自己起的名字都帶個‘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貫到底,決不改變。曼,有長的意思,美的意思。因為有的老百姓説我是趙尚志的妹妹,那我就姓一回趙吧。再説,它還在百家姓裏排第一呢!” 

  1928年5月1日,正在莫斯科學習的趙一曼與黃埔同學陳達邦結為伉儷。可是,他們結婚才幾個月時間,趙一曼就要按照組織安排回國,當時她已經懷孕4個多月了。陳達邦勸她生完孩子再回國。她説:“黨的決定,不能還價。”就這樣,趙一曼一個人回來了,誰也沒想到,這一別竟然成為夫妻間的訣別。1929年1月21日,趙一曼幾經磨難,在宜昌一個工人的房子裏,生下一個男孩。那天正好是列寧去世五週年,孩子又孕育于列寧的故鄉,所以她為孩子取名“寧兒”。 

  然而,寧兒的命運並不安寧。趙一曼從事的是極其危險的地下工作,帶著孩子多有不便。她到上海後,與丈夫的堂妹陳琮英一起工作。經過商議,她決定把孩子送回丈夫的老家,請親戚代為撫養。這個請求得到組織的批准,黨組織還批給了路費和假期。臨走前,她抱著孩子到照相館拍了一張照片,這也是她和兒子留下的唯一紀念。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照片拍好後,趙一曼把一張寄給遠在他鄉的丈夫,一張交給一位同志,希望她能轉交給自己的姐姐李坤傑。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出趙一曼眼中那慈愛溫柔的目光。然而,為了理想,她只有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1930年4月,趙一曼和陳琮英一起,把寧兒送到武漢,交給丈夫的堂兄陳岳雲撫養。就這樣,她在孩子的哭喊聲中,硬起心腸,留淚離去。 

  此後,她再也沒能見到自己的兒子。直到就義之前,她心中最惦念的也是這個孩子。 

  四、尋母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電影《趙一曼》宣傳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1950年,新中國拍攝的電影《趙一曼》在全國放映。當時正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係讀書的陳掖賢幾次看過這部電影,被主人公的英雄事跡感動。但是,他並不知道銀幕上這位女英雄,和自己是什麼關係。他到處打聽母親的下落,卻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直到1955年,趙一曼的小姑子陳琮英(任弼時夫人)遇到她當年的戰友馮仲雲(曾任抗聯第三軍政委),才知道李一超就是趙一曼。同時,趙一曼的姐姐李坤傑也通過多方打聽,並拿著趙一曼的照片,請有關部門到東北趙一曼戰鬥過的地方辨認,終於得到組織的正式確認:趙一曼就是李一超。這時,已經是1956年了,趙一曼犧牲已有20年。1957年,陳掖賢到東北烈士紀念館憑吊母親,見到了遺書的中譯本,抄錄下來,後來留給了自己的女兒。 

  沉睡二十年的遺書:一段親情與信仰的傳奇

  圖為陳掖賢手抄的趙一曼遺信 

  誓志為人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 

  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趙一曼生前所寫的這首詩抒發了一個英姿颯爽、憂國忘家的女戰士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 

  她是鋼鐵般的戰士,她是慈祥的母親,她是有血有肉的共産黨員,她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先烈——趙一曼。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